楊曉燕
(蘭州文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蘭州 730010)
2011年后宮劇《甄嬛傳》播出,創造了連續24天收視率、連續34 天網絡點播量第一名的業績,后又在中國香港和臺灣以及韓國、日本、美國播出,以其精美的造型、獨特的敘事手法贏得了海內外觀眾的青睞,把國產電視劇創作推向了輝煌。我國是電視劇生產大國,從1958年的20分鐘劇作《一口菜餅子》開始,到2000年國產電視劇年產突破10 000集,2014年共計生產完成并獲準發行劇目429 部共15 938集。國產電視劇在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也在穩步提升。國產電視劇能發展到今天,除了得益于快速發展的影像技術、精彩紛呈的影視題材外,也得益于日臻成熟的敘事技巧。
敘事與思維方式有關,而思維方式背后則隱藏著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有學者認為,國產電視劇敘事傳統有“顯性改編”與“隱性存在”兩個方面,“所謂隱性存在,是指民族敘事傳統就像可遺傳的‘敘事基因’一樣潛存于中國電視劇中,其產生的影響遠比顯性存在要廣泛而深刻”〔1〕。
《孟子·離婁上》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放大,家是小國家,國是大家庭。古代君子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到封建社會晚期,形成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眾文化觀念,個人的命運總是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聯。在唐詩、宋詞、元曲中流傳千古的作品都把抒寫的基點依托在國家興亡的大時空背景之下,到后來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都是大時空敘事。楊義先生認為,“從一人一事一景開始和從大時空開始,這是東西方敘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也就是他們的起點不一樣,第一關注不一樣,我們首先關注的是一個大時空”〔2〕。
今天的國產電視劇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敘事的展開多以大時空的歷史事件為時代背景,熒屏上熱映的抗戰劇、諜戰劇、歷史劇、后宮劇都以某一歷史階段或者某一歷史事件為背景展開敘事?!墩鐙謧鳌繁臼且粋€虛構的網絡故事,導演則把它放在雍正王朝的歷史背景之下,給《甄嬛傳》文本輸入了大時空的家國情懷,獲得了觀眾對它的文化認同感。目前熱播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也是以中國推行土地承包責任制為歷史背景,演繹農村巨大變遷過程中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瓣P注時代生活,書寫社會歷史的宏大敘事視角始終是中國電視劇突出的文化品格”〔3〕。
電視劇《甄嬛傳》實際上講述的是一群女人追逐一個男人的故事,為了得到這個男人的寵幸,女人們進行你死我活的爭斗,這荒唐故事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歸根到底是男權文化,以君臣、上下關系對應父子、夫婦關系,要求女性從屬于男性,在這個屬于男性的家族世界中,女性是處于邊緣人的角色,國產電視劇受儒家文化——男權文化的影響,在敘事方面總是從男性立場出發,《甄嬛傳》無疑是男權文化主導下的一場女性悲劇。男性立場敘事在國產電視劇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形式上追求宏大莊嚴的場面、史詩般的審美效果。國產電視劇與日、韓劇相比,更多以千軍萬馬、沃野千里、碧波萬頃的宏大場面展示時代氣象,注重表現國家、民族、歷史的必然走勢和發展方向,追求一種審美上的史詩效果。特別是“新時期以來的主旋律電視劇,為了創造出史詩性的民族想象共同體,不惜重金投入,采用大量實景拍攝的方式,在布景、造型、音響、畫面等方面精益求精,以史詩性電影才有的制作方式制作電視劇”〔4〕。
二是在敘事內容上追求男性社會責任意識、男性主導意識及情感心理上的男性價值尺度?!墩鐙謧鳌肥潜荒行杂^看的女人戲,是被皇權、夫權主導下的女人戲,正是在生命中兩個重要男人皇帝與允禮的規訓下,主人公甄嬛開始了被動適應到主動變異的權謀人生。即使表現家庭日常生活的電視劇也注重強調劇中人物的社會責任意識,以男性的價值尺度表現人物的情感心理,缺乏一種女性化的情感心理關照。如《中國式離婚》《牽手》《結婚十年》以及《婆婆》中所反映的涉及兩性婚姻問題,特別是婚外情,對男性當事人的情感出軌過多地尋找外在的客觀原因,少了對當事人的譴責和道德批判,轉而從妻子的身上去尋找丈夫移情別戀的原因,指責女性在丈夫出軌前的忽視、落伍、自私、偏執,以及丈夫出軌后的瘋狂、變態、歇斯底里,卻很少描述婚姻生活中女性的內心痛苦、矛盾、隱忍、賢惠和溫柔,相比之下韓國電視劇則比較多地展示對女性的關懷。
打開《論語》就有不少君子與小人相對的敘述,不論真實的現實世界如何,國人習慣于將事物分成相對的兩個方面來分析和表述。在中華文明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二元對立的思維習慣也被逐步確立并傳承下來。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社會內憂外患不斷,國家和民族長期處于生死存亡的抉擇之中,特別是長期戰爭環境、敵我矛盾的尖銳對立,使傳統二元對立思維中的相互轉化、相互依存被正與邪、善與惡對立所代替,變成了一方戰勝另一方、你死我活,二者必居其一的思維方式?!墩鐙謧鳌诽幪帩B透著二元對立的斗爭思維,整個宮廷就是你死我活的競技場,皇帝與允禮,皇后與姐姐,安陵容與沈眉莊,甄嬛與安陵容都曾是至親至近的人,最后卻自相殘殺。
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對國產電視劇的敘事有著雙重影響,一方面強化敘事,制造懸念,有利于制造戲劇效果,另一方面也會產生負面社會效應。戰爭的腳步已經走遠,可是國內熒屏上處處都是戰爭的身影,影視劇制作者在和平年代營造著對戰爭的夸張想象,先是抗戰劇大行其道,諜戰劇粉墨登場,緊接著后宮劇又暢行無阻,里面無不充斥著你死我活的爭斗,或磨刀霍霍、槍林彈雨,或老謀深算、暗流涌動。作戰的一方由針對日本侵略者,到針對國民黨,再到針對自己情同手足的姐妹,斗爭方式也由遠距離射擊到近距離血淋淋的廝殺,讓觀眾看得驚心動魄、心有余悸。一些國產電視劇這樣大肆渲染你死我活的爭斗,助推了功利追逐之風,讓權謀文化大行其道,不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社會氛圍。優秀電視劇應該更多宣揚真善美,贊美純凈的人性,表現人間大愛,傳遞社會正能量。
國產電視劇從誕生那天起,就沿襲了中國人的敘事套路,后來又學習外國人的敘事套路,一路走來,題材逐漸類型化,敘事結構也走向模式化。新時期的很多導演都用盡全力,意圖走出敘事模式,創造新的敘事景觀。
自從格林兄弟創造了美麗、善良、可憐的灰姑娘之后,水晶鞋、南瓜車、白馬王子幾乎成了全世界女生的共同夢想。作為一個故事原型,《灰姑娘》被改頭換面,以不同的面孔在世界各地反復上演。好萊塢電影《窈窕淑女》和《漂亮女人》,中國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等都是我們熟知的作品。國產青春偶像劇《錯愛》《魔幻手機》《男才女貌》《聚沙》《奮斗》等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是灰姑娘的演化。有關灰姑娘的電視劇由于遵循著灰姑娘命運發展的軌跡,因而在敘事方式上出現模式化走向。
“灰姑娘模式”大多遵循著這樣一個路線,即“生活的磨難——邂逅王子——愛的波折——愛情大團圓”。
在國產電視劇中,灰姑娘顯然帶上了中國文化的印記,與韓國電視劇相比,中國的灰姑娘一般是事業、愛情都兼顧的,既注重事業的奮斗,又注重愛情的豐收,最后是愛情事業雙豐收,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男性對女性的期待有關??上驳氖牵陙韲a電視劇在敘事中對“灰姑娘模式”進行了大膽的突破。2007年全國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便是從完全男性化的角度對“灰姑娘模式”的大膽超越?!墩鐙謧鳌芬彩侨绱?,甄嬛入宮,被華妃震懾,一病不起,處于灰姑娘的初級階段,后被皇上寵幸,但好景不長,接著離宮修行,遭遇愛情,到達灰姑娘故事的結局。但《甄嬛傳》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故事反轉,讓甄嬛失去愛情,再次回宮,從而步步為營,到達權力頂峰。
“三”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分為三是中國人辯證的思維方式。在現代自然科學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圖形,也是最穩定的圖形,演化到人際關系中,“三角關系”是最穩固的一種關系,也是最復雜、最微妙的一種關系?,F代的電影電視劇導演充分利用著人際關系中的“三角關系”,再現敘事張力,從而推動情節發展,吸引受眾的眼球。
在家庭倫理劇中,“三角關系”是其敘事的框架支撐。以電視劇《金婚》為例,劇中推出了一系列的“三角關系”,佟志、文麗與文麗母親;佟志、文麗與佟志母親,佟志、文麗與大莊;佟子、文麗與兒女等一系列的“三角關系”?!墩鐙謧鳌返臄⑹陆Y構也是如此,先是甄嬛、沈眉莊、安陵容的“三角關系”,再逐步演繹到皇帝、華妃、甄嬛;皇帝、允禮、甄嬛;皇后、安陵容、甄嬛等“三角關系”,層層推進,步步緊逼,把劇情推向高潮。根據“三角關系”在劇情發展中所起作用的不同,“三角關系”有強、弱或顯、隱之分,而在“三角關系”內部,又存在著單三角、復三角和反三角等幾種類型。強三角形或顯三角形對主題的展示和情節的推進有決定性影響,它構成人物關系的基本類型。
歷史劇在國產電視劇創作中占有很大份額。熒屏上的歷史劇有“正說”與“戲說”之分,所謂“正說”,就是嚴格遵從歷史,以史實為依據,持這種觀點的敘述者認為,“歷史是曾經發生過的存在,是一種不以后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而歷史劇是對歷史的一種敘述,是以史實為依據的藝術創造”〔5〕156。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歷史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對它的敘述是第二性的。在敘事的過程中,在事件的選擇、情節發展方面更多遵從于歷史傳統。電視劇《漢武大帝》就是以史實為依托,圍繞漢武帝劉徹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歷史功績,巧妙地安排戲劇沖突,其中選擇的一些歷史事件,如景帝削藩、張騫出使西域等基本符合歷史邏輯、符合史實。
另一方面“戲說”歷史之風也在電視劇創作中興起,《戲說乾隆》《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等電視劇借用歷史人物,增加娛樂元素,以現代人對歷史的想象架構電視劇,借用調侃的手段、戲劇化的敘事語言達到敘事效果。近年來有些歷史劇借用“傳奇”二字修改、編造歷史,2011 年《甄嬛傳》又出現了嫁接歷史之說,把一個不相關的故事嫁接到雍正王朝這個歷史枝蔓上?!斑@種調侃、游戲之作,把歷史存在游戲化,將歷史存在的豐富性簡化為一個個亦喜亦樂的情節化故事,將歷史上多元的權力關系簡化為一次次愛情的游戲,將復雜的歷史真實簡化為善惡分明的道德寓言,調和空間距離與時間進程的分離,為觀眾制造一個又一個白日夢”〔5〕158。
電視劇是用畫面、聲音、場景講故事的,電視劇敘事語言是一個龐大的共同體。敘事語言的主要成分就是話語,話語一說,源自法國思想家???,他認為,“話語可以看作語言和言語結合而形成的更豐富和復雜的具體社會形態,是指與社會權力關系相互纏繞的具體言語方式”〔6〕。電視敘事話語是相對于文學敘述話語而言的,在電視中話語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敘事話語,一個是角色話語。
電視劇中敘事話語更多表現為影像話語,主要通過敘述故事的場景、攝像機、麥克風以及蒙太奇剪輯來完成,從具體實踐層面講,它包括導演場景設計、畫面構圖、畫面對接、畫面色彩、人物對白、音樂音效等。電視劇中的敘事話語一方面在敘述著故事,另一方面也在產生著意義,宣揚著隱藏在背后的價值取向。“電視劇的語言可以是國際化的,電視劇的語法規則、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必須是民族化的”〔7〕。
比較分析20 世紀90 年代與近年來的優秀劇作,不難發現,國產電視劇在敘事上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前多在敘事結構上下工夫,以角色模式、情節沖突、跌宕起伏的戲劇元素取勝,近年來則表現出對敘事話語與角色話語的多方調動,在電影導演、電影攝影師的加盟之下,場面調度,視角轉換、跳剪等嫻熟的電影創作手法被廣泛應用,使得國產電視劇的視聽語言更加成熟?!墩鐙謧鳌吩诜b造型、聲音處理、攝影、后期剪輯等方面都力求精致完美,并恰當運用色彩修辭,在敘事話語上表現成熟。《北平無戰事》也采用電影拍攝手法,達到完美敘事的同時,又產生了強大的意義場。
近年來對角色話語的張揚逐漸成為國產電視劇的特點,《甄嬛傳》一改以往角色話語平白、世俗的特點,變為角色話語的典雅、莊重,意欲產生審美驚奇的效果,而“語言也無疑成為此‘驚人’之美創造的關鍵之點”〔8〕。該劇播出后,角色話語產生了巨大魅力,在受眾群體中競相傳頌,被稱為甄嬛體,甚至電視臺娛樂節目主持人也模仿甄嬛體主持節目,劇中“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等詩文被大量引用。其中華妃的一句“賤人就是矯情”被譽為經典語錄。
角色話語不僅僅包括人物說話的形式,即話語的能指,還包括話語所產生的意義場,即話語的所指。《甄嬛傳》的角色話語達到了能指的狂歡,在意義上更多表現在女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甚至以惡抗惡。“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明知其惡而作之,明知其非而為之。這種犬儒主義和投機活動的大面積泛濫,將會對社會道德造成巨大腐蝕”〔9〕。
國產電視劇中話語力量走強的同時,也暴露出現時商業模式推動下,國產電視劇內容蒼白,思想意識淡化,價值觀導向偏頗的弊病,被稱為“精致的平庸”的電視劇紛紛登場,這類電視劇陶醉于能指的狂歡,在場景設置、攝影鏡頭、后期剪輯、音樂渲染、人物對白方面大做文章,借助話語的力量討取觀眾歡心,卻難以給觀眾心靈去蔽,帶來高層次的審美體驗。
綜上所述,敘事理念、敘事結構及敘事語言是電視劇敘事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相互影響,共同作用,屬于電視劇的形式層面。“由藝術生發出的強烈的生命感和存在意識,打開了觀眾的審美體驗之門,連通著審美凈化與精神升華,是提升電視劇精神品質的內核和關鍵所在”〔10〕。在文化產品全球消費的時代,國產電視劇要想產生真正的優秀作品,守住國內市場,走向世界,就要傳承和創新,超越敘事理念的桎梏,突破陳舊的敘事模式,升華敘事語言,正確引導受眾的價值觀,以達到敘事效果與人文關懷的雙重訴求。
〔1〕李興陽.中國電視劇敘事批評綜論〔J〕.文藝研究,2014(12):38-47.
〔2〕楊義.中國敘事學的文化闡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27-35.
〔3〕鄭淑梅.中國電視劇審美文化品格的建構〔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4(3):59-63.
〔4〕范志忠.轉型期中國電視劇的主旋律敘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2(1):44-50.
〔5〕周月亮,韓駿偉.電視劇藝術文化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6〕童慶炳. 文學理論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
〔7〕薛晉文.電視劇研究的方法、思想與立場:曾慶瑞教授訪談錄〔J〕.文藝研究,2014(6):77-86.
〔8〕李瀟云.審美驚奇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藝術表現〔J〕.大理學院學報,2015,14(1):50-54.
〔9〕陶東風.“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J〕.雜文月刊:選刊版,2013(11):4.
〔10〕牛寒婷.敘事發現與生命創造:提升電視劇精神品質的途徑〔J〕.文藝評論,2014(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