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紅,殷 麗,魏 娟,張麗梅,廖晚霞,羅 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州口腔病研究所/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140)
西吡氯銨漱口液對銅綠假單胞菌和MRSA的抗菌活性研究
王新紅,殷 麗,魏 娟,張麗梅,廖晚霞,羅 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州口腔病研究所/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140)
目的 檢測西吡氯銨漱口液對銅綠假單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規范,利用微量肉湯稀釋法以96孔板進行檢測。用加入不同稀釋度藥液的水解酪蛋白肉湯培養細菌,通過觀察不同孔內細菌生長現象判斷其抗菌效果。結果 0.1%西吡氯銨對MRSA抗菌效果較為明顯,絕大多數菌株最小抗菌濃度(MIC)為0.016mg/mL;而對銅綠假單胞菌抗菌效果差異較大,有些菌株MIC大于0.5mg/mL。結論 西吡氯銨漱口液對MRSA具有較好的抗菌效果,而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效果則相對較弱,且不同菌株之間差異較大。
西吡氯銨; 銅綠假單胞菌; MRSA; 微量肉湯稀釋法; 抗菌活性
西吡氯銨(CPC)主要成分為陽離子季銨化合物,屬于表面活性劑。目前,國內已有文獻報道,該制劑可吸附于口腔黏膜,對黏膜無明顯刺激作用,且無著色效應[1]。該制劑在國內外均屬非處方藥物,可應用于口腔衛生保健[2],初步研究證實其對口腔感染中常見的細菌和真菌如牙齦卟啉單胞菌、中間普氏菌、黏性放線菌和具核梭桿菌及白色假絲酵母菌等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3],但對臨床常見耐藥菌的抗菌作用方面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選取銅綠假單胞菌(含標準株)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含標準株)2種臨床常見耐藥性較強的菌株作為實驗材料進行研究。
銅綠假單胞菌為常見的機會性致病菌,該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也是天然耐藥菌,對常見的多種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藥性,易出現多重耐藥菌。該菌可引起傷口化膿性感染,是頜面部術后的常見感染菌,在腫瘤患者放療、化療之后易于引起口腔黏膜感染,還可導致敗血癥[4]。MRSA是常見的醫院內感染細菌,有較強的耐藥性,可引起局部化膿性感染、敗血癥及膿毒血癥等,容易在口腔中定植,進而造成感染[5]。本文以上述2種菌株的標準株及臨床分離株為實驗材料,對0.1%CPC漱口液的抗菌活性進行了測定。
1.1 材料
1.1.1 藥品 0.1%CPC漱口液(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31003),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欣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305096311),0.9%氯化鈉注射液(山東華信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531S02)。
1.1.2 培養基 營養瓊脂(北京奧博星生物公司,批號:20130707),水解酪蛋白(MH)肉湯(北京奧博星生物公司,批號:20140611),以上培養基均按說明書配制,并按規定條件121℃高壓蒸汽滅菌15min備用。
1.1.3 主要儀器設備 麥氏比濁管;大龍牌移液器(10、100、50~300μL 12道),96孔無菌細胞培養板及一次性無菌培養皿(直徑90mm),均購自北京博通生物試劑公司;中科美菱YC-300L冷藏柜,購自廣州深華公司;DNP-9300-BS-11電熱恒溫培養箱,購自上海和勤分析儀器有限公司;SpectraMax M5酶標儀,購自美國Molecular Devices公司。
1.1.4 實驗細菌 實驗所用菌株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羊城醫院檢驗科提供。銅綠假單胞菌標準菌株2株[CMCC(B)10110-ATCC27853],另有臨床分離株共計6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株CMCC(B)26003,臨床分離MRSA共計7株。以上各菌株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平板表面,37℃24 h培養后,挑取其菌苔以生理鹽水配成1×106cfu/mL的對應菌液備用。
1.2 方法 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的微量稀釋法,在此基礎上稍作改良,以96孔板培養細菌,根據細菌生長現象判定其最小抗菌濃度(MIC)。操作方法: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MH肉湯100μL,然后在第1行中加入100μL藥液,從第1行中吸取100μL混合液加入第2行,依次類推至第8行,待檢藥物等效濃度為1mg/mL,經遞倍稀釋得到2、4、8、16、32、64、128、256倍稀釋梯度。另單獨設置陰性對照,直接加入相應菌液,觀察生長現象作為對比。同時設立藥物2、4、8、16、32、64、128、256倍稀釋梯度,并以MH肉湯空白做為輔助對比。陽性對照孔每孔加入10μL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以上藥液和對照加樣完畢后,每孔加入1×106的對應菌液10μL,每種藥物做3次平行試驗,37℃24 h培養,酶標儀測定培養板600 nm波長下OD值,結合細菌生長情況判斷結果。
2.1 陽性、陰性及空白對照 經37℃24 h培養后,硫酸慶大霉素陽性對照孔中無明顯生長現象,陰性孔細菌對照中細菌生長良好,肉眼可見明顯渾濁,經酶標儀測定后,其吸光度與硫酸慶大霉素陽性對照孔差異明顯。藥物稀釋梯度各孔及MH肉湯空白孔中均無明顯生長現象。
2.2 銅綠假單胞菌抗菌實驗結果(含標準菌株) 銅綠假單胞菌標準菌株CMCC(B)10110的MIC為0.063mg/mL,ATCC27853的MIC為0.130mg/mL;臨床分離菌株中,株1和株3在0.5mg/mL時依然無明顯抗菌效果,株2和株6的MIC為0.031mg/mL,株4和株5的MIC均為0.016mg/mL。見表1。

表1 銅綠假單胞菌抗菌實驗結果
2.3 MRSA抗菌實驗結果(含標準株) MRSA標準菌株CMCC(B)26003的MIC為0.016mg/mL;臨床分離MRSA菌株中,株1、2、5、6的MIC均為0.016mg/mL,株3、4、7的MIC均為0.031mg/mL。

表2 MRSA抗菌實驗結果
有研究顯示,CPC是一種中性表面活性劑,可通過降低表面張力,增強細胞的通透性而抑制并殺滅細菌和真菌,不易受常見細菌耐藥機制的影響,因此具有較為廣泛的抗菌譜,對常見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具核梭菌、幽門螺桿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菌等均有一定抑制效果[6],可阻止口腔中牙菌斑的形成,還可阻止口腔感染中常見的真菌如白色假絲酵母菌、新生隱球菌等,對口腔真菌感染有較好的療效[7],特別是對白色假絲酵母菌所致感染治療效果優于聚維酮碘[8]。該藥物用藥后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目前除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味覺障礙外,無其他不良反應,對口腔正常菌群無明顯影響[9],因而在臨床工作中廣泛用于消毒處理。CPC為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其主要作用機制為降低表面張力,增強細胞通透性而抑制細菌的生長[3],國內外已有較多醫院在口腔臨床中使用該藥,主要用于抗細菌及真菌感染,作為口腔疾病的輔助治療藥物,還可用于日常口腔護理及口腔清潔。
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常見的創傷感染細菌,其中銅綠假單胞菌是醫院內感染常見菌,具有天然耐藥性,對多種抗生素不敏感,常在人體咽部定植,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極易引發感染。近年來在呼吸道感染中,由該菌所致病例比例逐年上升,其感染治療難度相對較大[10]。有研究顯示,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近2年的耐藥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而這些藥物均為臨床中抗銅綠假單胞菌常用藥物[11]。MRSA是臨床常見耐藥菌代表之一,其耐藥機制主要在于基因組中固有耐藥序列及耐藥質粒轉移,還有基因表達調控相關的耐藥及主動外排系統等。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目前MRSA已經成為醫院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該菌生存力強,易于在口咽部定植,可致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可能出現膿毒血癥等繼發感染,增加了治療難度[12]。
本研究結果顯示,0.1%CPC漱口液對多株銅綠假單胞菌和MRSA標準株、臨床株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對 MRSA抗菌效果較為顯著,絕大多數菌株為0.016mg/mL;而對銅綠假單胞菌抗菌效果差異較大,有些臨床菌株在0.5mg/mL濃度下依然無明顯抗菌效果。此結果與既往相關體外研究基本一致[3-4,7],說明CPC對MRSA有較好的抑制效果,用于臨床可有效抑制MRSA引起的相關口腔感染,對銅綠假單胞菌抑制效果較弱且有較大差異。有研究者認為,該結果與銅綠假單胞菌較為復雜的耐藥機制有關,該菌可通過細胞膜通透性降低、主動外排泵及鈍化酶產生等各種機制產生耐藥性[13],特別是細胞膜通透性降低,對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效果有顯著影響。MRSA的耐藥機制主要是染色體及質粒介導的耐藥、基因表達調控有關的耐藥和主動外排系統等[14],與銅綠假單胞菌有明顯不同,導致二者對表面活性劑的敏感性有顯著差異。因此,在口腔臨床中應對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相關感染時,應考慮采用其他消毒劑以達到理想效果。
[1]吳軍正,周威,劉斌,等.西吡氯銨含漱液對單純性牙齦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3,19(4):352-355.
[2]CortelliSC,Cortelli JR,Shang H,etal.Gingivalhealth benefitsofessential-oil and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mouthrinses:a 6-month randomized clinicalstudy[J].Am JDent,2014,27(3):119-26.
[3]吳辰,龔怡,楊圣輝.西吡氯銨體外抑菌實驗研究[J].北京口腔醫學,2013,21(6):329-331.
[4]徐麗麗,王國權,何君,等.4種漱口液對銅綠假單胞菌抑制效果的實驗研究[J].護理學報,2012,19(7):10-12.
[5] 王楓,計文韜,瞿洪平.氯己定口腔護理溶液預防MRSA感染效果觀察[J].醫院感染,2013,28(8):90-91.
[6]李孝權,肖曉蓉,朱珠,等.0.1%西吡氯銨漱口液的體外抗菌試驗[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14(6):361-362.
[7]李吉海,李春暉.西吡氯銨與聚維酮碘含漱液對口腔真菌性感染的臨床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9):143.
[8]林仁勇,鮑先握,陳懿.西吡氯銨與聚維酮碘含漱液對口腔假絲酵母菌屬感染的療效[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3):713-714.
[9]任進民.西吡氯銨含漱液致味覺障礙1例[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7):592.
[10]王文晶,黃茂,趙旺勝,等.下呼吸道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流行和耐藥現狀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10(3):33-37.
[11]郭潔,唐新寧,董亞靜,等.銅綠假單胞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4(2):273-275.
[12]Haque NZ,Zuniga LC,PeyraniP,etal.Relationship ofvancomycin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to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or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Chest,2010,138(6):1356-1362.
[13]齊志麗,段美麗,李昂.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研究現狀[J].山東醫藥,2014,54(4):83-86.
[14]楊長順,劉文恩.MRSA耐藥機制與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研究新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356-35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45
B
1009-5519(2015)09-1389-03
2014-09-20
2014-12-10)
王新紅(1976-),女,山東威海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牙周病及黏膜病學的醫教研工作;E-mail:wangxinhong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