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澄漪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張家港215600)
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絕經前后諸證的臨床觀察
朱澄漪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張家港215600)
目的:觀察中藥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絕經前后諸證的效果。方法:將門診治療絕經前后諸證的11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8例,對照組58例,治療組予于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對照組口服六味地黃軟膠囊,時間均為3個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1.38%;對照組總有效率75.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激素比較,FSH、LH、E2均有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絕經前后諸證療效肯定,可以減輕諸多臨床不適癥狀。
絕經前后諸證,也稱“圍絕經期綜合癥”,“經斷前后諸證”,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后,伴隨月經紊亂或出現烘熱汗出、潮熱面紅、煩躁易怒、眩暈耳鳴、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皮膚蟻樣感、情緒不寧等癥狀[1]。筆者收集門診患者116例,以中藥湯藥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及中成藥六味地黃軟膠囊對照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16例患者均為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門診患者。年齡45~55歲,病程3個月~5年。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兩組年齡、病程、月經初潮史、生育史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根據《婦產科學》[2]《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女性在45~55周歲,出現月經紊亂或月經停閉≤1年,或出現血管舒縮癥狀如潮熱、汗出,或兼有精神神經癥狀及泌尿生殖道癥狀或有代謝異常,骨質疏松等癥狀。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婦科學》[1]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1 劑/d,水煎400mL,早晚各一次200mL口服,方藥如下:熟地黃、炒山藥、山茱萸、五味子、白芍、牡丹皮、茯苓、炒當歸、百合各10g,牡蠣(先煎)、珍珠母(先煎)各20g,浮小麥30g,仙靈脾6g,連續服藥3月。
對照組在口服六味地黃軟膠囊(國藥準字Z20003012)每次3粒,2次/d口服,連續服藥3月。
療效標準 臨床癥狀評價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和改良Kupperman 評分標準對治療前后癥狀進行評分,基本分:烘熱出汗(4分),感覺異常(2分),失眠(2分),焦躁(2分),憂郁(1分),頭暈(1分),心悸(1分),疲倦乏力(1分),肌肉痛(1分),關節痛(1分),頭痛(1分),陰部干澀(1分),尿頻尿急(1分),皮膚蟻樣感(1分);程度評分: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2分);癥狀評分=基本分×程度評分;總積分等于各項癥狀評分之和。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或治療后總積分較治療前下降≥90%,顯效: 總積分治療后較治療前下降70%~90%之間(含70%),有效: 總積分治療后較治療前下降30%~70%之間(含30%),無效: 總積分治療后較治療前下降 <30%。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予檢測血清FSH、LH及E2的數值,比較治療前后差別。

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經過3個月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38%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86%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SH,LH,E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 FSH、LH 、E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變化
討 論 絕經前后諸證,中醫古籍中稱為“臟燥”,“百合病”等。本病發生于七七之年,腎衰天癸竭是本病的發病基礎,腎氣在人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女性的生殖衰老均依賴于腎氣的盛衰。雖現代社會女性或因計劃生育政策或因工作生活自身原因多孕育一胎,但常有一次或多次流產史,房勞多產,腎精耗損;又七七之年,腎氣漸虧故腎虛。腎氣包括腎陰和腎陽,兩者對立統一,若陰陽失衡則導致各種疾病,筆者認為本病發生多與腎陰偏虛有關。而臨床又多見肝郁之證,肝郁之因,古因封建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思想禁錮等而郁。而現代女性社會地位上升,但常被工作生活所累,更有熬夜伏案者,久之煩悶不舒,肝氣郁滯,而肝主疏泄,疏泄失司致病。而乙癸同源,精血相生,腎虛及肝郁又相互影響,共同致病。腎陰虛于下,難以上濟于心,則心火獨亢,熱擾神明,或思慮過度,暗耗心神,而導致精神情志不適癥狀,如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等,是較多患者為之苦悶的癥狀。所以臨床多見腎虛肝郁,心腎不交之證。
治療上予歸腎丸合牡蠣散加減,方中熟地黃味甘,入腎經,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酸溫,入肝經,滋補肝腎,秘澀精氣;山藥甘平,入脾經,健脾補虛,澀精固腎;煅牡蠣咸寒,斂陰潛陽,以固澀止汗;珍珠母平肝潛陽,鎮心安神;浮小麥性甘涼,去虛熱而止汗;五味子酸溫,斂陰止汗;仙靈脾意在陽中求陰,應“陽生陰長”之理;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白芍酸甘微寒,養血斂陰,平抑肝陽;當歸味甘性溫,補血活血調經;牡丹皮苦辛,清熱涼血,清泄相火,退虛熱;百合甘寒清心鎮靜安神。全方共奏滋腎養陰,疏肝解郁,寧心安神之功。本研究顯示治療后患者總有效率達91.38%,對于激素的治療也有較大的改善。
[1] 羅頌平,談 勇.中醫婦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94-95.
[2] 豐有吉,沈 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收稿2015-03-16;修回2015-04-20)
絕經前后諸證/中西醫結合療法 歸腎丸/治療應用 牡蠣散/治療應用
R711.7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