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紅(鄭州人民醫院婦產科 河南鄭州 450003)
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價值分析
王巧紅
(鄭州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鄭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選取鄭州人民醫院急性盆腔炎患者75例,其中觀察組42例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33例采用傳統藥物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腹痛持續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婦檢體征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 05),術中及術后均未有并發癥發生。結論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療效顯著,且患者康復較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急性盆腔炎;療效
盆腔炎是女性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含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等。若未能得到及時根治,容易導致炎癥反復發作、慢性盆腔痛,甚至不孕、輸卵管妊娠等。一直以來,急性盆腔炎始終被視為實施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之一,傳統理論認為炎癥急性期實施手術操作容易造成炎癥擴散,因此傳統療法多為聯合廣譜抗生素類藥物治療[1]。近年來,腹腔鏡手術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本次研究采用腹腔鏡手術對鄭州人民醫院收治的7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治療,探討腹腔鏡手術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鄭州人民醫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75例,年齡22~43歲,平均35. 2歲。入選病例均見明顯腹痛及發熱癥狀,臨床檢查可見腹部壓痛、肌緊張、反跳痛等現象,伴有或者不伴有盆腔包塊及液平。將入選病例分為觀察組42例,對照組3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
1.2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入院后先靜脈滴注抗生素,2~7 d后實施腹腔鏡手術。手術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經常規消毒鋪巾后置入舉宮器,并導尿,采用CO2建立氣腹。于患者臍緣處做橫切口置入腹腔鏡,采取頭高臀低位,在腹腔鏡輔助下于患者左右雙側下腹分別作10. 5 mm的操作孔,抽吸膿液或炎性分泌物,并將其送檢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探查盆腔、腹腔,根據患者情況行粘連松解術、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造口或附件切除術等,若遇有膿腫則穿刺排膿后切除,切除組織均經由10 mm套管取出,并采用大量生理鹽水對盆腔反復沖洗,直到流出的液體完全清亮。
對照組采用傳統藥物治療,入院后經驗性予以2~3種抗生素藥物靜脈滴注治療,用藥前常規取患者宮頸以及陰道分泌液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對用藥種類進行調整,1~2周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術后腹痛持續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婦檢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隨訪6個月,對月經來潮時間、痛經、病情復發、盆腔痛等情況進行追蹤。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 0統計學軟件處理,定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 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觀察組術后腹痛持續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婦檢體征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 05),術中及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s,d)
組別 n 腹痛持續時間發熱持續時間婦檢體征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42 2.1±1.4 1.2±0.3 6.2±1.3 6.4±3.1對照組 33 4.7±1.9 2.6±0.5 11.4±1.7 10.9±1.8 t 7.031 8.509 5.428 3.441 P <0.05 <0.05 <0.05 <0.05
2.2隨訪情況觀察組術后5 d、對照組藥物治療7 d后對盆腔包塊進行B超檢查,并對血象上升情況進行復查,觀察組復查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 05)。經6個月隨訪,觀察組康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 05)。見表2、3。
急性盆腔炎與女性生殖系統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結構具有特殊性,容易因感染出現膿腫,而傳統治療多采用聯合廣譜抗生素類藥物的方法,待膿腫形成后依據病情采取手術切開引流或實施切除,延長了病程,且容易復發,或形成慢性盆腔炎,若慢性盆腔炎反復發作,可能致使患者輸卵管妊娠乃至不孕不育。
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與傳統藥物治療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首先,急性盆腔炎若保守治療時間過長,容易在臟器間形成炎癥及致密粘連,出現較為嚴重的水腫及充血現象,分離粘連時造成損傷。使用腹腔鏡手術,能夠盡早確診,在炎癥出現的早期,致密粘連帶尚未形成時,對粘連予以鈍性分離,降低分離的難度,且不易傷及周圍臟器,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出血,對腹腔干擾較小,降低了腸梗阻發生的風險[2]。采取腹腔鏡手術能夠借助腹腔鏡下的開闊視野,清晰觀察病灶,直接實施粘連松解術、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造口、輸卵管及卵巢膿腫引流等手術操作,切口較小,不易造成污染,傷口感染的發生率較低[3]。
其次,傳統經驗之所以認為急性盆腔炎是手術禁忌證,其原因在于炎癥急性期實施手術操作容易造成炎癥擴散,腹腔鏡手術在術中取膿液及炎性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能夠為術后調整抗生素使用類型提供準確依據,同時腹腔鏡手術能夠及時清除膿液及炎性組織碎片,可以有效預防術后出現嚴重粘連情況,術中以大量生理鹽水進行盆腔沖洗,術后采取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均能盡快控制炎癥,提高治療質量[4]。且手術時取頭高臀低位,避免了上腹部臟器的污染,采取CO2建立氣腹,不會造成細菌的增殖,有效地保護了腹腔內部的免疫環境[5]。本次研究入選病例中,術中及術后均未發生并發癥,盆腔包塊術后均已消失,經復查及隨訪均沒有復發,且療效均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療效較為理想,且復發率較低,患者康復較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亮英,王夢花,戴瓊燕.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54例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18(11): 819-821.
[2]石繼紅.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36例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34): 3497-3498.
[3]呂敏麗.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 515-516.
[4]黃紅梅.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 3961-3962.
[5]陳瑛,張慶華.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09,38(24): 3082-3083.
(收稿日期:2015-03-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6.016
【中圖分類號】R 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