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方正,姚紅林,張 潔,葉向紅,李維勤,彭南海
拍攝X線胸片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檢查,因其簡單、易行,能夠正確地估價病情,及時發現病變及病情變化,能夠為危重患者的診斷和急救爭取時間[1],因此X線胸片檢查是危重患者首選的影像檢查方法[2-3]。結合臨床資料及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正確地解讀X線胸片能夠為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和護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3]。目前X線胸片閱讀由臨床醫生完成,而護士對其關注度不高,導致管床護士不能及時了解患者的肺部病情變化,無法進行針對性的胸部物理治療等。而良好的胸部物理治療可有效預防和減少肺部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和生活質量。我科自2004年成立呼吸道專職管理小組以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呼吸道管理水平,2011年12月份對呼吸道專職護士進行X線胸片閱讀的專門培訓,提高了胸片閱讀能力,以便采用有效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取得良好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科ICU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2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胰腺外科學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4]及參考標準Ranson評分和APACHE-Ⅱ評分。其中2011年1月-2011年12月125例為未接受X 線胸片閱讀培訓的呼吸道專職護士進行呼吸道管理,2012年1月-2012年12月119例為接受胸片閱讀培訓的呼吸道專職護士進行呼吸道管理。納入標準:①神志清楚的非人工氣道患者;②需X線胸片檢查患者;③年齡18~80歲;④無肺部手術、無肺部慢性疾病。排除標準:①肺部外傷;②胸廓畸形患者;③已發生肺不張、肺部感染患者。兩組病例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呼吸道專職護士設立與培訓[5-6]通過設立呼吸道專職護士,對患者呼吸道進行管理,其內容主要通過從患者、呼吸機、醫護人員三個方面同時進行管理,以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呼吸道專職護士:①入選條件:具ICU工作2年以上臨床經驗;大專以上學歷,取得護師資格證;愛崗敬業,表現突出;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優秀;具有一定的教學及科研能力。②專職培訓:按照呼吸道治療師的要求,制訂3個月入選培訓計劃。培訓內容為理論和操作兩方面。培訓期滿進入3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滿后考核成績合格轉為正式的呼吸道專職護士。③考核標準:理論統一考試合格;實際操作考核隨機抽考1項,85分以上者為合格。
1.2.2 呼吸道專職護士培訓內容 重點進行“六步胸片閱讀法”[7]培訓。要求掌握具體的內容及方法:①氣道:主氣管居中,進入胸腔后位于中線,跨越主動脈弓處輕度偏右;氣道影顯示連續;氣管徑線應均衡一致;隆突一般位于第4胸椎水平;左支氣管與中線夾角40°~55°,右支氣管與中線夾角20°~30°;重點觀察氣道內導管及位置。②骨骼:包括鎖骨、肩胛骨、勁胸椎、肋骨、肋軟骨等,重點觀察有無骨折、畸形、腫瘤轉移、鈣化等,同時觀察肋間隙的寬度。③縱隔、肺門及心影:包括縱隔的位置、寬度、邊緣;除心膈角、肺尖和右肺門處稍模糊外,余邊緣應清晰可見;肺門影的形態、密度;心影的位置、形態、大小,正常心胸比例<50%。④膈肌、肋膈角及膈肌下區:膈肌的位置右側高于左側約1~2 cm,吸氣相位于第6前肋或第10~11后肋水平;形狀似圓頂狀,弧形高度約2.5 cm,輪廓清晰,膈面光滑;肋膈角清晰顯示,對稱銳利;注意觀察膈肌下區有無游離氣體、異常擴張腸管等情況。⑤肺野:雙肺對稱、均勻透亮;肺紋理呈放射狀分布的干樹枝狀影,自肺門向外周分支延伸,逐漸變細,正常時肺下野紋理較上野粗;觀察有無局灶病變及彌漫性密度增加(如實變、肺不張、鈣化等)。⑥醫療設施:重點觀察醫療設施數量及位置,包括胸腔引流管、心包引流管、氣管插管、中心靜脈導管、鼻胃管、起搏器、ECG導線、體外固定設施、其余監護設施等。同時簡化閱讀流程,便于呼吸道專職護士掌握,提高護士對X線胸片閱讀能力和對患者肺部情況更清晰的認識,以采取針對性干預和預防護理措施。
1.2.3 效果評價 比較呼吸道專職護士培訓前后,患者肺不張發生率、機械通氣發生率、肺部感染發生率,以及患者治療結束時,由患者和醫生對呼吸道專職護士的工作滿意度。
1.2.4 肺部感染判定標準[8]患者均自主咳痰,留取痰標本。留取前漱口之后,用力咳出深呼吸道部痰液,進行痰培養細菌感染檢測分析,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數≥106cfu/mL[8],即確診肺部感染。
1.2.5 肺不張診斷標準[9]胸部 X線攝片檢查:肺組織局部密度增高,呈均勻致密的毛玻璃狀;相應肺葉體積縮小;肺葉、段肺不張一般呈鈍三角形,寬而鈍的面朝向胸膜面,尖端指向肺門。
1.3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率)[n(%)]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見,在對呼吸道專職護士實施六步胸片閱讀法培訓后,護理工作效果發生明顯改變。患者肺不張發生率、肺部感染與機械通氣發生率培訓后均顯著下降(P<0.05或P<0.01)。培訓后患者及醫生滿意度均分別提高到98.32%、100.00%。
胸部物理治療是呼吸道管理最有效的護理措施,良好的治療措施可有效預防或減少患者肺不張、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人工氣道護理意外事件等的發生[10,11]。呼吸道管理是危重患者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呼吸道護理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患者康復和治愈。X線胸片可直接反應患者呼吸道相關問題的存在,以往臨床上X線胸片閱讀由醫生完成,護士往往忽視對X線胸片的閱讀,再加上工作繁忙,醫生與護士缺少有效溝通,護士對患者病情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不足。目前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亦往往由醫生下達醫囑,護士執行醫囑,護理工作盲從性較大;而胸部物理治療護理措施種類繁多,護士在不知道患者肺部具體情況時,盲目采取部分胸部物理治療措施可誘發一些肺部并發癥的發生,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隨著醫療護理水平不斷進步和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更高的期望,以及對病情知情權的高度關注,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吸道專職護士通過對X線胸片的閱讀和分析,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提出相對應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可有效避免盲從性胸部物理治療的不足。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呼吸道專職護士不僅是執行者,更應為決策者。
2011年我科對呼吸道專職護士進行了“六步胸片閱讀法”的規范化訓練,使呼吸道管理小組的成員人人掌握閱讀X線胸片的能力,對臨床常見的肺部疾病和癥狀有具體了解,對患者可能出現的肺部問題,可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胸部治療和預防護理措施。同時,亦可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向管床醫生匯報,共同決定治療護理方案。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閱讀X線胸片可為臨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據[12],經規范化培訓閱讀X線胸片,可及時指導護理工作,降低肺不張、肺部感染、機械通氣等并發癥的發生,采取有針對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護理質量和呼吸道管理水平,加速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且通過掌握閱讀X線胸片的技能,可提高呼吸道專職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成就感。呼吸道專職護士閱讀X線胸片指導護理工作是可行的。

表1 六步胸片閱讀法培訓前后患者肺部發生相關并發癥、患者及醫生滿意度比較[n(%)]
呼吸道專職護士閱讀X線胸片還需注意,在掌握“六步胸片閱讀法”的同時,要求:①在閱讀X線胸片前,一定要查看清楚患者的姓名、床號、攝片時間等重要信息,還要正確判斷胸片的左右位,確定患者是否有內臟倒置的可能;②對不能肯定或有疑惑的問題要與醫生及時溝通匯報,共同商量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不可盲目處理;③及時查看X線胸片檢查報告,檢查自己判斷和干預效果的準確性;④經常觀察和閱讀患者X線胸片,并進行前后對比,觀察干預效果以便及時調整護理干預方案;⑤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臨床表現、肺部聽診等結果來判斷閱讀X線胸片的正確性,從而采取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療措施;⑥X線胸片的閱讀與攝片的質量有關,注意排除干擾因素和體外異物造成的偽影,提高閱讀效果和正確性。
[1] 鄒才盛.CR應用于床旁攝影的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8-9.
[2] 韓 丹,賀 文.床旁胸片對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患者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25(2):251-253.
[3] 李鐵一,冀景玲.胸片對胸部疾病診斷作用:附496例影像與病理對照[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19(11):1526-1528.
[4]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J].中華外科雜志,2007,45(11):727-729.
[5] 江方正,葉向紅,彭南海,等.呼吸道專職護士在人工氣道患者系統化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7):56-58.
[6] 葉向紅,彭南海,劉 娣,等.外科ICU設立專職呼吸道管理護士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7,7(9):37-38.
[7] 許懷瑾,李書玲.如何閱讀X線、CT、MRI影像圖片(1)[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2):53-57.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1,85(5):314-320.
[9] 趙云峰.肺不張的診斷與治療[J].新醫學,2007,38(7):477-478.
[10]張愛琴,葛 婧,葉向紅.普通外科ICU機械通氣患者VAP發生率現狀分析及護理對策[J].東南國防醫藥,2014,17(5):508-510,516.
[11]龔進紅,全麗芳,金月紅,等.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加沖洗治療重型顱腦傷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2):166-167.
[12]周 全,劉斯潤,陳金城,等.床邊CR胸片在ICU患者疾病診斷中的作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5):6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