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依,姜衛兵,魏家星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
荔枝的特征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陳易依,姜衛兵,魏家星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摘 要:荔枝是我國南方著名的水果和城鄉綠化樹種,擁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和鮮明的地域屬性。依據有關文獻,系統闡述了荔枝的資源特征和生物學特性,深度挖掘和提煉了荔枝的文史內涵和綜合應用價值,系統總結了其在不同綠地類型中應用的方式和優勢,以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推廣前景。
關鍵詞:荔枝;文化;園林綠化;綜合應用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樹種,為中國南方的重要原產果樹和園林綠化樹木,目前世界的種植荔枝都引自中國。據2000年IPGRI統計,中國是全球荔枝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產量約占全球的70%[1]。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栽培史中,中國人充分發掘了荔枝的價值,孕育了特有的荔枝文化。
1.1種質資源
目前荔枝屬中只發現2種,一是全球栽培荔枝歸屬種——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另一是野生、不可食用的菲律賓荔枝(Litchi philippinensis Radl)[2]。我國南部荔枝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基于果實形態、大小、品質、果殼顏色和果實成熟期等差異,分類標準與方法也頗多,主要品種有禾荔、黑葉、妃子笑、白蠟、桂味、糯米糍、白糖嬰、靈山香荔、三月紅、陳紫和元紅等。其中栽培面積最大的為黑葉、禾荔[3]。
在園林應用中,更重視品種果實大小顏色與成熟期的區別。荔枝殼顏色有鮮紅、紫紅和暗紅等,個頭上也有特大果質,如海南儋州鵝蛋荔平均單果重達62.5~74.0 g,園林觀賞性強。從成熟期上看,有白糖罌、白臘和妃子笑等早熟品種;黑葉中熟品種;妃子笑、糯米糍、桂味和淮枝等為晚熟品種[2]。僅廣州省的荔枝掛果期就可從5月中旬延續到8月上旬,長達3個月。通過適地引種馴化,再加上早熟品種與特遲熟種的不斷發掘培育,可以大大延長其在園林應用中的觀賞期。
1.2植物學特征與生態習性
荔枝為常綠喬木,通常高不超過10 m,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小葉薄革質或革質,全緣,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果卵圓形至近球形,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花期春季,果期夏季[4]。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耗工少、成本低、收入高[4]。因荔枝喜光、喜水、喜暖熱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菌根好氣,怕霜凍[4],所以需注意給土壤疏松通氣,提高肥力,而水分充足、光照反射好的水邊常見荔枝林,且果實品質高[5]。
1.3資源分布
我國南方的南亞熱帶冬季干旱、冷涼,夏季、早秋雨水較多,適合荔枝栽培。中國的荔枝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北緯18°30′~22°之間,年均溫20~23℃,1月平均溫度13~15℃,年降雨量1 300~1 700 mm的地區[4]。主要的栽培省份有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四川、海南和臺灣,浙江和貴州也有零星的栽培[1]。
荔枝四季常綠,果紅而味美,自古深受人們偏愛,是中國傳統吉祥植物。
2.1歷史悠久
佛果、火山、側生和輕紅都是荔枝的別稱[6]。由于“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7],最早被稱為“離支”,后《廣志》中記有“荔枝”的叫法。關于其栽培的記載最早見于公元2~3世紀葛洪的《西京雜記》,稱南越進獻荔枝,推測我國栽培荔枝已有2 300 a以上[6]。
2.2美味珍果
白居易盛贊荔枝 “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蘇軾被貶嶺南時仍寫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8]。古人還好以少女來比荔枝,以描述其色澤之美、口感之甜,例如著名品種“十八娘”[9]。荔枝的主產地偏遠臨海,果實奇特,使人聯想到海中仙山、珠盤承露和丹砂等,被奉為仙果[10],因難以移植、不易保存,連皇宮貴族都不易享受。《三輔黃圖》中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無一生者”[8]。
2.3文人鐘情
果類中被著書立傳、進入文人詩賦之多者,以荔枝為最。北宋蔡襄撰寫的《荔枝譜》是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專著,共七篇。清初《廣群芳譜》中的《果譜》中“荔枝”有四卷,內容詳實,蔚為大觀[8]。因“荔”諧音“利”,有吉利之意,其自古也是書畫、雕刻、藝術品的創作題材。在傳統吉祥圖案中,“連中三元”、“喜報三元”都以荔枝為題,以祝學業有成[9]。
2.4社會情懷
荔枝作為中國的傳統作物,在歷史長河中凝結了深厚的個人情懷與社會感嘆。它象征了愛情中的承諾、纏綿與勇敢,在傳統梨園戲 “荔鏡記”、傳統閩劇“荔枝換絳桃”等劇目中,是重要的傳情之物[10]。荔枝凝結了文人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飽含對現實的反思[7],還象征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與送別詩產生了十分緊密的聯系,成為故鄉情的縮影[10]。
2.5民俗傳統
荔枝對于南方的百姓象征著豐收、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喜事、樂事都離不開荔枝。春分前后拜荔園[11]、五月初五祭荔神。福建女子婚嫁前,男家要先一年送“荔枝紅”。詩會聚會也要啖荔枝,福州傳統的雅韻詩會“怡山啖荔”可以追溯到明朝[7]。歷代名人都曾留詩古寺,當代作家郁達夫《西禪唆荔》一文中的名句“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為荔枝來”,也見證了這一盛事的經久不衰。
2.6文化傳承
當今很多荔枝主產地已意識到保護荔枝文化的重要性,通過系統梳理打造荔枝文化品牌,使之成為了城市特色。將荔枝列為市樹的就有廣東深圳、東莞,福建莆田等;以“荔城”自稱的有福建莆田,廣東增城、從化、茂名,四川瀘州合江等。還有各式荔枝節,如茂名荔枝文化節、合江荔枝生態旅游節、深圳荔枝采摘節等,使荔枝文化得以傳承、發揚[12]。
荔枝文化的傳承還要結合創意與科技,使其產品化[13]。如以其為名開辦刊物、結合形象與內涵開發創意文化產品、吉祥物、logo等[5]。近年網絡流行的自媒體平臺中,“荔枝FM”紅遍全國,以荔枝表“勵志”的新媒體無疑也給荔枝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與內涵。
3.1食用價值
荔枝果肉不但口味好,而且營養豐富,糖分、維生素C含量高,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4],荔枝蜜也是品質優良的蜜糖之一,有許多與其相關的養生食療食譜。
3.2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治瘰疬、瘤贅”。荔枝果皮中富含多種花色素類物質和一些有很強抗氧化作用的酚酸黃酮類物質,可用于制藥或保健食品的功能性輔料。荔枝核還可入藥為收斂止痛劑,治心氣痛和小腸氣痛[14]。
3.3材用價值
荔枝木材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明清時期的家具就多取材于荔枝。廣東將野生或半野生的荔枝木材列為特級材,栽培荔枝木材列為一級材,主要作造船、梁、柱和上等家具用[8]。荔枝根還可以做成雕刻藝術品、屏風和功夫茶幾等。
3.4觀賞價值
在園林觀賞植物中,觀賞果樹有獨特的地位,花、果、葉、樹形兼具觀賞性[15]。荔枝四季常綠,春實夏熟,樹皮粗糙成微龜裂狀,果皮由于品種不同凹凸各異[2],使得荔枝不但適用于一般綠化美化,還特別適合在盲人園中運用。
3.5生態價值
荔枝不僅是經濟果樹,也是環境綠化的良好材料, 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態條件。尤其在現代城鄉綠化,荔枝能以花蜜、果實吸引昆蟲、鳥類和小型動物[2],不但自然防治蟲害效果好還能形成良好的生態食物鏈,使人工建成的生態群落也能達到自然平衡的效果[16]。
荔枝不但有優良的觀賞價值與生態價值,其深厚的文史內涵使其在城鄉園林綠化中不但能起到綠化美觀的作用,更能提高環境的人文精神、地域特色與歸屬感。從文史內涵的不同側面挖掘出的不同主題,使園林綠化兼具精神內涵與物質內涵,大大提高城鄉的環境層次。
4.1居住區及庭院綠化
荔枝作為觀賞果樹在嶺南居住區中很受歡迎,以其為綠化特色并以“荔園”為名的特色小區很多。荔枝這一類既可觀葉又可觀果小喬木果樹,尤其適合栽植在以住宅樓為主的小區內[17]。也可以“嶺南派”特色的造型盆景的形式裝點庭院綠化空間[16]。“千樹離支四圍水,江南無此好江鄉”,荔枝林營造出的詩意嶺南田園意境[17]可給人帶來地域的歸屬感;在家中庭院邀三兩好友,悠然品荔,無疑又給現代生活增添不少詩意與樂趣。
4.2城市公園及廣場綠化
城市公園通常擁有景觀良好的水體和地形,古人云“凡近水則種水枝,近山則種山枝”,荔枝喜水又耐水,適應性良好而壽命長,所以在南方,由古荔林發展成為城市公園的不在少數。廣州荔枝灣公園的歷史可追溯到南漢所建的昌華苑[19]。深圳荔枝公園也是在原有的589棵老荔枝林的基礎上,建設荔枝文化長廊、水榭樓閣等園林建筑而成名。現在公園還舉辦《荔園杯》全國格律詩詞大獎賽等文化節活動,將荔枝公園發展成為深圳文化的綠色名片。
荔枝在廣場綠化中應用也很多,如增城商業中心的掛綠廣場中就有一棵樹齡300余年的掛綠荔枝母樹,是城市的地標性象征[20]。由于硬質廣場中土壤瘠薄板結,透氣性差,所以要注重對古荔枝樹的保護,做好大樹復壯[21]。
4.3城鄉道路綠化
行道樹要求樹冠整齊美觀,遮陰效果良好,生長迅速、生命力強,耐修剪,落葉時間一致,掛果時間長、無或少漿汁,落果易清掃,不污染街道等[22]。荔枝在南方地區也屬于鄉土樹種,常綠,綠化效果好,而且適應能力強、抗污染、易繁殖[16]。福建莆田和廣州深圳就大量運用荔枝作為行道樹綠化配植,突顯了地方特色,又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23]。應用中需選育抗性強的品種、疏花控果,減少蟲害、營養消耗和管理成本,預防過多的人為破壞[24]。
4.4城郊特色度假村及風景區綠化
許多大城市的郊區有依托森林、濱湖、溫泉等不同旅游資源的形成各具特色的度假村,近年也成為熱門。深圳青青世界度假村,就以荔枝林為特色;荔城茂林的御水古溫泉度假就也以溫泉與荔林為特色,形成具有熱帶風情的AAAA級景區,擁有當地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溫泉文化主題酒店[25]。
荔枝作為形色兼美的樹種,既可以在風景區中心景觀成片種植,也可與其他植物配植,構成植物群落。在南方城郊自然風景區中,常有大片荔枝自然成林,形成十里荔枝鳳凰崗的景象,為游人帶來返璞歸真的野趣。
4.5觀光果園綠化及鄉村綠化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渴望遠離城市,回歸到最自然生態的地方,依托鄉村發展的農業觀光園也應運而生[16]。南方以荔園為特色的觀光農園集中體現了地帶性景觀和生產特色。如湛江的東坡荔園通過模擬熱帶氣候下自然植被的結構和外貌、生態防治病蟲害、改良現有荔枝品種,使游人可在荔園中穿行、參與管理、采摘時鮮、品嘗園產[15]。
在鄉村綠化中也應強調荔枝等本土經濟果樹的配植,使區域更具鄉村氣息。荔枝作為南方本土的長壽樹種,既具重要科研價值,又是“種荔養老、福澤子孫”傳統農耕文化觀念的體現,以及“村旁荔林,庭前荔蔭”產業景觀的重要標志,有農業旅游開發的巨大潛力[19]。
針對荔枝園林特性的提升還可做以下研究:第一,在苗木培育過程中,提高苗木質量和樹姿的觀賞性。例如種大而味澀的品種,不能食用但適合推廣與園林應用;第二,在園林中考慮荔枝和其他樹種的搭配,尤其是彩葉樹種,互為補充,延長觀賞期;第三,繼續發掘宣傳荔枝的歷史文化內涵,提升荔枝的綜合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歐良喜,陳潔珍,向 旭,等.荔枝種質資源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熱帶農業,2010,(4):33-36.
[2] 陳潔珍,歐良喜,吳潔芳.荔枝種質資源的研究及創新利用[J].廣東農業科學,2003,(4):24-26.
[3] 盧美英.世界荔枝龍眼生產貿易分析[J].中國熱帶農業,2004,(2):28-29.
[4] 吳淑嫻.中國果樹志.荔枝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5] 莆田市林業局.荔城無處不荔枝[EB/OL].http://www.ptsly.gov.cn/ cjqglhmfcs/slwh/20120905/508500149.aspx,2012-09-05.
[6] 張效民.荔枝與荔枝文化[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54-59.
[7] 王震紅.荔枝龍眼文化與產業發展[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8] 海南省荔枝協會,廣東省荔枝產業協會.荔枝歷史文化[EB/OL].http://lychee.forestry.gov.cn/lizhishucsdg/4946.jhtml,2014-04-03.
[9] 佟屏亞.果樹史話[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222-238.
[10] 趙軍偉.荔枝題材與意象文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11] 陳文操.荔枝民間傳說是茂名荔枝文化的一株奇葩[J].南方論刊,2008,(S1):64-71.
[12] 何火權.借鑒增城成功經驗打造茂名荔枝文化品牌[J].南方論刊,2008,(S1):50-52.
[13] 郝雅莉.荔枝文化產品的開發及應用初探[J].文藝生活,2011,(5):140-142.
[14] 董周永,池建偉,楊公明.荔枝的保健作用及開發利用前景[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148-151.
[15] 翁殊斐,林 云,鐘 哲.節約型園林理論在旅游度假區規劃中的實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24(5):220-223.
[16] 侯少恩.淺談南方果樹在南方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廣西熱帶農業,2010,(3):63-64.
[17] 楊定海,羅麗華.觀賞果樹在嶺南居住環境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9,(8):64-66.
[18] 陳義挺,賴鐘雄,陳菁瑛.福建省荔枝古樹資源及其保護與利用[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4,20(6):6-7.
[19] 張 蓓.我國古荔休閑旅游產業開發的思路與策略[J].廣西社會科學,2012,(3):59-63.
[20] 鄭志強.我國荔枝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特性及開發思路[J].城市旅游規劃,2013,(9):154-155.
[21] 謝發霞.公共綠地荔枝大樹的復壯措施初探[J].花卉園藝,2012:42-43.
[22] 齊飛艷,朱彥鋒,趙 勇.鄭州市園林植物滯留大氣顆粒物能力的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43(3):256-259.
[23] 劉佳靜.淺談莆田市城市道路綠化植物配置[J].福建建設科技,2008,(2):22-23.
[24] 李房英.南方果樹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7,36(1):50-54.
[25] 廣州御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茂林御水古溫泉度假村[EB/OL].http://www.yulvhotel.com/hotel-556.aspx,2014.
(責任編輯:肖彥資)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of Litchi in Landscaping
CHEN Yi-yi,JIANG Wei-bing,WEI Jia-x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Abstract:Litchi is a famous fruit and urban landscaping tree in south China.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s, this paper expounded resource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chi systematically, exploited and extracte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n summarized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landscaping.
Key words:litchi; culture; landscap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通訊作者:姜衛兵
作者簡介:陳易依(1990-),女,江蘇南京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收稿日期:2015-09-18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39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5)12-0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