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莉
我國當今的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法治意識沒有深入人心。上市公司在追逐利潤的過程中,缺乏堅強的法律傳統,導致上市公司頻頻觸及法律紅線,我國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比較大。
相關文獻研究表明,法律風險越高,審計收費越高(馮延超、梁萊歆2010,Paul J.Beck 2013)。這表明,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考慮了上市公司法律風險。但是,馮延超、梁萊歆(2010)的研究模型中沒有考慮公司治理風險因素。而Paul J.Beck(2013)的研究中,雖然加入了公司治理風險因素,但是,其是基于國外背景做的研究。另有研究表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定價時存在差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存在審計質量溢價。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的關系,對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但是,之前的研究者沒有區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細分研究。
本文選取了2006~2012年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我國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的關系。并進一步區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分別研究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的關系。
本文研究的理論意義如下:第一,參照國外文獻,在馮延超、梁萊歆(2010)的模型基礎上,加入了公司治理變量,使得研究模型在橫向上得以延伸與完善。第二,進一步區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分別研究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的關系,使得研究在縱向上得以加深。”

表1 相關變量的定義表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表
縱觀國內外文獻,有關審計收費的實證研究主要圍繞審計定價理論展開,從一般的影響因素開始,逐步深化到某些具體影響因素,如:公司治理、法律風險、聲譽、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等。
劉斌、葉建中、廖瑩毅(2003)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規模、經濟業務的復雜程度是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的主要因素,而存貨與資產總額之比、長期負債與資產總額之比、盈虧情況對審計收費并不具有重要影響。伍利娜(2003)發現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現之一,即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處于“保牌”區間,是審計收費的顯著影響因素。此外,公司規模、是否由“四大”審計顯著正向影響審計收費。朱小平、余謙(2004)研究發現公司規模、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重、存貨占總資產的比重等變量對審計收費產生了顯著影響。Meshari O. Al-Harshani(2008)發現審計客戶規模、流動性比率、盈利能力比率與審計收費顯著相關,而審計地點數量、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對審計收費影響不顯著。自此,審計收費的一般影響因素研究已經比較完善。
之后的研究開始深化到某些具體因素。蔡吉甫(2007)實證研究了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現公司治理結構與審計收費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馮延超、梁萊歆(2010)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經驗數據,考察了公司的訴訟仲裁、違規處分等法律事件對審計收費和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后,上市公司的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Paul J.Beck(2013)使用2001~2004年的董事和高級職員保險費作為訴訟風險的替代性指標,發現即使在控制了影響保險費和審計收費的幾個定量的風險因素之后,審計收費與法律風險是正相關的。
伍利娜(2003)發現是否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顯著影響審計收費。Tom Van Caneghem(2010)發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存在差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定價時會考慮更多的變量。這些研究表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定價時存在差異。
李連軍、薛云奎(2007)研究發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存在審計質量溢價。劉霞、田利輝(2011)發現即使在控制了事務所規模和競爭程度后,國際四大獲得較高審計費用。李義貝(2012)發現,我國審計市場受到市場發育程度、制度建設等因素影響,聲譽機制尚未有效運行。林永堅、王志強(2013)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質量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與本土事務所相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內市場確實能夠提供更高的審計質量,且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對正向盈余管理的制約上。這些研究表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存在著顯著的審計質量溢價。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溢價并不顯著,在審計定價時會更多地考慮法律風險因素。
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是指上市公司因經營活動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外部法律事件導致風險損失的可能。上市公司法律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法律環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公正等。二是上市公司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環境認知不夠。馮延超、梁萊歆(2010),Paul J.Beck(2013)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越高,審計收費越高。一方面,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越高,審計師在執行審計時,評估的風險越大,需要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耗費更多的審計時間。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越高,審計師本身被訴訟的風險越大。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越高,審計收費越高。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1: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越高,審計收費越高。
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的相關性,對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有區別嗎?伍利娜(2003),Tom Van Caneghem(2010)研究表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在審計定價時存在差異。李連軍、薛云奎(2007)等研究發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存在審計質量溢價。根據以上文獻,本文提出合理推測,對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定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而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會更多地考慮上市公司法律風險。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2: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的顯著相關性,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顯著,而對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不顯著。
本文選取了2006~2012年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區間的選擇主要考慮到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公司法》。本文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并運用stata統計軟件處理數據。剔除了金融行業和部分缺失的數據后,最終樣本數量為5275家。為了克服異常值的影響,本文對出現異常值的變量進行了5%的縮尾處理。
本文首先考察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的關系。采用模型(1驗證假設1:

模型(1)中的Lnfee是被解釋變量,用i公司第t年審計收費的對數代表審計收費。Litigation是解釋變量,上市公司發生法律訴訟的直接原因是發生內幕交易、推遲披露、挪用資產等。上市公司會因此受到違規處分。因此,本文用上市公司i第t年違規處分總數的平方根表示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根據馮延超、梁萊歆(2010)年的研究和Paul J. Beck(2013)的研究,將影響審計收費的其他因素加入模型。這些因素主要分為以下四類:業務復雜程度、財務風險、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風險。研究變量的設計方法如表1。

表3 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的回歸結果表
表2給出了被解釋變量Lnfee,解釋變量Litigation和其他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別描述樣本數量、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和標準差。
表2最值數據表明,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存在很大差距。審計收費自然對數最大值達到18.005,最小值僅11.513。表2標準差數據表明,代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占營業收入百分比數據分布最分散。公司規模、杠桿、流動比率和董事會規模數據分布比較分散,其余數據分布較為集中。
1.上市公司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的回歸結果
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模型(1)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3,該模型F值為198.23,調整后的R^2為0.57,表明模型(1)對于審計收費的擬合優度較好。在控制了業務復雜程度、財務風險、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風險變量后,上市公司的法律風險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這證實了本文的假設1。
對于其他控制變量,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是否“四大”審計與審計收費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公司規模越大,表示公司業務復雜程度越大,審計師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收集更多證據,因而,審計收費越高。資產負債率越高,表明財務風險越大,審計師評估的可接受的風險水平越低,審計師需要更多的審計努力,因而,審計收費越高。如果上市公司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為了維持其較高的審計質量,以保持其聲譽,審計費用高,值取1,如果上市公司由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審計費用相對低,值取0。
2.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細分的回歸結果
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的回歸結果表明,是否由“四大”審計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因此,本文區分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細分研究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的關系。
根據表3結果,調整后的R^2均為0.44,表明模型對于審計收費的擬合優度較好。在控制了業務復雜程度、財務風險、盈利能力、公司治理風險后,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然而,對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關系不顯著。這驗證了假設2。
對于其他控制變量,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回歸結果為,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與綜合回歸結果一致。然而,對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回歸結果為,公司規模、存貨占總資產比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占營業收入比率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與綜合回歸結果不同。這表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員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員在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評估整體風險水平的過程中,考慮審計成本因素側重點不同。本文認為是審計質量溢價差異導致了這種側重點的不同。
2.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細分的回歸結果
為了增強本文結果的穩健性,本文改變對解釋變量的衡量方法,將上市公司法律風險作為啞變量處理。如果上市公司當年發生了違規事件,則值取1,反之,取0。
然后,分別對假設1和假設2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與實證分析的結論完全一致。
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了2006~2012年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的關系。本文用違規處分總數的平方根代替法律風險,并借鑒國外文獻,在回歸模型中加入了公司治理風險控制變量,模型考慮更加周全。本文還區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分別進行細分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和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并且這種關系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顯著,而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不顯著。穩健性檢驗結果與實證結果一致。這表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員在審計上市公司時,考慮了法律風險對于審計收費的影響,而且這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尤其明顯。這是因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比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有明顯的審計質量溢價,會更少地考慮法律風險對于審計收費的影響。
根據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建議:第一,上市公司需要在戰略層面注重法律風險的防范,將最終責任落實到管理層和治理層。上市公司需要制定良好的制度政策并營造互相監督的文化環境。全體員工需要提升法律風險意識,及時更新法律知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盡職盡責。第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員在審計的各個環節,需要考慮上市公司法律風險。針對評估的風險,審計人員要制定合理的審計計劃,并執行相應的審計程序,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1.蔡吉甫.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費用關系研究.審計研究.2007(3)
2.常健.論我國公司制度實踐的深層障礙.法商研究.2008(6)
3.馮延超,梁萊歆.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審計收費及非標準審計意見——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審計研究.2010(3)
4.翦繼志.公司法律制度的重大創新.當代法學論壇.2006(1)
5.李連軍,薛云奎.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聲譽溢價與審計質量的經驗研究.中國會計評論.2007(3)
6.李義貝.我國審計市場聲譽機制的運行現狀研究.特區經濟.2012(11)
7.林永堅,王志強.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更高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財經研究.2013(6)
8.劉斌,葉建中,廖瑩毅.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深滬市2001年報的經驗證據.審計研究.2003(1)
9.宋衍蘅,殷德全.會計師事務所變更、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來自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公司的證據.審計研究.2005(2)
10.唐偉杰.審計費用影響因素文獻綜述:中外實證文獻回顧.財會通訊.2013(6)11.伍利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中國會計評論.2013
12.伍利娜.盈余管理對審計費用影響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會計研究.2003(12)
13.朱小平,余謙.我國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實證分析.中國會計評論.2004(2)14.Meshari O. Al-Harshani,2008,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evidence from Kuwait.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July,685 - 696.
15. Paul J. Beck,2013, Litigation Risk and Audit Fees: The Impact of Qualitative Factor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1-61.
16.Tom Van Caneghem,2010,Audit pricing and the Big4 fee premium:evidence from Belgium.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February,122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