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鳳,尹魯強,何桂榮,張司蘭,高 燕
(璧山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2760)
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老年冠心病可行性及療效觀察
謝 鳳,尹魯強,何桂榮,張司蘭,高 燕
(璧山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2760)
目的 探討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老年冠心病的可行性和療效,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該科2014年1~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給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雙聯抗血小板每天1次治療,兩組患者用藥時間均為1年;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治療后不同時間段患者出血率和治療后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情況。結果 治療3、6、1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較同組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6、1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同組治療前有所降低,且觀察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出血率均較低,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7.32%)低于對照組(19.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優于單用阿司匹林,且出血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阿司匹林; 噻氯匹定/類似物和衍生物; 冠心病; 血小板/藥物作用; 可行性研究; 老年人
冠心病是因血小板活化、聚集導致心肌功能障礙、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臟病的一種臨床常見疾病[1]。目前,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尤以老年人居多,因冠心病具有高病死率的特點,對人類的生命造成較嚴重威脅[2]。在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藥物主要是抗血小板類藥物,但抗血小板類藥物容易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和增加出血風險,臨床報道以消化道出血和顱內出血為多見[3-4]。由于老年人血管的彈性減弱,容易導致出血,因此研究出老年冠心病患者長期、合理、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療方法是迫在眉睫的任務[5]。為探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老年冠心病的可行性及療效進行對照治療,本文選取本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4年1~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中男 23例,女 18例;年齡 61~86歲,平均(74.45± 4.02)歲。對照組中男20例,女21例;年齡62~87歲,平均(75.04±3.73)歲。排除標準:(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禁忌證者;(2)血液系統功能障礙、肝腎功能嚴重不全、心源性休克、腦梗死、陳舊性心肌梗死者;(3)需要接受支架植入術或血管造影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冠心病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阿司匹林(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00605)治療,每次75mg,每天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FF20130626)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每次75mg,每天1次;兩組均為口服治療,均持續用藥1年。
1.2.2 觀察指標 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6、12個月時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同時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出血率及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小板計數比較 治療3、6、12個月后,兩組患者血小板計數均比同組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兩組間血小板計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小板計數比較(±s,×109L-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小板計數比較(±s,×109L-1)
注:-表示無此項;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個月.83a.35a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比同組治療前有所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6、12個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 血小板聚集率治療前 治療 3個月 治療6個月 治療12個月觀察組對照組t P 0.26±0.08a0.31±0.01a3.971<0.001 41 41 --0.48±1.18 0.47±0.08 0.054 0.960 0.34±0.17a0.41±0.07a2.438 0.017 0.31±0.07a0.38±0.04a4.161<0.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3、6、12個月出血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出血發生率均較低,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3、6、12個月出血率的對比[n(%)]
2.4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心血管事件3例(7.32%),對照組8例(19.5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36,P<0.05)。
血小板的活化與聚集形成附壁血栓,影響心肌血流從而導致冠心病的發生。抗栓治療在冠心病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臨床上,抗血小板是治療冠心病較為常見的方法,其通過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來抑制冠心病的發生,從而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與病死率[6]。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臨床上冠心病抗血小板制劑的常見藥物,也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首選藥物。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可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7]。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機制為通過花生四烯酸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8]。有報道表明,75~150mg/g的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通過減少前列環素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9]。氯吡格雷是一種噻吩吡啶類藥物,是血小板受體的拮抗劑。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血管彈性差,容易出現出血的現象,且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腎功能衰退,故一般都采取保守治療。有研究發現,僅使用1種藥物保守治療常引起一些并發癥,如出血、腦卒中、甚至死亡[10]。有報道顯示,老年人長期使用治療冠心病的藥物比低齡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及不良反應,且若治療時出現出血,其比心肌梗死出血危險性還要高[11],因此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必須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并且還要考慮藥物的治療效果。研究顯示,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法一方面可將血小板數量降低到正常范圍內;另一方面可明顯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其能夠使冠心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12]。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老年冠心病效果優于單用阿司匹林,且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聯合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的雙聯劑量較為安全、有效且可行,其聯合應用有效降低了血小板計數、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也降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出血率。
[1]劉士福.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老年冠心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7):736-737.
[2]趙建秋,張志廣.雙聯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應用的不良反應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6):4699-4700.
[3]張偉,孫中華,米杰,等.三聯抗血小板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30天內的作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7):721-725.
[4]方華,張高峰,許澎,等.高齡冠心病患者藥物支架植入術后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出血并發癥分析[J].血栓與止血學,2013,19(6):245-247.
[5]劉培光,周智宏.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最佳療程[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3):404-407.
[6]黃輝.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安全性[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3):119-120.
[7]鄭若龍,陳新軍,錢惠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加用質子泵抑制劑對預后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9):1465-1467.
[8]熊日成,向定成,俞宙,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高齡患者介入治療后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的安全性研究[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3):196-199.
[9]董靜,韓寶華,牛鐵,等.高齡冠心病患者雙聯抗血小板長期治療的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48-4449.
[10]陳紀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循環雜志,2014,29(3):161-163.
[11]熱娜·艾山,黃建波.老年冠心病PCI術后長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3,5(4):419.
[12]楊兆宇,崔瑾.老年冠心病介入術后長期雙聯抗血小板治療135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0):2183-218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28
B
1009-5519(2015)09-1353-02
2014-11-30
2015-01-11)
謝鳳(1980-),女,重慶璧山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血管介入診療工作;E-mail:dick8782@126.com。
何桂榮(E-mail:9511466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