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麗
基于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的幾點思考
王睿麗
(新疆水利廳頭屯河流域管理處,新疆昌吉831100)
水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實用的經濟資源,一直以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和工農業用水的不斷增加,水資源管理在防汛抗旱、開發利用,機掉體系及節水等方面存在問題嚴重,從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顯然勢在必行,對水資源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水資源;管理體制;現存問題;解決策略;開發;建設
1.1 防汛抗旱問題突出
防汛抗旱問題是水資源管理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首先是近年來,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樹木砍伐、過度開墾荒地等現象的出現,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天氣變化,甚至導致了溫室效應和臭氧空洞等危機全球的環境問題;其次是極端天氣現象頻頻出現,以某市為例,6—9月份降水量充分,且常有大雨天氣,而其他月份雨水卻相當稀少,甚至存在明顯的枯水年和豐水年交替現象。最后是防汛抗旱體系仍處于薄弱階段,存在較多安全隱患,為農作物的種植和畜牧業的養殖帶來了很多麻煩。仍以某市為例,存在多數中小河流未經整治的現象,甚至還有很多閘壩年久失修,不發生重大洪澇現象還好,一旦出現緊急狀況,很容易讓政府措手不及。
1.2 開發利用不合理
地下水的開采利用是限制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來也備受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關注。首先是地表水總體開采數量大,但由于人口基數和民眾的思想意識等問題,導致了利用的不合理和人均占有量的稀缺,進而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例如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漏斗區不斷擴大等。其次是地下水體污染嚴重,在河流兩側形成污染區,導致了農田灌溉受污染、農產品質量下降、受污染面積增大等一系列連鎖反應,由最初的利用率較高逐步降低,直至出現最低點,嚴重威脅民眾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最后是很多工廠存在違建現象,處于民眾飲用水的上游區域,廢水廢氣不達標就排放,大面積地污染了飲用水的質量,降低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嚴重違背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宗旨[1]。
1.3 機制體系不夠完善
就目前而言,中國水資源管理機制的建設和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涉及面較廣,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資金投入不足,老化、退化、建筑物破損等現象較明顯,影響工程效益不說,還浪費了一部分水資源。結合管理處的渠道而言,由于資金有限,多年來對一些渠道分段進行了改造修繕,還沒來得及維修的老化渠段水資源浪費嚴重。其次是國家政策的落實仍然存在不到位現象,現以水資源緊缺的某市為例,在未進行改革之前,其部門之間是分割管理的,這就直接導致了對政策的誤解,使得水資源供需不協調,設備建設不同步、無法統一調配等弊端頻繁出現。最后是水資源機構涉及部門較多,相互之間存在交叉管理,但是不同的部門標準也不盡相同,導致了“多頭管水”現象的出現,很難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
1.4 節水型社會建設水平低
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來,節水型社會建設水平不容樂觀:
1)除個別用水緊張的城市外,國民幾乎沒有節水意識,特別是農業用水方面:①大量的灌溉用水,導致水分無效蒸發;②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了水體污染,間接浪費了水資源。
2)家庭使用水收費和企業用水核算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水超標量收費應該稍微提高,以此來達到節水的目的;而關于企業用水方面,應核算在總體成本之內,不能被想當然地忽視,相應地處罰策略,也要對應到企業。
2.1 提高防洪減災能力
加強防洪減災能力,是以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按地形特征進行分類,一方面是平原地區的治理,因為整體河流較平緩,農業田地較多,沿河有很多畜牧業等,所以應以梳理河道為主,適當地提高一些中小型骨干河道的防御標準,進行合理的規劃。另一方面是山丘地區的治理,鑒于其低洼的地勢特征,應以預防地質災害和洪澇現象的出現為主,所以要加固堤壩、以大中型骨干河道的建設為主,必要時還應列入國家重點水資源管理建設區域。而按氣候特征進行分類,一方面是氣候較緩和區域,對于水資源的管理應以預防為主,當然也不能放松對設備的維修;另一方面則是氣候變化較顯著區域,對于豐水期的水資源更應該合理利用,可以建立水庫進行水量的儲存,也可以進行相應的水力發電等[2]。
2.2 科學合理開發水資源
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等都離不開水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利用:首先要積極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認真貫徹“引額濟烏、引額濟克、三塘湖調水”等國家政策,科學調配額河、伊河的水資源;充分利用雨水和洪水等不可預測資源;真正做到多渠道取水,多路徑聯合調度。其次是優化用水結構,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合理安置,遵循“居民生活用水要優先,工農業、環境用水要統籌”的原則,科學的界定使用次序,力爭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最大化。最后是加大污水處理體系,一方面不斷深化、落實相關政策,另一方面要積極促進高污染、高消耗企業的轉型,依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保證污水的先處理后排放,以此來提高水質。但是從目前看來,我國在資金投入、污水監督和管理等方面仍然有不少問題存在,令人深思。
2.3 加強水網工程體系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下發的水務文件,確保管理體系高效、創新,力爭實現國富民強,解決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都需要不斷推進水務改革,加強水網工程體系的建設。首先要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和任務,進行更加合理和細化的分工,力圖實現責任到個人,加大賞罰力度,對于交叉重疊部門,要合理精簡,扭轉“多頭管水”的不良現狀。其次建立比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實現水資源信息采集、輸入、處理的數字化和自動化,對強降雨等天氣進行及時、快速的預測,做好處理、調配措施。最后是繼續推行水價定額管理、超額加價的制度,并依據各省市的實際情況,適時調節最低額度,確保民眾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又能保證水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2.4 加強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隨著科學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任務之一。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在政策上引領廣大群眾和企業人士,努力構建節水型社會。因此業內人員要審時度勢,積極出臺新政策,不斷完善現有政策。其次是強化節水措施,一方面針對普通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加強宣傳,普及節水知識,時時處處提醒居民節約用水,提高潛在意識;在行動上則要向居民介紹和推薦節水型生活器具。另一方面是企業用水,對于高耗水、生產落后的企業,國家應該強制其淘汰;對于其他耗水企業,則要嚴把取水申請關,力圖在源頭上杜絕浪費。最后是加大政府預算,實現長效融資機制,把資金更多地放在水源地保護工程、生態修復工程等方面,真正達到多渠道保護水資源的目的。
水資源作為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因此,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綜上所述,中國的水資源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水資源的管理也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摸索中不斷改革、創新,更好地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1]王國永.流域管理的法規體系構建研究[J].人民黃河,2011(08):60-62.
[2]武士國,高峰,李新立.南水北調東線對東平湖滯洪區運用的影響[J].人民黃河,2011(04)5-6.
F426.9
C
1007-7596(2015)07-0143-02
2015-06-28
王睿麗(1982-),女,甘肅酒泉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