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培超 趙 強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安康725000)
穴位貼敷治療格雷夫甲亢的臨床研究
喬培超 趙 強
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安康725000)
目的:通過臨床觀察揭示中藥穴位貼敷對治療格雷夫甲亢(GD)的療效及治療前后臨床總療效、甲狀腺腫大減輕情況、癥狀積分等指標的變化,從而評估運用中藥穴位貼敷配合西藥基礎治療對GD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將60例入選的GD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給予中藥穴位貼局部外敷。選穴取甲狀腺腫大部位阿是穴、人迎穴,配合甲巰咪唑(MM)口服;對照組采用MM口服等基礎治療。療程為2周。結果: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甲狀腺腫大恢復的更快(P<0.01)、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時間更短、甲亢復發的頻率更少,緩解率高(P均 <0.05)。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可以認為中藥穴位貼敷治療 GD高效、安全,優于單純口服MM。
格雷夫病(Graves)是常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又稱“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以甲狀腺對稱性腫大為主要臨床表現,免疫系統異常引發T淋巴細胞發生致敏反應, B淋巴細胞合成針對抗原的抗體。該抗體模擬垂體TSH,刺激甲狀腺細胞的增生及功能亢進[1]。祖國醫學稱為“癭病”,對甲狀腺疾病的認識已久。本病以女性發病率為高,男女發病比約為1∶4~6,與女性易多愁善感、容易情志不舒有關,肝氣郁結、易怒、抑郁。頸部為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取穴部位為直達病所的阿是穴、人迎穴,觸診局部甲狀腺有腫大征象。
臨床資料 我們選擇2013~2015年就診于安康市中醫醫院新診斷 GD患者60例,男11例,女49例;年齡 l6~65歲。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血粒細胞及肝功能異常、需外科手術或放射性碘治療、伴明顯甲亢并發癥者。將患者隨機分治療組、對照組各30例,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參照2002年國家藥監局編寫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中藥新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中藥穴位貼敷貼(津食藥監械生產許20100144號)D型貼治療格雷夫氏甲亢(GD)患者。清潔穴位體表皮膚, 撕掉穴位貼保護膜,將功效面貼敷于頸前甲狀腺腫大部位(阿是穴、人迎穴),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每貼貼敷時間12~24h,常規口服MM抗甲狀腺激素治療。對照組不使用穴位貼敷,常規口服MM抗甲狀腺激素治療。伴有甲亢性心臟病患者加用心得安口服(10 mg/次,1d2次 )。 凡入選病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治療甲亢的中西藥。兩組患者均治療2 周為1個療程,并于治療前后填寫兩組臨床觀察表。
安全性觀察 ①一般體檢項目:體溫、血壓、空腹血糖。②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檢查;③三常規檢查。對照組服藥期間有2 例患者在治療期間白細胞總數在3.5×109/L以下,給予維生素B4口服;治療組 1例貼敷穴位貼敷第二天出現敷藥部位皮膚瘙癢難忍,遂改為貼 1 d停 1 d,均計入總療效。
療效標準 2002年國家藥監局編寫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指導原則中醫癥狀評分標準,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積分登記,主要相關癥狀和體征:觀察甲狀腺腫大變化情況,甲亢高代謝癥候群的改善情況。

治療結果 兩組總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臨床總療效比較
注:總療效比較,△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兩組甲狀腺腫大減輕比較 見表2。

表2 甲狀腺腫大減輕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兩組臨床癥狀總積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總積分比較
注:同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討 論 Graves病是常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Hyperthyroidism)即中醫學的疾病“癭病”、“肝郁”等范疇。可表現為高代謝癥候群以及機體神經、心血管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彌漫性腫大[2]。是以甲狀腺對稱性腫大為主要臨床表現,伴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自身免疫病。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病與肝脾腎關系密切。肝體陰用陽,開竅于目,在志為怒。與陰虛體質、肝腎不足、肝腎陰虛有關,陰虛則熱,熱灼津液,煎熬成痰,進而凝聚至病灶頸部而頸前腫大,導致疾病的發生。因甲亢交感神經興奮,患者常有怕熱多汗、煩躁、易激、易怒的特征性表現;頸部觸診甲狀腺有腫大征象,視為Graves病的典型癥狀之一。此外若六淫外邪經皮毛或口鼻侵入身體,亦可內傷臟腑、促生痰瘀,瘀結凝聚頸前而發病 。中醫參治以益氣滋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為主要治療大法。
穴位貼敷療法歷史悠久,是祖國醫學運用中醫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中醫經絡學為主要理論依據,通過藥物貼敷于體表穴位,中藥透皮吸收作用于俞穴及經絡,從而調整臟腑機能,調理氣機,調節免疫,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療法。是運氣學說和天灸療法的結晶。天灸,灸法之一,出自《針灸資生經》,是采用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敷貼于穴位或患處,年老體弱、敏感人群應慎用或禁用。另外,貼藥處避免擠壓,貼藥后局部皮膚有輕度灼熱感,這是正常現象,觀察研究時發現極個別患者貼敷穴位貼第二天出現敷藥部位皮膚瘙癢難忍,可3~4h后將藥物自行除去,或選擇貼一天停一天,切忌貼藥時間過長。如局部灼熱難忍,可提前除去,貼藥后局部起水泡可涂美寶或萬花油。貼藥當日禁食生冷寒涼辛辣之物,并用溫水洗澡,忌入冰室。
祖國醫學提倡“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但同時也有“異病同治”、“辨病用藥”的遣藥思想[3]。有報道內服方藥中多味藥物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外涂西藥軟膏作用于甲狀腺以增加療效的臨床研究,與本研究方法同為內病外治、藥物透皮吸收,但中醫穴位貼敷貼局部貼敷治療甲亢少有報道。穴位貼敷貼的主藥含磁石,其賦形劑藥氣濃郁,具有芳香開竅、活血化瘀的功效。磁石是傳統中藥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性寒,味咸”。歸肝、腎、心經, 具有平肝潛陽、聰耳明目、鎮驚安神等功效,作為傳統中藥材,運用廣泛,取材方便,臨床療效比較顯著。在醫療成本日漸高漲、新的個性化醫學模式的今天, 磁石具有廣闊的開發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4]。所選穴位阿是穴,即甲狀腺腫大部位,直達病所,對甲狀腺腫大具有靶向治療作用;所選穴位人迎穴,位于頸部,喉結旁、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屬足陽明胃經腧穴之一,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功用:疏調氣血、消腫散結,主治癭氣、咽喉腫痛、瘰疬等癥,對甲狀腺腫大有療效[5]。通過本研究發現中醫穴位貼敷治療GD較單純口服西藥更能提高總有效率,顯著改善甲狀腺腫大征象,能顯著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滿意度。進一步的推廣,有待擴大樣本深入觀察研究。
[1] 向光大,王浩華.臨床甲狀腺病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08-109.
[2] 劉艷驕,魏軍平,楊洪軍.甲狀腺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5.
[3] 鄭虎占,王秋華.中藥合理應用二十講[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146-147.
[4] 吳錦斌,鞏 江,倪士峰,等.磁石的藥用研究概況[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7):375-9376.
[5] 高忻洙,胡 玲.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0.
(收稿2015-05-11;修回2015-06-29)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針灸療法 穴位貼敷法 穴,人迎
R58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