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萍,范紅敏,王明星,齊 婷,王 茜
(1.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河北唐山063007;2.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院,河北唐山063020)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
竇 萍1,范紅敏1,王明星2,齊 婷2,王 茜2
(1.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河北唐山063007;2.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院,河北唐山063020)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該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為糖尿病組,將其按照病程分為 A組(0~5年)22例、B組(>5~10年)22例、C組(>10年)24例。另選擇同期該院健康體檢者7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分析兩組患者雙側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及糖尿病組患者病程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結果 糖尿病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及斑塊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發生情況與病程密切相關,隨著病程的延長,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風險也會增加。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評價糖尿病患者頸動脈IMT及斑塊的大小、位置、回聲、穩定性方面有重要價值,可為糖尿病患者腦血管并發癥的早期防治提供參考。
超聲檢查,多普勒,彩色; 糖尿病,2型; 頸動脈; 動脈粥樣硬化; 血管疾病/并發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較快,糖尿病已經成為除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外第三大類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高達9.7%,可能已成為世界上患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1]。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尤其是腦血管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并且是人類致殘及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本研究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群頸部血管進行對比研究,探討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發生情況及糖尿病患者病程與頸動脈斑塊發生情況的關系,為臨床預防及治療糖尿病腦血管并發癥提供重要依據。
1.1 一般資料 按照WHO 1999年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選擇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內分泌科住院并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為糖尿病組。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32~85歲,平均(65.74±10.26)歲;病程2個月至25年,平均(8.63±6.28)年;空腹血糖值6.2~24.6mmol/L,平均(6.18±1.29)mmol/L。將糖尿病組按照病程分為A組(0~5年)22例、B組(>5~10年)22例、C組(>10年)24例。另選擇同期本院健康體檢者7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齡31~84歲,平均(62.53±9.45)歲;空腹血糖值小于5.6mmol/L,無心、腦血管疾病,無糖尿病病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儀器為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2MHz。患者取仰臥位,頭頸部盡量后仰,以充分暴露頸前部,并在檢查時偏向檢查側的對側。用高頻探頭分別檢測雙側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及頸內動脈顱外段,測量并記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塊大小、數目、回聲強度及是否有狹窄等。
1.2.2 觀察指標
1.2.2.1 頸動脈IMT測量 分別測量頸動脈分叉處后壁、分叉處近心端約2 cm頸總動脈后壁及分叉處遠心端約1 cm頸內動脈后壁。正常頸動脈壁二維超聲呈典型的三層回聲,IMT<1.0mm為正常;IMT 1.0~1.5mm為增厚。
1.2.2.2 頸動脈硬化斑塊測量 IMT>1.5mm,呈局限性、不規則的低回聲、等回聲、強回聲及混合回聲,并局部突入管腔,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血流充盈缺損。斑塊穩定性判斷:穩定性斑塊表面光滑,內部主要為強回聲(包括硬斑);不穩定性斑塊表面不光滑,形態欠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可為低回聲、等回聲或混合回聲(包括軟斑、混合斑)。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頸動脈IMT及斑塊發生率比較

表2 糖尿病組患者病程與血管受累情況及斑塊類型比較[n(%)]
2.1 兩組頸動脈IMT 及斑塊發生率比較 糖尿病組頸動脈IMT及斑塊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糖尿病組患者病程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比較 C組斑塊發生率(83.33%)明顯高于A組(40.91%)及B組(59.0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較A組及B組受累血管條數明顯增加,有多個斑塊的血管條數所占比例也顯著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檢測中,軟斑所占比例明顯高于硬斑及混合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糖尿病發病率日益增高,有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度較非糖尿病者高2~6倍[3]。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由于代謝紊亂而引起人體組織器官的一系列變化,從而引發多種并發癥,尤其是心腦血管并發癥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其發生機制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糖水平增高加速了蛋白質糖化終末產物的形成,導致血管內膜下的脂質發生異常沉積和變性,導致內膜平滑肌增生,隨后出現纖維化和動脈內膜增厚。進而局部會有脂質和復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積,最終形成斑塊、管腔狹窄,甚至血管閉塞[4-5]。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頸動脈IMT較對照組明顯增厚;頸動脈斑塊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大量研究證實,頸動脈IMT不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很高的相關性,而且可以預測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風險。隨著IMT的增加,腦卒中發生風險也增加[6-7]。有研究表明,IMT對腦卒中風險的預測作用要強于頸動脈狹窄程度[8]。高頻超聲對頸動脈IMT的檢測便捷,并且無創、重復性好,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實行頸動脈IMT超聲監測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的一大特點是對糖尿病患者病程進行了分組,對病程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發現隨著病程的延長,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風險也會增加,尤其是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頸動脈斑塊發生率明顯增高。同時,本研究中也發現,三組患者軟斑所占比例均較高,這一結果和其他同類研究結論相似[9]。
依據超聲聲像圖特點,頸動脈斑塊可分為硬斑、軟斑和混合回聲斑塊。硬斑呈不規則的強回聲,表面光滑,后方伴聲影或明顯的聲衰減,主要特點是斑塊內鈣化,成分是纖維組織及鈣化;軟斑回聲較低,邊緣不規則,成分主要是脂質;混合回聲斑塊介于硬斑和軟斑之間,具有二者的特點。硬斑為穩定斑塊,不會增加腦卒中風險;軟斑及混合回聲斑塊為不穩定斑塊,這類斑塊與斑塊內脂質成分、巨噬細胞的密度及斑塊內出血相關,增加了未來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近二十年來,國外開展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頸內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不僅在于動脈管腔的狹窄,更重要的是來自于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10-12]。高頻超聲檢查的優越性在于不僅無創傷、圖像清晰,而且可以通過超聲特點鑒別斑塊的穩定性,為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早期治療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IMT及頸動脈斑塊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且隨著病程的延長,IMT及頸動脈硬化斑塊發生率增高。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作為一種無創、簡便、比較普及的檢查方法,對糖尿病患者的頸動脈硬化情況,尤其是不穩定斑塊的評價有重要價值,可為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并發癥的防治作出貢獻,建議基層醫院對糖尿病患者早期實行定期篩查。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0):893-942.
[2]徐永革,周定標.頸動脈疾病與缺血性卒中[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3,19(3):238-240.
[3]KasaokiF,Kodama K.Risk appraisalchart forcoronaryheartdisease death-Lessons from Nippon DATA[J].JClin ExperMed,2003,207:463-467.
[4]徐志章,張愛宏.外周血管超聲彩色血流成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3-131.
[5]周君毅,劉玉山,甑永存.彩色多普勒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1,17(5):466-470.
[6]LorenzMW,MarkusHS,BotsML,etal.Prediction of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events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irculation,2007,115(4):459-467.
[7]Touboul PJ,EIbaz A,Koller C,etal.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and brain infarction:the Etude du ProfilGénétique de l′Infarctus Cérébral(GENIC)case-controlstudy.The GENIC Investigators[J].Circulation,2000,102(3):313-318.
[8]Spence JD,Hegele RA.Noninvasive phenotypes of atherosclerosis:similarwindowsbutdifferentviews[J].Stroke,2004,35(3):649-653.
[9]吳鳳蕓,張宇虹,蘇本利.高頻超聲檢測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8,30(4):360-362.
[10]AmosAF,McCarty DJ,ZimmetP.The risingglobalburden ofdiabetesand its complications:estimatesand projections to the year2010[J].DiabetMed,1997,14(Suppl5):S1-85.
[11]Paneni F,Beckman JA,Creager MA,et al.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athophysiology,clinical consequences,and medical therapy:partⅠ[J].Eur Heart J,2013,34(31):2436-2443.
[12]Van derWal AC,Becker AE,van der Loos CM,etal.Site of intimal rupture or erosion of thrombose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flammatory process irrespective of the dominant plaque morphology[J].Circulation,1994,89(1):36-4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36
B
1009-5519(2015)09-1370-03
2015-02-06)
竇萍(1973-),女,黑龍江牡丹江人,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及介入治療工作;E-mail:hongdou.1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