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張榮枝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 (安康725000)
增液潤腸湯治療糖尿病便秘66例
李 琳 張榮枝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 (安康725000)
目的:探討增液潤腸湯治療糖尿病便秘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114例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被隨機分為治療組66例和對照組48例,在控制血糖基礎上分別給與口服增液潤腸湯和膽汁檳榔微B1膠囊。觀察2組用藥后糞便性狀、排便間隔的時間、排便困難程度、伴隨癥狀等指標以及停藥后短期內便秘的復發率來評估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 %和 79%(P<0.05),停藥后8周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短期復發率分別為5.4%和24.9% (P<0.05)。結論:增液潤腸湯能顯著降低糖尿病便秘臨床癥狀及體征積分,復發率低,對糖尿病便秘患者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隨著社會的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工作方式的調整等,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便秘是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病變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的常見并發癥之一[1],其發病率高達25%[2],便秘引起的腹脹、腹痛、焦躁,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而且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難以穩定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治療變得越來越重要。便秘本身因其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而中醫藥治療便秘療效確切,得到了廣大便秘患者的認可,尤其在緩解便秘患者臨床癥狀和改善者生存質量方而,尤有獨到之處。因此,我們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增液潤腸湯口服,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
臨床資料 納入本臨床研究的研究對象均來源于2013年3月~2014年12月安康市中醫院門診及住院的糖尿病便秘患者114例,并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引起的便秘。治療前2周未用任何瀉藥或胃腸促動力藥。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受試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66例,對照組48例。治療組男17例,女49例;平均年齡48.72±7. 66歲;平均糖尿病便秘病程8.34±2.57年;平均間隔排便時間4.56±1.95d。對照組男14例,女34例;平均年齡46. 36±6. 89歲;平均糖尿病便秘病程8.61±2. 74年;平均間隔排便時間4.13±1.68d,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糖尿病便秘病程及排便間隔時間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診斷標準 參照2012年ADA糖尿病診療指南[3]。
便秘診斷標準 ① 符合中國慢性便秘的治療指南(2013,武漢)[4];② 排除器質性病變者;③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參加本臨床實驗并配合臨床用藥。
排除標準 ① 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或不配合用藥者;② 有嚴重心、肝、腎及精神疾病者;③ 對本中藥湯劑過敏或不能耐受者;④妊娠、哺乳期的婦女。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常規西醫降糖治療方法,如糖尿病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將空腹血糖控制在3.9~6.7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7.2~10.0mmol/L。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中藥湯劑增液潤腸湯口服,藥方組成:生白術40g,麥冬、生地黃、瓜蔞仁各15g,火麻仁12g,玄參、杏仁、枳殼、柴胡、當歸、丹參各10g,木香 6g ,甘草3g。中藥飲片由我院中藥房統一購置并進行質量鑒定,并在安康市中醫院中藥房統一煎制,用法:1d1劑,水煎約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膽汁檳榔維B1膠囊(國藥準字號 H61023024)口服,1次3粒,1d3次。
兩組治療療程均為4周,在治療和隨訪期間,停用與治療便秘相關的一切藥物。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臨床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患病前的水平,每周排便次數大于3次,其他伴隨癥狀基本消失。顯效:治療后大便次數及排便間隔時間基本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小于或等于3d,其他伴隨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大便次數、性狀、排便間隔時間及伴隨癥狀未回復或接近正常,但均有所緩解。無效:大便次數、性狀、排便間隔時間以及伴隨癥狀均無明顯改善。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短期內便秘的復發率,分別在停藥后第4周和第8周通過門診就診或者電話回訪的方式了解兩組經治療后有效的患者,評估短期內(停藥2月)便秘的復發率。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各組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計量資料組內比較(方差齊者)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治療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 經積極治療后,2組患者的便秘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改善,而治療組臨床痊愈及顯效例數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2組治療后短期復發率比較 停藥后,對治療有效的患者進行隨訪8周,2組同期復發率比較詳見表2,經χ2檢驗,P<0.05,表明治療組在停藥后短期復發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2組治療后第4周、第8周復發率比較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不良反應 在治療及隨訪期間,治療組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例患者出現輕度腹痛。
討 論 現代醫學一般認為糖尿病便秘與長期高血糖導致胃腸道的植物神經受損、腸系膜微血管病變引起的胃腸道的動力低下相關。 在治療上多采用瀉劑、促胃腸動力藥等,以緩解癥狀為主,尚無根治方法。糖尿病屬于祖國醫學“消渴”范疇,其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便秘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以排便周期延長、便次減少、大便干結為主要表現。便秘是影響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穩定的因素之一,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管性病變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便秘的治療顯得刻不容緩。祖國醫學無論是在改善便秘癥狀,還是在提高糖尿病便秘患者的生存質量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們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以及結合中醫基礎理論,消渴屬于飲食營養的代謝和輸布失調引起的疾病,而五谷的運化主要依賴脾胃,《素問·奇病論》云“津液在脾”“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之功能,《素問·經脈別論》又指出“脾氣散精”,可見若脾氣虛弱,不僅化源不足,且無力運行輸布津液、精微到各臟腑組織器官,以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陰津虧損,氣機郁遏,通降傳導不暢,則導致便秘的發生。津血同源,津傷氣耗,無力載血歸經暢行而致瘀,故津虧者常夾血瘀。因此在治療上我們注重肺脾肝同調,治“津”為主,側重梳理氣機,兼以活血化瘀通絡為輔,治宜理氣布津,養陰潤腸。
方中運用大劑量生白術健脾行津,早在漢·張仲景《傷寒論》中就有治“大便硬”“加白術”之說,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了大劑量生白術的水煎劑能顯著促進動物腸胃的推進運動[6],枳實辛苦微寒,消脹除滿,行氣消痞,功專利氣,而白術甘溫,長于健脾益氣,兩藥配伍使用,則脾胃升降有序,氣機通達,常作為治療便秘的對藥適用。《本草正義》言麥冬“其味大甘,膏脂濃郁,故專補胃陰,滋津液”,現代實驗動物研究[7]表明麥冬的提取物麥冬多糖能夠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癥狀,改善糖耐量,調節腸道菌群。玄參苦泄滑腸而通便,且能健脾輸津,生地黃則功專補腎養陰,三藥配伍以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通便;諸仁中杏仁宣肺亦潤肺,降濁消郁,潤腸通便, 柴胡性善升發,升舉陽氣,二者同用,可達到“提壺揭蓋法”之功;瓜蔞仁清肺潤腸,通調大便;火麻仁祛瘀生新,益肺潤燥;久病必兼瘀,《血證論》云:“瘀血在里,則口渴,所以然者,血與氣本不相離,內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上行”,故在大量滋陰之品中加用當歸、丹參養血活血、潤燥通便,《景岳全書·本草正》曰:“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且現代藥理學[8]研究證實當歸具有明顯的神經調節功能和調節機體內分泌功能諸藥。《藥品化義》云“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為調諸氣要藥”。縱觀增液潤腸湯全方,遵循中醫治病求本,且諸藥相伍,補而不滯,潤而不滑,通而不瀉,共奏理氣布津,養陰潤腸之功。
[1] Rodrigues ML,Motta ME.Mechanism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diabetes mellitus[J].JPediatr(Rio J),2012,88(1):17-24.
[2] 張 丹,楊宏杰,鄭 敏,等.補氣活血法治療糖尿病性便秘臨床研究[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4):32-33.
[3] 美國糖尿病協會.2012年ADA糖尿病診療指南(一)[J].糖尿病天地·臨床刊,2012,6(2):56-62.
[4]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國慢性便秘的治療指南(2013,武漢)[J].胃腸病學,2013,18(10):605-61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131-132.
[6] 張 印,曹 科.不同劑量生白術對小鼠小腸推進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 2010,12(5): 847.
[7] 王令儀,王 碩,王 源,等.馮怡麥冬多糖MDG-1對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腸道菌群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19):2058-2062.
[8] 劉醫輝,楊世英,馬偉林,等.當歸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2):192-193.
(收稿2015-05-29;修回2015-08-05)
便秘/中醫藥療法 @增液潤腸湯
R256.3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