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雙,李景龍,李 飛,何叔軍,朱海山
(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 常德 415101)
湖南棉花高密度直播技術研究
郭利雙,李景龍,李 飛,何叔軍,朱海山
(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 常德 415101)
分析了當前棉花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湖南棉區通過選用適當的品種,并配套以整地改壟開始,包括備種、播種、定苗、施肥、病、蟲、草害防治、化學調控、化學打頂、化學催熟與脫葉等一系列田間培管技術,實現棉花集中開花、成鈴吐絮,進而實現棉花機械采收的高密度直播棉花種植技術。
棉花;高密度;直播技術;湖南
湖南是位于長江中游的植棉大省,常年棉花種植面積超過18萬hm2,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棉花種植效益越來越差,導致近年植棉面積驟減。傳統的種植方式已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輕簡化、機械化是湖南棉花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1-2]。
籽棉采收是棉花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此環節費工費時,效率極低。因此,機械采收成為當前限制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生產機械化的主要技術瓶頸[2]。棉
花機械采收需在棉花吐絮達一定比率時噴施脫葉劑與催熟劑進行脫葉催熟,然后一次性收完。而棉花作為無限生長作物,在湖南的吐絮時間一般是從8月中旬到11月底,持續時間近4個月。如此長的吐絮時間使一次性收花相當困難,而且該區域秋季雨水較多,棉花淋雨變黃,影響籽棉的商品品質,同時吐絮時間長的棉絮自然掉落也影響產量。
為適應機械采收對于一次性采收的要求,需要培育生育期較短、成鈴吐絮集中的品種,同時,配套以增密直播等栽培技術手段,使集中吐絮、一次性收花成為現實。通過多年的試驗示范,初步總結出棉花高密度直播關鍵技術[2],湖南省棉區短季棉直播的密度可增至60 000~105 000株/hm2。
2.1 品種要求
適宜機械采收的品種要求具備生育期短、株型緊湊、抗逆性強、吐絮集中、含絮適中、對脫葉劑敏感、豐產性好等特征特性。
2.1.1較短的生育期較短的生育期是為了滿足高密度的要求和集中吐絮的需要。一般而言,生育期,即出苗到半數吐絮的時間應在120 d以內,全生育期,即播種至吐絮結束的時間,應控制在150 d以內。就湖南而言,播種時間多在油菜收獲后的5月下旬至6月初,收獲截止時間在10月20日前后。如此,棉花的生育時期較傳統植棉可減少2個月以上[2]。
2.1.2株型緊湊適合機械采收的棉花品種要求株型緊湊,沒有或少有營養枝和贅芽,果枝為有限果枝(果節1~3個)或零式果枝,果枝節間距較短,植株塔形或筒形。單株果枝10~12盤,株高100 cm左右。另外,第一果枝高度應離地面20 cm以上,這不僅是為了適應機械采收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減少田間爛鈴。
2.1.3抗逆性強主要要求品種具有一定的抗病、抗蟲、耐高密度造成的田間蔭蔽的特性,以應對不利氣候造成的枯、黃萎病的嚴重發生、后期早衰、爛鈴等問題。
2.1.4吐絮集中,含絮適中吐絮時間在20~30 d為佳,因此單株成鈴不宜過多,主要靠增加密度獲取較多的群體成鈴和單產。為了便于機械采收,吐絮棉鈴含絮適中也很重要,太松使棉絮容易掉落,太緊機械收花困難,都不利于機械干凈快速地采收。
2.1.5對脫葉劑敏感機械采收棉田必須使用脫葉劑和催熟劑,其噴施時間的掌握原則:不影響棉纖維成熟度的基礎上盡早收花。而脫葉劑和催熟劑噴施后至達到一定的藥效需要一定的時間,有的還需噴施2次,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棉花品種對脫葉劑敏感,則有利于縮短這一階段的時間,即可在更多的棉鈴吐絮后噴藥達到盡早收花的目的。
2.1.6豐產性好棉花生產機械化的目的是提高植棉效益,在省工節本的基礎上,還要保證一定的單產不下降,所以適合機械生產的棉花品種也需要豐產性好。在湖南省棉區,傳統植棉的單產約3 750 kg/hm2,高密度直播的品種應有相當的豐產潛力,要求棉花品種在高密度種植的條件下,仍然具有較高的坐桃率、單鈴重以及衣分。
2.2 配套技術
在合適品種的基礎上,也應有完善的配套技術,棉花高密度直播技術,要求在實現集中吐絮的基礎上盡可能的節省生產成本和用工,并保證與傳統植棉相當的單產。當前棉花生產機械化研究已有一定的進展,整地、播種、施肥可以合并[3],即通過多功能播種機械在田間一次性完成;病、蟲、草害防治、化學調控、葉面肥、打頂劑、脫葉催熟劑的噴施可采用藥劑噴施機械進行作業。
2.2.1整地改壟無前作地播前1個月噴1次農達除草,然后進行旋耕整地和起壟;有前作地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旋耕整地和起壟。每壟包溝1.52 m(壟面寬1.2 m左右),要求耕至地塊平整,土壤松碎無大塊,壟面呈中間略高的龜背形,壟溝深淺一致排水暢通,嚴防積水。
2.2.2備 種毛籽需經脫絨,同時水選后及時曬干,進一步選種,并經發芽試驗了解種子質量。淘汰發芽率或活力過低的種子,然后根據種子質量確定用種量??捎盟巹ɑ蚍N衣劑)拌種防治苗期病害,如五氯硝基苯40%粉劑(拌種用量約10 g/kg)。
2.2.3播 種播前經中雨1次,沉實土壤;雨前(非暴雨)爽土播種,播種前1 d用犁拉出種植溝,每壟兩條相距76 cm,要求不偏不斜,深淺一致(2~3 cm即可)。種植溝開好后,可以在溝內撒復合肥3~4 kg/667m2,呋喃丹1.5 kg/667m2。
播種時按密度確定株距,定點下種,每點3~6粒(根據種子發芽率確定)。也可機械精準直播。播后覆土至高出壟面1 cm左右(預計短期內下雨則可覆薄土),要求覆土厚度均勻,無大土塊。
為保證播種質量,播種后一定要及時檢查覆土情況,確保無遺漏。在土壤較干或預計短期內不會下雨的情況下,將覆土踩實,增墑的同時促使出苗齊、壯。
播種并覆土后應趁出苗前在表土噴施芽前除草劑防棉花苗期草害??捎?0%乙草胺乳油1 050 mL/hm2或90%乙草胺(禾耐斯)600 mL/hm2對水進行全田噴霧。
2.2.4定 苗棉花出苗后長至1葉一心時即可間苗、移苗補缺。間苗時去弱留壯,去掉個別生長過旺的棉苗留中等棉苗。缺苗率在15%以下時無需補苗,缺苗太多的地塊要移苗補缺,建議用小號移苗器(直徑7 cm左右)及早移苗,并注意苗地爽水,以防死苗。在確保密度達到要求的基礎上,3片真葉時即可定苗。
2.2.5施 肥棉花定苗后在行間開溝埋肥,埋肥溝深15~20 cm,埋施棉花專用緩釋肥(N∶P∶K=19∶8∶18)600~750 kg/hm2,餅肥450~750 kg/hm2。在8月上中旬,根據苗情,需肥棉田可追施尿素90~150 kg/hm2,選晴天下午16:00時后撒施,勿讓肥料沾到棉葉上。
2.2.6病蟲害防治直播棉生長較快,要注意做好害蟲的監測預警,重點防治棉蚜、盲蝽象、棉葉螨、斜紋夜蛾、棉鈴蟲、紅鈴蟲等害蟲。常用的防治藥劑有50%辛硫磷、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1%馬拉硫磷乳油、1.8%阿維菌素乳油、75%拉維因、40%丙溴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對有早衰跡象的棉田,要及時噴施棉花生長促進劑或葉面肥等。8~9月,湖南棉區常有低溫陰雨天氣,密度提高后,棉花鈴病發生風險增大,易產生大量僵瓣花從而影響產量[4]。因此,后期要特別注意棉花鈴病的防治,如疫病、紅腐病、紅粉病等,可選用高脂膜、代森錳鋅等藥劑對中、下部棉鈴進行噴霧防治。
2.2.7草害防治在播種前后施用了芽前除草劑的棉田,一般在出苗后1個月左右無需除草。待棉花長至30 cm高時,視田間雜草種類選用除草劑除草。如果田間雜草以禾本科植物為主,可在禾本科雜草2~6葉期用5%精喹禾靈(精禾草克)乳油600 mL/hm2對水噴霧;如果雜草種類較多,或以闊葉雜草為主,可在雜草2葉期內,用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農達)1 500~3 000 mL/hm2+90%乙草胺(禾耐斯)600 mL/ hm2對水定向噴霧。農達要在無風天氣施藥,使用扇形噴頭加裝防護罩,防止藥液漂移在棉花植株上。中后期化學除草與移栽棉田相同。
2.2.8化學調控根據品種特性及對縮節胺的敏感程度、田間肥力和種植密度進行科學化學調控。高密度直播的棉田因為其種植密度高、群體大,因此使用縮節胺進行化調應適當提早,可于苗期(7~8葉期)開始輕量化控,噴施的藥液量也應適當增加,確保每一棉株的主要部位都能著藥;但因為此類棉田選用的多為株型緊湊的短季棉品種,因此使用縮節胺的濃度應較雜交棉田低,特別是打頂后不宜重控。有的品種對縮節胺特別敏感,以至整個生育期只需輕量化學調控1~2次。為提高勞動效率,縮節胺可與殺蟲、殺菌劑及除草劑混用。
2.2.9化學打頂根據實際長勢長相適時打頂,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棉花長至10~12盤果枝時?;瘜W打頂是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強制延緩或抑制棉花頂尖的生長,從而達到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目的[5]。化學打頂能顯著減少勞動用工,但必須嚴格把握用藥時間和劑量,做到安全高效。當前湖南棉區化學打頂劑使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化學打頂多使用新疆棉區應用較多的氟節胺等化學藥劑。化學打頂劑能有效控制棉花頂尖生長[6],提高產量,使用時應根據種植品種和密度選用合適的打頂劑和劑量。
2.2.10化學催熟與脫葉棉花自然吐絮率達50%左右,上部棉鈴鈴期達35 d以上時,按藥劑推薦劑量將脫葉劑與乙烯利配合使用,分1~2次噴施進行脫葉催熟。目前使用較多的脫葉劑有噻苯隆、脫落寶等。要注意的是,脫葉劑和催熟劑并非用量越多效果越好,相反,用量過大可能造成葉片迅速干枯不易脫落和棉鈴開裂但吐絮不暢的情況[7],因此,應按照推薦劑量使用而不應隨意增大劑量。
2.2.11集中采收脫葉催熟劑噴施15~20 d左右時即可采收,根據品種的生育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分1~2次進行采收。機械難以采收的僵爛鈴、青鈴可人工進行1次田間清理。棉花收獲完畢一般在10月20日左右,而后及時采用拔桿機械拔除棉桿,即可整地播種下茬作物如油菜等。
根據湖南省棉花種植實際情況,分析了當前棉花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湖南棉區通過選用適當的品種,并配套以整地改壟開始,包括備種、播種、定苗、施肥、病、蟲、草害防治、化學調控、化學打頂、化學催熟與脫葉等一系列田間培管技術,實現棉花集中開花、成鈴吐絮,進而實現棉花機械采收的高密度直播棉花種植技術,為發展輕簡化、機械化的棉花生產奠定了基礎。
[1] 李景龍,郭利雙,李 飛. 湖南棉花生產輕簡化(機械化)的設想與實踐[C] .中國棉花學會2013年年會. 安陽:中國棉花學會,2013:1-3.
[2] 郭利雙,李景龍. 棉花生產輕簡化的思考[J]. 江西棉花,2011,33(A01):87-89.
[3] 董合忠. 濱海鹽堿地棉花輕簡栽培:現狀、問題與對策[J]. 中國棉花,2011,8(12):2-4.
[4] 李育強,劉愛玉,李 毅等. 湖南棉花生產現狀及全程機械化發展思路[J]. 湖南農業科學,2013,(21):94-97.
[5] 劉 學. 新疆兵團棉花化學打頂整枝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5):65-67.
[6] 董春玲,羅宏海,張亞黎等. 噴施氟節胺對棉花農藝性狀的影響及化學打頂效應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13,50(11):1985-1990.
[7] 匡政成,肖才升,陳浩東等. 洞庭湖植棉區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實踐[J]. 中國棉花,2015,42(5):10-11.
(責任編輯:朱瓊瓊)
Research on High-density Direct Seeding Technology of Hunan Cotton
GUO Li-shuang,LI Jing-long,LI Fei,HE Shu-jun,ZHU Hai-shan
(Cotton Science Institute of Hunan Province, Changde 415101, PRC)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of cotton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tt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attern by high-density direct seeding was put forward, including a series of f eld training tube technology such as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varieties, soil preparation and modif ed ridge, preparing, seeding, f nal singling, fertilization, diseases, insect pests and weeds harm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chemical topping, chemical ripening and defoliation, etc. It would centralize cotton f owering and cause to form the bell and boll opening, to realize the high-density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otton with mechanical harvested in Hunan area.
cotton; high density; direct seeding technology; Hunan
S562.048
:A
:1006-060X(2015)11-0017-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1.005
2015-09-02
國家產業體系洞庭湖棉花綜合試驗站(CARS-18-43)
郭利雙(1985-),女,湖南長沙市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生產栽培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