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紅 梁 麗 趙炯輝 李文英 胡小梅
河北省廊坊市中醫院(廊坊 065000)
運用辛開苦降法治療Ⅰ型心腎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李俊紅 梁 麗 趙炯輝 李文英 胡小梅
河北省廊坊市中醫院(廊坊 065000)
目的:觀察運用辛開苦降法治療Ⅰ型心腎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將Ⅰ型心腎綜合征住院患者采用隨機開放對照的原則按1∶1比例分為中藥組(辛開苦降法治療)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基礎治療,治療組在西醫常規基礎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辛開苦降法為主的中藥方加減,治療4周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療效及血壓、腦鈉肽(BNP)、SCr、胱抑素C(Cys-C)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辛開苦降法治療Ⅰ型心腎綜合征療效確切。
Ⅰ型心腎綜合征(CRS)是指急性心功能惡化包括急性心力衰竭和(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導致的急性腎損害(和)或功能障礙[1]。此病如果治療不當,最終會導致心臟和腎臟功能的共同衰竭。目前西醫缺乏改善心、腎功能衰竭且無明顯毒、副作用的有效藥物。我們近兩年來運用中醫辛開苦降法為主治療Ⅰ型CRS臨床療效確切,總結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00病例均來源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廊坊市中醫院心、腎內科病房住院患者,采用隨機開放對照的原則按1∶1比例分為中藥組(辛開苦降法治療)50例,對照組50例。中藥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6.8±10.2歲;慢性心衰病病程2個月~2.1年,平均1.1年,慢性腎病病程3~11.5年,平均8.8年。對照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7.5±10.1歲;慢性心衰病病程3個月~2.1年,平均1.15年;慢性腎病病程3.1~11.2年,平均8.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Ⅰ型CRS診斷標準 參照《腎臟內科診療常規》[2]所有入選病例必須符合以下條件者:①出現失代償性心力衰竭(ADHF),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基礎上發生的ADHF。②在ADHF后(常在其發生后頭1周內)患者出現急性腎損害(AKI)。③呈現利尿劑抵抗(呋塞米單次靜脈注射80mg或持續泵注200mg/d,或多種利尿劑聯合應用,患者的高容量負荷及瘀血仍持久存在即可考慮為利尿劑抵抗)。具有如下危險因素的患者易發生ADHF-AKI:高齡,血肌酐(SCr)升高,心功能Ⅳ級,具有反復心力衰竭史,具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呈現低血壓,應用大量靜脈袢利尿劑、術前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AT1受體阻滯劑(ARB)等。
中醫診斷標準 喘憋不能平臥,心下痞滿不痛,面目、四肢浮腫,納呆,或干嘔,舌質暗,苔薄黃或膩,脈弦數。
納入標準[3]依據歐洲心力衰竭診斷及治療指南進行診斷,新發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本研究指2周內心功能惡化達NYHA分級Ⅲ-Ⅳ級)病例均被納入。
排除標準[4]年齡<18歲,住院時間<2d或資料不全;住院期間行心臟手術或對比劑檢查;住院期間發生感染中毒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等并發癥;終末腎臟病或已行透析治療。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低鹽脂低蛋白飲食,對照組予以西醫常規基礎治療,治療組在西醫常規基礎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辛開苦降法為主的中藥方加減:丹參、益母草、黃芪各30g,澤蘭、茯苓、澤瀉各15g, 制半夏、制大黃各10g,干姜、黃芩、黃連各6g,人參3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療兩周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對比療效。
療效標準 實驗室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鈉肽(BNP)、SCr、胱抑素C(Cys-C)、血壓等指標的變化。具體為每天監測血壓、SCr的變化,每3天監測一次BNP、 Cys-C的變化。
療效評定方法 顯效:喘憋、水腫癥狀明顯緩解,血壓正常,BNP:<250pg/mL,SCr:男:≤120ummol/L,女:≤110ummol/L,Cys-C:≤1.09mg/L; 有效:喘憋、水腫癥狀緩解,血壓正常,BNP:<450pg/mL,SCr:男:≤146.4ummol/L,女:≤136.4ummol/L,Cys-C:≤1.09mg/L;無效:屬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均屬無效:①喘憋、水腫癥狀無緩解,血壓正常或高于正常,BNP:>450pg/mL,SCr,男:≥146.4ummol/L,女:≥136.4ummol/L,Cys-C:≥1.09mg/L。②喘憋、水腫癥狀無緩解,血壓高于正常,SCr:男:≥146.4ummol/L,女:≥136.4ummol/L,Cys-C:≥1.09mg/L。
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mmHg)、BNP(pg/mL)指標變化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mmHg)、BNP(pg/mL)
注:兩組治療前后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兩組治療前后SCr(umol/L)、Cys-C (mg/L)指標變化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Cr(umol/L)、Cys-C (mg/L)
注:兩組治療前后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討 論 Ⅰ型CRS是心、腎內科的急癥范疇,為心腎共病,其發病率較高,治療效果及預后均差。西醫治療時心功能改善離不開利尿劑,由于腎功能的衰竭易導致利尿劑抵抗,且大量利尿劑會進一步導致腎功能損害,由此致疾病惡性循環,以致出現患者喘憋癥狀不能緩解及少尿、無尿。此時需進行血液凈化治療,但Ⅰ型CRS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尋求更合理的治療方案是目前心、腎內科期待解決的問題。此病在中醫屬“水腫”、“喘病”范疇,運用中醫的溫陽利水等常用中醫治療方法收效甚微。為此近年來我們改變了常規思路,根據祖國醫學辨證論治,認為Ⅰ型CRS患者由于素體虛弱,加之感受外邪、內傷飲食、情志失調等綜合因素的作用,致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病情日久寒熱、虛實錯雜以致陰陽升降失調,氣血不利,終致水濕停滯、泛溢,水濕停滯于上焦,則喘憋不能平臥,心下痞滿;停于下中焦則納呆,或干嘔,水濕泛溢全身則面目、四肢浮腫。故治以辛開苦降法以寒熱平調,消痞散結。治療方中制半夏、干姜、黃芩、黃連苦辛并用,能通能降,開結散痞;人參益氣,黃芪健脾益氣利水,補瀉兼施;茯苓、澤瀉利水泄熱,大黃清熱活血泄濁,丹參活血通絡,益母草、澤蘭活血利水。諸藥合用以開結散痞、益氣活血利水,痞結散開,則水消喘止。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人參、黃芪有強心、利尿作用;益母草、丹參可改善腎臟血流。本研究結果表明,辛開苦降法能改善患者血液循環、心衰癥狀,延緩或阻止腎功能的衰竭,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
[1] 王銀娜,諶貽璞.Ⅰ型心腎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及腎內科治療[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1,8(4):277-280.
[2] 諶貽璞.腎臟內科診療常規[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096.
[3] 王銀娜,越 桐,程 虹,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Ⅰ型心腎綜合征的風險預警評分[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4,30(6):506-508.
[4] 王銀娜,越 桐,程 虹,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Ⅰ型心腎綜合征的風險預警評分[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4,30(6):506-508.
(收稿2015-05-10;修回2015-06-27)
@Ⅰ型心腎綜合征 辛開苦降
R69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