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生
肇東市澇區治理規劃初探
李樹生
(肇東市水務局,黑龍江肇東151100)
澇區規劃是澇區治理的前期工作,目前大多投入不夠,工作滯后。結合肇東澇區治理規劃,認為治澇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關,但治澇投入相對較少,易澇地區澇災問題沒有得到切實解決,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澇災導致的損失逐漸加大。因此,需要加快澇區治理規劃進度,提高質量,有準備的迎接下一次水利投入焦點。
澇區規劃;必要性;澇區概況;規劃成果
肇東市位于黑龍江省西部,松花江中游左岸,地理位置在E45°30′~46°26′,N125°20′~126°20′,為松嫩平原末梢。南與哈爾濱市雙城區及哈爾濱市道里區隔江相望,西臨大慶市肇洲縣、肇源縣,北與安達市接壤,東與蘭西縣、哈爾濱市呼蘭區毗鄰。全市幅員面積3 905 km2,耕地26.7萬hm2,總人口93.60萬人,其中農村居民63.60萬人。全市糧食種植面積268 876 hm2,糧食總產量293.1553萬t,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32.2億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
隨著黑龍江省防洪減災治理活動的逐漸深化,目前,肇東市的防洪體系基本建立,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的防洪形勢顯著改善。但是,與防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治澇投入相對較少,易澇地區澇災問題沒有得到切實解決,澇災導致的損失逐漸加大,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澇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易澇區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同等程度的受澇造成的損失顯著增大。治澇不僅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關,而且事關國家糧食安全。201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將城市和農村易澇地區的治理作為今后5~10 a的一項重要任務,明確提出要“實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強重點澇區治理,完善灌排體系”,“要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提高城市排澇標準”。因此,結合肇東市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展治澇規劃和治澇工程建設,對保障澇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肇東市澇區總數4處,其中大型澇區3處,分別為肇蘭新河澇區、坤泥河澇區、安明澇區;中型澇區1處,為西四澇區。澇區總面積31.58萬hm2,其中耕地面積21.67萬hm2,易澇面積10.73萬hm2。(肇蘭新河澇區總面積18.31萬hm2,其中耕地11.14萬hm2,易澇面積6.65萬hm2;坤泥河澇區總面積6.09萬hm2,其中耕地4.476萬hm2,易澇面積2.352萬hm2;坤泥河河澇區總面積5.202萬hm2,其中耕地4.44萬hm2,易澇面積1.32萬hm2;西四澇區總面積1.97萬hm2,其中耕地1.61萬hm2,易澇面積4 133 hm2)[1]。
3.1 澇區洪澇災害成因
肇東市各澇區,排干雖已基本成形,但是由于建設資金不足,一直未進行系統治理,排水系統不健全、運行多年排干淤積嚴重、田間工程不配套、現有工程管理不善,既有排水工程已不能滿足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排澇要求。特別是肇蘭新河澇區和安明澇區,部分地塊地勢低洼,雨水不能及時排出,內澇嚴重,損失慘重。
3.2 澇區工程現狀
肇蘭新河澇區:肇蘭新河位于肇東市和呼蘭縣境內,從青肯泡滯洪區泄洪閘起到呼蘭河二道河止,全長93 km,流域控制總面積為3 623.6 km2。現有工程治澇標準5 a一遇,澇區內共有排澇水閘7座;排水干溝、支溝62條,總長度302.55 km。排干上現有公路橋4座、農道橋3座、閘7座、涵洞28,支溝上現有橋1座、涵84座。
坤泥河澇區:坤泥河位于肇東市西南部,為松花江左岸一級支流,屬于平原河流,發源于昌五臺地,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于敖包屯西入平原水庫,沿合居排干橫穿澇洲灌區注入松花江。現有工程治澇標準5 a一遇,現有排水干溝、支溝18條,總長度96.333 km。排干上現有公路橋4座、農道橋4座、涵21座、橋帶跌水1座,支溝上現有農橋3座、涵18座。
安明澇區:安明澇區地處肇東市西部,北靠安達市,西、南與肇州縣相鄰,東與宋站鎮接壤。澇區涉及安民、明久兩鄉及躍進、洪河和昌五等五個鄉鎮,由于澇區內地面排水不暢,降雨聚集形成澇災,承泄區為肇州西部澇區排干。現有工程治澇標準5 a一遇,現有排水干溝3條,截流溝2條,總長度為57.925 km;分干溝2條,總長度為15.225 km;支溝19條,總長90.2 km。
西四澇區:澇區位于肇東市西南部,西與肇源縣相鄰,北與坤泥河澇區接壤,東以四站鎮的高地為界,南為銀河復興灌區。坡水通過銀河排干和菜園子排干排入松花江。澇區現有工程治澇標準5 a一遇,承泄區為松花江河。現有干溝 5條,總長35.297 km;支溝8條,總長44.37 km。排干上現有建筑物6座,包括公路橋2座、涵洞4座,支溝上現有橋3座、涵15座。
各澇區現有工程總體布局基本合理,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澇區治理資金嚴重不足,已有工程建設年代較久,溝道淤積、塌陷,已有建筑物損毀。
4.1 規劃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與總體規劃相結合、貫徹遠近期結合以近期為主、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治澇要與防洪、灌區配套建設、與治理水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工程,并兼顧近、遠期實施的灌溉工程,以便減少工程量、占地和投資。
4.2 規劃成果
肇東市治澇規劃依據澇區平原排水標準5 a一遇;坡地洪水治理標準10 a一遇;排水溝道上的建筑物設計標準10 a一遇規劃成果為:
肇蘭新河澇區:總控制面積3 623.6 km2,其中平原排水面積為2 516.6 km2(草地面積341.15 km2);坡地面積1 107 km2。規劃達到5 a一遇治理面積為1 831.07 km2,設計排水流量177.07 m3/s。規劃排水骨干溝道15條,總長度186.78 km,均在現有溝道基礎上維修、清淤擴建;規劃骨干工程建筑物76座。
坤泥河澇區:總控制面積647.45 km2,其中平原排水面積為408.65 km2(其中草地面積25.88 km2);坡地面積238.8 km2。規劃達到5 a一遇治理面積為91.34 km2。設計排水流量68.17m3/s。規劃排水骨干溝道7條,總長度67.358 km,均在現有溝道基礎上維修、擴建;規劃骨干工程建筑物62座。
安明澇區:總控制面積522.79 km2,均為平原排水,其中草地面積35.86 km2。規劃達到5 a一遇治理面積為220.2 km2。設計排水總流量48.71m3/s。規劃排水骨干溝道5條,總長度為57.925 km,全部整修擴建;規劃骨干工程建筑物37座。
西四澇區:總控制面積467.07 km2,平原排水174.34 km2(草地面積14.13 km2),坡地排水292.73 km2。規劃達到5 a一遇治理面積為199.67 km2。設計排水流量48.76m3/s,規劃排水骨干溝道5條,總長度35.297 km,均在現有溝道基礎上維修、清淤擴建;規劃骨干工程建筑物12座。
項目估算總投資76007.13萬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資10397.08萬元、田間工程投資62801.74萬元、占地補償費2634.45萬元、環境保護費173.86萬元。項目規劃治理易澇耕地16.52萬hm2,估算效益12648.33萬元。
[1]肇東市水利設計隊.肇東市安明澇區初步設計[R].肇東:肇東市水利設計隊,2000.
TV82;TV212.2
B
1007-7596(2015)07-0080-02
2015-06-28
李樹生(1969-),男,黑龍江肇東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水利規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