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偉,譚小云,朱長發,黎 成,葉 霞
隨著藍水海軍建設加速,驅護艦艇執行維權、護航、出訪、演練任務日趨頻繁,其作戰能力的鞏固提升對衛勤保障提出新要求。既往戰傷致死50%在5分鐘、90%在30分鐘內[1],戰場衛勤應急處置時效性,既是降低傷死、傷殘率的保證,也是作戰平臺可持續作戰能力的有力支撐。調研中感到,艦艇衛生人員職業成就感不強,傷病應急處置能力不足,艦艇官兵健康元素不夠突出,如何提升驅護艦艇衛勤應急處置[2]能力值得深入思考。
1.1 驅護艦艇常態衛勤應急處置 指驅護艦艇戰備訓練、官兵學習生活過程中突發的需緊急醫療處置的傷病。由艦艇軍醫應急響應,對傷病員實施緊急處置,視情后送岸基醫院,做好艦艇衛生整頓工作。傷員主要見于訓練傷和意外傷,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和各類以疼痛為主的急癥。做好常態應急管控,要求艦艇衛勤人員在崗在位,且具備緊急處置突發傷病能力。延伸保障則要求衛勤人員跟進訓練預作方案備齊藥材,如體能訓練中易出現肌腱、軟組織傷,游泳訓練的淹溺傷,裝備作業擦碰、跌落傷等;與行管部門協同制定管理規范并加強宣教,防范生活意外傷發生。延伸保障還要求艦艇衛勤部門做好官兵健康管理,定期分析官兵健康狀況,對健康、亞健康、疾病狀態官兵心中有數,關注心理健康,做好針對性健康干預指導;還做好艦艇衛生防病工作,教育官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注重飲水飲食衛生,搞好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落實衛生防疫工作。
1.2 驅護艦艇任務衛勤應急處置 指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保障過程中出現突發的需醫療處置的傷病。由艦艇救護所應急響應,對傷病員實施緊急醫療處置,如為編隊行動視情轉送編隊救護所,傷病情復雜危重者后送就近國家岸基醫院,病情穩定后轉送回國。海上非戰爭軍事行動包含巡航驅離、護航護漁、撤僑護僑、災難救援、出訪聯演等,任務應急管控重在衛勤準備,根據不同任務制定相應衛勤保障方案計劃,細化傷病救治流程,配齊藥材物資,明確救治要求。衛勤準備要突出任務特點,既要保障本艦官兵又要準備救援漁民僑民難民,既要立足常規保障又要考慮擦槍走火后傷員救治,還要針對不同任務地域做好防生化和傳染病的準備。
1.3 驅護艦艇作戰衛勤應急處置 指驅護艦艇作戰過程中發生傷員的緊急處置[3]。由艦艇救護所應急響應,對傷員實施緊急處置,做好傷員后送準備,通過水平、垂直換乘,將傷員后送至醫院船、碼頭救護所或岸基醫院。救治過程遵循《戰傷救治規則》和《艦艇傷員救治規程》。作戰衛勤準備要實現防治并舉、齊裝滿員、全員參訓、戰救體系健全。防治并舉在于戰前采取綜合保健、預防、治療手段,確保參戰官兵體魄強健,同時做好戰傷救治人財物資源配置;齊裝滿員要求對艦艇作戰保障需加強的衛勤人員、裝備物資及時到位,視艦艇作戰行動預判艦艇受損程度,要考慮到戰傷減員較大的情況;艦艇救護所展開訓練同時組織全艦官兵開展臨戰訓練,強化戰救意識,提升官兵自救互救技能;成立艦艇主官負責的戰救領導小組,出現艦艇戰損,面對恢復戰力、損管控制、傷員處置等多項工作,有效分配資源,確保救護所各項救治工作順利開展。
2.1 對應作戰平臺構建應急體系
2.1.1 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應急網絡 驅護艦艇是現代軍人與工業化軍事化信息化綜合集成的水面作戰平臺,衛勤應急處置關聯官兵健康和戰斗力消長,也是穩軍心提士氣工程,應納入黨委議軍議訓議戰中。針對驅護艦艇部門多戰位多等特點,成立以艦首長為組長,軍醫主任為副組長,各部門領導為組員的艦艇衛勤應急領導小組,各戰位設定衛生戰士,形成從艦艇指揮決策層、管理執行層、戰位落實層應急網絡。衛勤部門負責具體工作,針對常態、任務、作戰應急不同需求,制定常態管理、任務跟進、作戰保障應急工作計劃方案,得到上級批準后負責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2.1.2 梳理應急內容制定方案計劃 艦艇衛勤保障是本書,衛勤應急處置是其中精彩章節。驅護艦艇是軍隊衛勤保障鏈終端之一,其衛勤工作涉及健、防、治三方面,衛勤應急處置既是艦艇整體衛勤的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特點,其顯著特點就是對突然發生個體、群體傷病如何有效的實施衛勤處置。在修訂《艦艇日常醫療工作計劃》時,應完善《艦艇急性傷病診療辦法》;在制定《XXX任務衛勤保障方案》時,應同時制定《XXX任務衛勤應急處置方案》;制定《艦艇作戰衛勤保障方案》同時制定《艦艇作戰衛勤應急處置方案》。平時、任務、作戰狀態出現突發傷病,針對當時境況如何迅速集成管理要素作出最優決策并付諸實施以取得最佳結果,需要多方面的積淀。因此,在方案制定中要充分評估可能發生情況及應急處置能力,達到方案實化細化可操作化要求。
2.1.3 針對應急需求配齊藥材物資 應急處置是傷病救治過程中的重點,而后仍需投入相應人力物力實施救治穩定傷病情直至后送。在不同時段、不同任務、不同環境應急處置的傷病不同,對應急處置要素需求不同,在常規備勤備戰儲備相應戰材、常材后,應結合對任務和作戰的研判,適度加強藥材物資配備。如艦艇出訪傳染病高發國家地區,應加強預防、治療傳染病藥材;撤僑與海上災難救援,應考慮僑民難民突發傷病的處置藥材;戰傷減員預計要視整體作戰任務及本艦所擔負角色預有判斷,要對戰艦嚴重受損情況下,傷員量大傷勢重預有準備,充分配備藥材物資,實現戰時艦員有包(急救包)、戰位有箱(戰位藥材箱)、救護所有床(手術床)。應急處置需要設備支持,驅護艦艇配備的衛生裝備應按規定保持適用狀態,確保衛勤應急處置效能。
2.2 抓好全維衛勤夯實應急基礎 驅護艦艇全維衛勤是由強健體魄、傷害防護、傷病救治工作構成的艦艇衛勤基本工作體系,官兵健康是基礎也是要求,防護是健康支持與維護,救治是干預傷病特殊手段。
2.2.1 突出艦艇保障,深化全維衛勤 驅護艦艇環境特殊,訓練作業強度大,戰位間協同性強,對官兵體能素質要求高。深化艦艇全維衛勤[4],就是加強組織領導,運用衛勤資源對平時、非戰爭軍事行動、戰時官兵健康統籌管理,并向官兵上艦前和退役后延伸;服務保障從生理向心理拓展,從健康促進向體魄強健躍升;著眼戰斗力維護,落實平時健康管理和戰前健康評估,把傷病殘評定向戰中作業能力認定拓展。
2.2.2 開展傷害防護,維護官兵健康 落實防病工作,在感染性疾病預防上,尤其是呼吸、消化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重在抓好艦艇衛生,落實艦艇防疫工作[5],適時開展消、殺、滅工作,定期對住艙空氣消毒,對可疑病例及時后送,對疫區歸隊官兵留置岸基檢疫管理,確保艦艇環境整潔,個人衛生良好,飲食衛生合格;對心理性、精神性等非感染性疾病注重摸排,發現性格行為異常者,聯系其一貫表現并追蹤家族史,及時后送診治。抓好意外傷害防護。管好生活防意外傷,上艦服役就要熟悉艦艇環境,遵守艦艇規范,防跌傷、碰傷、撞傷;體育活動和體能訓練要遵循要領循序漸進,防止運動傷和訓練傷;抓好作業意外傷防護,艦艇各戰位官兵均與設備打交道,要嚴格設備操作流程,采用必要防護器具,防止觸電、燙傷、燒傷;關注環境意外傷,特別是惡劣氣象條件下海上任務過程中,防止官兵中暑、落海以及密閉艙室中毒等。做好戰傷防護準備。既要注重火器傷更要重視核、化、生武器、高新技術武器傷防護。艦艇官兵應了解防護知識,勤練防護技能,熟練掌握防護器材藥材使用,遭敵攻擊后及時利用防護器材藥品減輕傷害,正確使用救生裝備獲救。
2.2.3 關注傷病救治,提升保障能力 艦艇救治包含官兵自救互救和艦艇衛救。在戰救知識宣教基礎上,突出抓好部門和戰位衛生戰士培訓,指導全艦官兵開展戰救技能培訓,將戰救技能列入官兵綜合技能考評;艦艇衛救包含日常診療、大項任務保障和戰時傷病救治。艦艇軍醫利用艦艇藥材完成日常常見、多發病傷診治;大項任務視衛勤力量加強狀況,能夠完成下腹部常見急診手術;戰時力量加強后能夠完成緊急救命類手術。醫療后送在平時按體系醫療逐級轉診;在戰時通過水平換乘、垂直換乘,由救護直升機、衛生運輸船將傷病員后送醫院船或岸基醫療機構。
2.3 強化精訓普訓提升應急能力
2.3.1 開展急救技能培訓,增強衛勤應急技能 艦艇軍醫問卷調查[6]提示,熟練掌握多種急救技能的不多。急性傷病尤其是批量傷員出現后,“第一時段[7]”救治質量決定著傷死傷殘率的高低。急救技能培訓對廣大官兵重在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心肺復蘇等基本技能;艦艇軍醫要在全科醫師培訓基礎上,加強急救理論、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各種注射、插管、導尿、復溫、吸氧吸痰、氣管切開、靜脈切開、胸腔引流、心臟除顫、腹腔穿刺等,掌握艦艇配發的監護儀、呼吸機、B超機、心電圖機的使用,定期維護保養,加強對設備計量檢測[8],全面提升艦艇衛勤應急處置能力。
2.3.2 關注應急管理培訓,提升衛勤應急管理 艦艇軍醫既要做好日常醫療服務活動管理,又要謀劃大項任務衛勤保障,還要做好衛生戰備工作。通過衛勤培訓傳授知識、教授技能,使艦艇軍醫具備相應計劃制定、組織協同、活動管理能力,特別是在突發衛勤應急狀態下,能夠充分發揮應急管理能力,完成應急處置任務。
2.3.3 實施艦艇健康管理,促進官兵身心健康 近年來軍隊專項調查顯示[9],官兵對心理衛生、生活方式病、自我防護防病等方面知識要求迫切,不僅呼喚《軍隊健康教育方案》再修訂,也對衛勤工作者,特別是處于衛勤鏈終端的驅護艦艇軍醫提出新要求,要實現從生物醫學向社會醫學直至戰斗力醫學轉變,必須加強艦艇軍醫健康管理能力培訓,全力推進艦艇全維衛勤工作,提升艦艇衛勤應急處置能力,增強艦艇戰斗力。
[1] 何忠杰.白金10分鐘—論現代搶救時間新觀念與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4,24(10):745-746.
[2] 蔡宏偉,王文軍,朱長發,等.醫院衛勤應急體系構建[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9):888-889.
[3] 王 謙,陳文亮.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應急管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6.
[4] 方勝昔.聚焦強軍目標緊貼使命任務深化推進全維健康工程不斷向前發展[J].東南國防醫藥,2014,16(1):1-3.
[5] 何立軍,李武林.淺談艦艇遠航的衛生防疫保障[J].海軍醫學雜志,2007,28(3):234.
[6] 柯孔良,王文軍,歐崇陽,等.艦艇軍醫急救技能培訓和需求問卷調查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5,36(1):50-52.
[7] 王一鏜.努力加強和提高“第一時段”救治的質量[J].中國急救醫學,2003,23(2):94.
[8] 董偉光.醫療設備計量檢測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J].醫學信息,2013,26(4):32.
[9] 趙晉豐,張迪,武小梅,等.軍隊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12):11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