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龍 李天龍
資金管理在國際上通常被比喻為“司庫”。最初,司庫在企業中主要作用為現金管理和為各種交易處理提供后臺支持。隨后,司庫職能逐漸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能部門,并逐漸演變為企業成功的戰略合作伙伴與戰略顧問,與業務部門的聯系更加緊密,并為支持企業的發展戰略而服務。傳統司庫在多數企業中被認為是成本中心,事實上,國際上先進的企業司庫已經被作為利潤中心去管理。在中國,財務公司被大多數大型企業集團作為資金集中管理的組織形式存在,并且履行著融資、現金管理、風險管理等職能,西方國家又稱之為“內部銀行”。當然,這只不過是我國特殊的融資監管背景下的產物。
目前,我國的企業集團公司對于司庫體系搭建尚處于探索階段,各個企業的做法也不盡一致,主要是以集團的資金管理部門(通常是財務公司)或財務部門作為牽頭部門形成工作組開展企業司庫體系的搭建工作。本文認為,在財務公司基礎上搭建企業司庫職能在我國是個較為理想的選擇,這主要源于財務公司的“集團資金歸集平臺、集團資金結算平臺、集團資金監控平臺、集團金融服務平臺”四個平臺功能的發揮。財務公司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資金管理和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它采用市場化的方式平衡集團內資金余缺,同時兼顧金融行業的投融資優勢,有效為集團及集團內成員單位服務,這是財務公司的職責之所在。但初期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大多數還是由財會人員兼任,而隨著其職能的演進和司庫體系的搭建,這些人員的能力素質,不能為財務公司演變為司庫、為企業戰略發展服務提供更多的幫助。而作為一個財務出身的專業人員,如何支撐企業司庫管理職能的演進,如何更好勝任企業司庫職責,成為本文探討的主要議題。
從企業司庫的職責范圍來看,其涉及的內容橫跨會計、管理、金融、經濟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會計專業背景的人才所能承擔的,其必將隨著司庫職責的拓展,呈現出更多的勝任能力需求,會涉及到大量的分析與判斷,必須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勝任能力,以保障司庫工作有效開展。從財務人員所掌握的知識來看,主要欠缺金融學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金融學(Finance)是一門應用經濟學科,其核心內容是關注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其具體學科知識內容體系涉及貨幣銀行、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學科內容。這些內容,對于財務背景專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必須逐步轉變專業背景知識,不能局限于財務知識的掌握,否則就只能停留于核算和結算業務中,難以發揮企業司庫更高職能的作用。事實上,財務人員知識背景的這一局限性,使得我國財務公司的職能局限于簡單的現金預算、賬戶管理與資金的短期流動性管理。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這一概念最初被引入我國時,正值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快速轉型之期,這時的財務人員與證券市場的結合并不緊密,與財務相應的管理則被翻譯為財務管理、公司財務、或者公司理財。當更多的財務人員介入企業司庫管理中時,Corporate Finance作為一門學科從會計學的分支轉而變成了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其關注視角也從公司本身轉移到以證券市場為中心。通過這一概念前后的變化,可以看到財務人員轉入企業司庫時,其知識領域要求的深刻變化。

在政策法規上,財務人員更多關注的是會計準則、財務通則、財稅政策等法律法規的變化。進入企業司庫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則成為財務人員需要關注的焦點。這其中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支付結算系統的法律法規及其政策變化。其中,貨幣市場的法律法規包括:人民幣管理、外匯管理、利率匯率管理、銀行卡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其政策。資本市場的法律法規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資產證券化、信托、私募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證券法》、《期貨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私募基金監管條例》、《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關于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信息披露指引》、《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盡職調查工作指引》、《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證券化業務指引》、《深圳證券交易所資產證券化業務指引》,等等。支付結算系統的法律法規包括非現金支付工具監管、銀行卡業務管理、支付系統監管、銀行賬戶管理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監管。相關的法律主要包括:《銀行業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現金管理條例》、《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支付結算辦法》、《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境外機構人民幣隱含該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大額支付系統業務處理辦法》、《小額支付系統業務處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規定》等。
企業司庫建立后,其所承擔的職能更多的是與外部的金融系統進行對接,而外部環境市場是復雜多變的,運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宏觀經濟環境的系統風險、政策風險,還會遇到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這就要求企業司庫必須針對資金管理提升風險管控能力。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司庫識別在運行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分析不利事件可能造成的影響,評估這些事件可能帶來的損失或收益,權衡利弊得失,進而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甚至包括風險發生后應該采取的必要應對措施。具體來看,可以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嚴格執行資金收支計劃,留有充足的營運資金,確保支付,同時制定應急預案,避免支付系統風險;通過合理設置崗位、流程、權限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司庫業務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全過程監控,管控司庫操作風險;建立客戶信用評價制度,通過加強欠款客戶準入管理,欠款發生過程監控,降低壞賬損失風險;統一組織制定匯率風險管理政策,對所屬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進行業務指導和過程監督;動態跟蹤各種債務項下相關幣種的利率走勢,及時采取提前還款、再融資及利用利率風險對沖工具等方式合理規避利率風險。
財務人員過去所掌握的風險管理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內部的財務風險管理,主要涉及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等內容。即便是資金集中管理,內涵也十分有限,一般也僅限于即期可以使用的現金和銀行存款。對于資金的集中管理則更多地局限在提高資金的調控能力和節約財務費用上。司庫概念內涵更加豐富,從內容上包括了一定時期內可以轉化為現金和銀行存款的金融資源。司庫集中的過程就是風險集中受控的過程。與司庫管理更多地關注外部風險相比,財務人員需要更多地掌握全面風險管理的內容及操作程序,具備基本的風險管控能力以實現對司庫風險管理職能的履行。
傳統的財務人員更多強調內部管理的決策有用性。其財務管理職能的發揮主要是通過財務預測、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于一身,以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活動,并在企業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把它歸類為內部管理決策導向。企業司庫管理是從更高的戰略決策層面,為集團全面管控金融資源、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防范資金集中管理的風險提供支持。這時要求財務人員必須轉變,從戰略高度不僅關注內部,還要關注外部金融資源,并努力協調和有效配置資源,以更加全局乃至全球的視野管理企業和監控企業現金流,也就是說其職責更具有戰略性。總結起來,就是要求財務人員更加注重戰略支持導向,不僅著眼于現在,更要著眼于未來;不僅著眼于企業內部,更要注意外部金融資源的協調和有效配置。
傳統的財務人員更多參與的是內部管理,與外部溝通基本僅限于銀行、稅務、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司庫的職能決定其將與更多的機構進行業務對接,例如集團總部其他部室、集團成員單位、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如果在財務公司基礎上搭建的司庫還需受到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指導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企業司庫的業務或管理活動可能牽涉更多部門或機構,而且時效性強,這就需要財務人員提高溝通協調能力,以實現對司庫各項管理職能的履行。
傳統的財務人員根據各自分工,能夠接觸的系統可能僅涉及會計核算系統、預算系統、報表系統等。企業司庫具有資金信息系統集成職能,集成的系統涉及較多,以中石油司庫系統為例,其信息系統與ERP、會計核算系統、預算系統、投資計劃系統、合同管理系統以及網上報銷等系統集成對接,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大司庫系統內部各子系統、各模塊無縫銜接,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直接服務于集團的司庫管理。大司庫信息系統包括5個子系統、50個功能板塊、1299個功能點。由此可見,司庫所涉及的系統繁多,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轉型時要逐步提高信息化理解能力,盡快熟悉各個系統并能夠熟練掌握操作,以實現對司庫資金信息系統集成職能的履行。
傳統的財務人員視野更多被禁錮在眼前的財務工作之中,主要關注財務方面的信息,因此,信息整合的內容也僅局限于此。司庫的管理職能更加豐富,需要關注的信息來源很多,信息量巨大。一個因素的變化可能對司庫的很多方面均有影響,這就要求司庫管理人員需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整合,以期明確得出其對司庫的影響。
財務人員需要改變過去僅是為支持管理者經營的決策提供歷史數據及預測數據的思維,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統整合信息,以期更好地實現對司庫各項管理職能的履行。
1.劉燕.從公司融資、公司財務到公司金融.北大法律評論.2014(15)
2.屈穎.當前財務公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西安石油學院學報.2003(5)
3.劉麗娟. 中國石油大司庫項目啟動.中國外匯.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