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鵬 龍曉華 單體亮 馬淑然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100029)
基于CNKI數據庫的中醫肝主疏泄文獻計量學分析
王樂鵬 龍曉華 單體亮 馬淑然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100029)
目的: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發表的中醫肝主疏泄的文獻報道及研究發展趨勢,為本領域科研人員提供參考。方法:以中國知網資源總庫源數據庫為資料來源,從文獻計量學角度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期刊收錄的中醫肝主疏泄的文獻進行分析,從發表年度、文獻來源、文獻類型、作者單位、基金資助、高頻關鍵詞等幾方面進行統計,初步研究與分析本領域的科研狀況。結果:截至2014年6月18日,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 943篇。文獻數量從2005年以后呈快速增長趨勢;發表文獻20篇以上單位共10所,最多達到201篇;文獻以臨床研究與經驗介紹為主,占51.28%;受各級科研基金資助文獻220篇,占文獻7.48%;被引用頻次41.01%,總體偏高;從高頻關鍵詞來看,主要研究方式為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理論探討、名醫經驗等,從肝主疏泄論治的最常見疾病有“糖尿病”“情志病”“腸應急綜合征”“脂肪肝”“心理應激”“冠心病”“胃脘痛”“不孕癥”和“經前期綜合征”等,用于治療肝失疏泄的最常用的方劑為逍遙散。結論:新中國成立以來肝主疏泄研究呈逐步上升態勢,研究方法呈多樣化趨勢,近年來肝主疏泄研究受到重視,研究質量不斷提高;側重臨床運用的研究,對其理論內涵的研究不足;研究從肝論治的疾病和使用的方劑有限,應改進研究方法、擴大研究范圍。
肝主疏泄;CNKI數據庫;文獻計量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宣泄和升發的生理功能。“疏泄”一詞首見于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云:“發生之紀,是謂啟陳,土疏泄,蒼氣達,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其化生,其氣美,其政散,其令條舒”[1]。朱丹溪在《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中提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的理論,首次明確指出了肝主疏泄[2]。后世各代醫家對“肝主疏泄”內涵的研究以及其對臨床的應用指導不斷深入。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中醫學的現代化發展,各中醫院校、醫院以及科研單位對“肝主疏泄”理論以及在其指導下的臨床實踐進行了多層面的研究。為了挖掘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對“肝主疏泄”研究的發展狀況,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CNKI數據庫納入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旨在探索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對于“肝主疏泄”的研究大環境特點及研究焦點和熱點,以期為中醫領域的教學及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文獻來源: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檢索詞:“肝”并含“疏泄”(1960年至2014年6月18日);文獻統計方法:文獻發表分布年代、文獻來源數據庫、作者單位、發文期刊分布、基金資助、文獻類型、被引用頻次、高頻關鍵詞。
2.1 文獻篇數 共檢索文獻2 943篇。
2.2 以文獻發表年度計量 在CNKI數據庫中,與“肝主疏泄”相關的最早的文獻發表于1960年。發文數量年增長較為緩慢,2005年以后總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05年以后共發文1 241篇,占總文獻數的45.29%。2010年后發文數量再次猛增。為了便于分析文獻發表年度趨勢,特統計從1960年到2013年12月31日之前的文章共2 881篇,見表1、圖1。

圖1 2881篇肝主疏泄文獻發表年度分布
2.3 以文獻來源數據庫計量 不同來源數據庫的文獻數量排序從多到少依次為:學術期刊、學位論文(包括優秀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國內會議論文、國際會議論文、重要報紙、科技成果、專利、行業標準。見表2。

表1 2881篇肝主疏泄文獻發表年度分布
2.4 以文獻作者所在單位計量 經CNKI數據庫分組統計,文獻作者單位排序為:各地中醫藥大學、國家級中醫科研機構、三級甲等醫院等。發表文獻20篇以上單位共10所(見表3)。
2.5 發文期刊分布統計 經CNKI數據庫統計,2 943篇中醫“肝主疏泄”文獻主要來源于各高校的碩博論文和各類期刊、論文集和報紙上。高校碩博論文主要集中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和湖北中醫藥大學(見表4)。刊登50篇以上文章的期刊及文章數見表5。其中,發表50篇以上的期刊有9種,發表40~50篇期刊有2種,30~40篇的期刊有11種,20~30篇的期刊有11種。見表5。

表3 2 943篇文獻作者所在單位及發表文獻篇數

表4 各高校肝主疏泄相關碩博論文篇數

表5 發表肝主疏泄相關論文50篇以上的期刊
2.6 獲得基金資助情況計量 檢索得到的2 943篇文獻中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獻共220篇,占文獻總數的7.48%,其中,國家級基金資助文獻134篇,省部級及以下基金資助86篇。見表6。

表6 2 943篇中醫肝主疏泄文獻獲得基金資助情況
2.7 以文獻類型計量 筆者對文獻逐篇瀏覽,按照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進行人工分類,所檢索到的文獻經過篩選后,文獻研究與理論探討以及綜述886篇(32.34%),臨床研究與經驗介紹1 405篇(51.28%),基礎實驗研究161篇(5.88%),流行病學調査與病因學研究17篇(0.62%)。見表7。

表7 檢索到的中醫“肝主疏泄”文獻類型

表8 中醫“肝主疏泄”文獻被引用頻次

表9 前40位高頻關鍵詞
2.8 以被引用頻次計量 在相關的2 943篇文獻中,被引用頻次最高的為178次,是喬明琦等1997年發表在《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的“經前期綜合征證候分布規律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一文,共被引用179次。大多數文獻(1 736)為零引用,占到58.99%。被引情況見表8。
2.9 以高頻關鍵詞計量 在檢索到的文獻中,前40位高頻關鍵詞見表9。
文獻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等定量的方法以文獻體系和文獻計量特征為研究對象,研究文獻的分布規律、數量關系,以及文獻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揭示科學技術的某些規律、特征和結構的一門科學[3]。上述文獻計量學分析表明,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研究肝主疏泄呈逐步上升態勢,研究方法呈多樣化趨勢。“肝主疏泄”文獻最早發表在1960年,屬于個案病例治驗報道。之后基本處于逐步上升態勢。2005年之前的文獻,研究內容多屬于治驗、小樣本臨床觀察、文獻研究與理論探討研究。2005年之后,發表數量快速增長,研究方法呈多樣化趨勢,雖仍以臨床研究為主體,但基礎實驗研究、流行病學研究逐漸增多、文獻學和方法學研究方法增多,如采用了數理統計、數據挖掘、本體等等。這是近年來隨著中醫現代化發展,中醫研究呈現多學科、交叉學科研究的一個體現。
所檢索到的2 943篇文獻中有220篇受到各級科研基金資助,占文獻總數的7.48%,其中,國家級基金資助文獻130篇,可見近年來“肝主疏泄”研究不斷受到重視。如山東中醫藥大學喬明琦主持的國家973專項課題—“憤怒和郁怒誘發情志病的發病機制和干預”以及其他有關肝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北京中醫藥大學以王慶國主持的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臟象理論研究等。從被引用頻次分析其影響力,有41.01%的文章被引用,其中被引用10次以上的文獻總計187篇,占總文獻數的6.35%。說明文章質量在不斷提高中。
從高頻關鍵詞來看,除了與“肝主疏泄”相關的術語外,主要包括對于“肝主疏泄”不同的研究方式,如“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理論探討”“名醫經驗”等,和從“肝失疏泄”論治的最常見疾病,如“糖尿病”“情志病”“腸應急綜合征”“脂肪肝”“心理應激”“冠心病”“胃脘痛”“不孕癥”和“經前期綜合征”,以及用于治療肝失疏泄的最常用的方劑“逍遙散”。
另外,筆者還瀏覽了近5年的相關論文,發現既有對概念和理論的分析與探討[4-6],又有對其與現代醫學中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的相關性的研究[7],既有理論的臨床運用[8-9],又有對其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的思考[10-11]。例如,李瀚旻[12]提出“肝藏象肝臟中心說”,認為肝臟是肝藏的主體,肝藏包含肝臟而不限于肝臟,擴展和深化了肝藏象本質研究。王憲齡等[13]認為肝主疏泄具有廣泛的生理效應,對全身氣機的調暢、氣血的運行以及臟腑功能的協調等發揮著重要的整體調節作用,類似于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部分功能的集合。邢冬梅[14]分析認為肝的疏泄功能與機體總體的正常運轉密不可分,不論從養生角度還是從治療疾病的角度,都應考慮適時調節肝之疏泄功能,使肝氣暢達,氣機和順以達到延年益壽,病體早愈的最終目的。高亮等[15]指出肝失疏泄在脾胃病發生、發展、以及治療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薛曉琳等則從中醫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常角度對肝硬化的發生機理進行了理論分析。同時,通過對近20年醫學文獻中肝硬化的中醫證候分布特點及治療所用中藥歸經情況的分析,進一步探討了肝硬化的發生機制與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常之間的關聯。韋昱等[16]則從理論探討、實驗研究、臨床研究3個角度,對2000年至今中醫藏象理論中有關肝主疏泄相關生理功能的研究情況進行了綜述,并提煉、分析了現有生理研究的初步成果與不足之處。可見,近幾年有關中醫肝主疏泄理論的研究正在不斷的全面和深化中。
以上可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肝主疏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但同時仍然存在著許多急需挖掘、整理與發展的領域。1)從研究單位分布來看,很多中醫院校、醫院和科研機構還沒有廣泛或深入進行該主題的研究。2)從論文類別來看,側重臨床運用的研究,對其理論內涵的研究不足,基礎實驗的研究不足;學科的科學性和創新性還應加強,研究方法需要改進。3)從高頻關鍵詞來看,研究的從肝論治的疾病種類和使用的方劑還是很有限的,應該擴大研究范圍,挖掘出更多的從肝論治的更多的病證及有效方劑。
[1]于崢,黃曉華,滕靜如.“肝主疏泄”理論及其臨床指導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8):870.
[2]李成衛,王慶國.基于知識考古學的朱震亨肝“司疏泄”形成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3,8(9):1039.
[3]梁國強.國內文獻計量學綜述[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3,27(4):58.
[4]于寧,張銀柱等.“肝主疏泄”概念的演進[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1):9.
[5]徐強,張秋月,汪元元,等.“肝主疏泄”理論辨析[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1(2):70.
[6]王靜波,李如輝.“肝主疏泄”理論的發生學原理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1,17(1):46.
[7]郝秀霞,王睿琦.肝主疏泄機能醫理與脂質代謝理論的相關性探討[J].光明中醫,2011,26(3):406.
[8]盧世耀.肝主疏泄理論進行辨證治療肝硬化腹水84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1):83.
[9]王反.從肝主疏泄辨治水腫30例[J].光明中醫,2011,26(5):959.
[10]胡隨瑜.肝主疏泄有待探索的問題[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0(3):6.
[11]魏盛,喬明琦.肝主疏泄機制研究的進展、主要問題及其展望[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37(3):4.
[12]李瀚旻.肝藏象肝臟中心說[J].世界中醫藥,2011,6(1):11-15.
[13]王憲齡,崔姍姍,張影,等.肝主疏泄理論的應用及其整體調節作用探析[J].中醫研究,2010,23(9):4-6.
[14]邢冬梅.肝主疏泄與人體生理病理的關系[J].中醫中藥,2012,2(19):85-86.
[15]高亮,王巍.從肝失疏泄論治脾胃病[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1):63-64.
[16]韋昱,吳昊,唐利龍,等.中醫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研究現狀與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9):2017-2020.
(2014-09-22收稿 責任編輯:張文婷)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Liver Governing Conveyance and Dispersion in TCM Based on CNKI Database
Wang Lepeng, Long Xiaohua, Shan Tiliang, Ma Shuran
(BasicMedicineSchoo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rend of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liver governing conveyance and disper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Methods: CNKI database was used as the data source to make analysis on Journal literatures on liver governing disper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and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this field by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shed year, literature sources, document type, author’s working unit, fund,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and others. Results: Until June 18, 2014, a total of 2 943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The number of papers was on a rapid growth after 2005; 10 units published over 20 papers with a maximum of 201; literatures on clinical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accounted for 51.28%; 220 literatures were fund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at all levels, accounting for 7.48%; 41.01% of literatures were cited, which was on the high side; judging from the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the main study methods were clinical research, experimental study, theoretical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famous doctor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treated from the liver governing dispersion were "diabetes", "mental disease", "intestinal emergency syndrome", "fatty liver", "mental stres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omachache", "infertility" and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Xiaoyao Podwer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s failure in governing dispersion. Conclus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study on the liver governing dispersion has shown a gradual upward trend,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becoming diversified.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n the liver governing dispersion has been given great attention, and research quality has improved. While clinical applications are more focused, the research on its theory connot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research on diseases and the prescriptions used are very limited. Therefore, the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needs to be expanded.
Liver governing dispersion; CNKI database; Bibliometric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01CB505101);北京中醫藥大學氣化學說及藏象理論研究創新團隊資助項目(編號:522/010060300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劉燕池名醫傳承工作室資助項目(編號:01/010002607);北京市劉燕池名醫傳承工作站資助項目(編號:2009-SZ-C-24)
王樂鵬(1976—),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2012級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英語翻譯與實踐,E-mail:wang_lepeng@hotmail.com
馬淑然(1964—),女,河北邯鄲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五臟應時理論及實驗研究,E-mail:mashuran64@sina.com
R2-03;R311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5.04.033
3篇肝主疏泄文獻來源數據庫來源文獻篇數占總文獻數比例(%)中國學術期刊
總庫202268.71特色期刊1153.9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444.89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30010.19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3增刊301.02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1665.64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280.95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170.58中國專利數據庫280.95中國行業標準全文數據庫210.71國家科技成果數據庫8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