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亮
西安市中醫醫院(西安 710000 )
五苓散加味治療單純性肥胖癥合并脂代謝異常的臨床觀察
延 亮
西安市中醫醫院(西安 710000 )
目的:觀察五苓散加味治療單純性肥胖合并脂代謝異常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次臨床觀察選取單純性肥胖合并脂代謝異常患者辨證為脾虛濕盛型6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基礎降糖二甲雙胍治療的前提下,治療組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療,分析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結論:五苓散加味治療單純性肥胖合并脂代謝異常癥有較好療效。
肥胖癥是由于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分布異常,體重增加尤其常見。WHO在1999年將肥胖宣布為一種疾病[1]。近年我國肥胖相關研究的測量數據表明:體重指數(BMI)≥24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3倍[2]。筆者應用中藥治療單純性肥胖合并脂代謝異常癥患者30例,取得較好療效。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0月于本院門診及住院病人共6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治療組30例有男17例,女13例;年齡18~60歲,平均33.7±7.56歲;肥胖病程為3~26年,平均8年;高脂血癥病程為1個月~9年不等,平均37.17±1.31月。對照組30例有男19例,女11例;年齡為20~60歲,平均32.9±7.17月;肥胖病程為4年~23年,平均7.5年;高脂血癥病程為1.5個月~7年,平均36.96±1.06月。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肥胖病程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健康教育、科學飲食指導、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適度有氧運動。均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023371)0.5g,1d3次。
治療組 加服五苓散加味(茯苓20g,白術、山藥、薏苡仁、天花粉各30g,澤瀉、豬苓、知母、山楂各15g,桂枝、荷葉、生甘草各6g等)。煎藥機統一煎藥,每次1袋,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
本次臨床觀察的觀察周期設定2個療程(4周為1個療程,共8周)。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的觀察,治療前后血常規、肝功、腎功、血脂等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治療前及治療后的身高、體質量、腰圍,計算體質量指數(BMI)。采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驗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相關標準擬定。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體重下降>5~6Kg或初始體重的10%,及TC下降≥20%,TG下降≥4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改善,體重下降<5Kg或初始體重的10%,及TC下降10%~19%。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以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χ2檢驗等統計學方法,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顯效16例,有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6.67%,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及BMI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及BMI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安全性評價 所有患者在本次臨床試驗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腎功等均未出現明顯異常。
討 論 單純性肥胖癥即“肥人”,屬中醫“痰證”、“水腫”等范疇,早在《素問·奇病論》就已經闡述“此肥美之所發,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之說。中醫古典文獻中無高脂血癥之名稱,但對于本病的臨床癥狀及治法均有記載,如“膏人”之說,故單純性肥胖癥合并脂代謝異常兼有“肥胖”和“高脂血癥”的特點,故在診療中也應有所兼顧。本病患者平素多喜食肥甘厚味,漸使脾胃氣機運化失司,三焦樞機不利,聚積濕濁而為病。五苓散首載《傷寒論》“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五苓散主之”,歷代醫家借其利水滲濕、溫陽化氣用在治療小便不利證有良效。《素問·靈蘭秘典論》又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之論,可認為小便不利的原因是氣津虧乏導致的氣化不利,而非水蓄膀胱。綜上之說,小便通利須具備的兩個條件為充足的津液和正常的氣化功能。故五苓散本義是使氣化得通。方中桂枝是助氣化之靈藥,用量不大,卻調理三焦氣機使之條達,使之調氣而能遍于全身。茯苓、澤瀉、豬苓、薏苡仁以行水而通利上中下三焦之樞機,大用白術、山藥以補脾助運,加天花粉、知母以滋陰益氣,山楂、荷葉以利濕調脂,生甘草用以調和諸藥,以上眾藥合用使氣行不滯,運化得暢,總使津液布散復常。氣化是人體生命的動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五苓散不僅能調節水鹽代謝,還能改變血管通透性,其作用幾乎涉及水液代謝的全過程[4-5]。所以我們在臨床中應牢記五苓散本義,即使氣化得通,臨證時靈活運用,才能取得佳效。
本項臨床試驗表明,在單純性肥胖癥合并脂代謝異常的治療中,中醫藥既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又能兼顧調脂,還能在相當程度上避免西藥的不良反應,故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1]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肥胖學組.中國成人肥胖癥防治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7:711-717.
[2] 曾正陪.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診治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 2):1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S].1997:101.
[4] 原鴻雁.開穴針灸治療肥胖病500例 [J].陜西中醫,2013,43(6):743-744.
[5] 趙鳴芳.五苓散的應用思路及機理分析[J].江蘇中醫藥,2005,26(7):36-38.
(收稿2015-04-10;修回2015-05-20)
單純性肥胖/中西醫結合療法 @五苓散加味
R589.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