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俊
(重鋼總醫院腫瘤科,重慶400080)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晚期腫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分析
陳華俊
(重鋼總醫院腫瘤科,重慶40008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數字單雙號的模式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研究組(綜合性護理),各34例。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情況。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疼痛緩解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晚期腫瘤患者,給予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對提升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整體護理; 腫瘤; 疼痛; 鎮痛; 生活質量
疼痛屬于惡性腫瘤(癌癥)中最為常見的伴隨癥狀,其在整個病程中表現的疼痛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晚期腫瘤患者則遭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1]。疼痛不但會對晚期腫瘤患者的身體造成巨大的損害,同時也會對其精神產生巨大的壓力,再加上晚期腫瘤患者本身心理狀況非常糟糕,導致其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2]。鑒于此,本院自2011年開始采用綜合性的護理干預緩解晚期腫瘤患者的疼痛,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齡45~78歲,平均(56.3±9.8)歲;病程4~27個月,平均(10.4±4.2)個月;肺癌晚期29例,腸癌12例,食管癌6例,胃癌5例,乳腺癌5例,其他惡性腫瘤晚期11例。采用數字單雙號的模式將入選的6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4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45~77歲,平均(57.2±8.7)歲;病程4~26個月,平均(9.8±3.9)個月;肺癌晚期14例,腸癌7例,食道癌3例,胃癌2例,乳腺癌3例,其他惡性腫瘤晚期5例。研究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46~78歲,平均(56.1± 9.2)歲;病程6~27個月,平均(10.1±3.7)個月;肺癌晚期15例,腸癌5例,食管癌3例,胃癌3例,乳腺癌2例,其他惡性腫瘤晚期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1 心理護理 惡性腫瘤的治愈機會渺茫,尤其是已經步入到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更認為自身沒有希望治愈,導致其在對待治療方面過于消極[3]。這就需要廣大護理人員切實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重塑信心,正確應對疾病。(1)為患者構建一個安靜、舒適的病房。(2)開展心理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在日常生活中將患者當做自身的朋友、親人一樣對待,通過親切、和藹的態度來關心患者,通過向患者講解晚期惡性腫瘤成功治愈的案例,進一步激發其生存欲望,使得患者能夠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4]。(3)護理動作要盡可能保持輕柔,以此來減少疼痛對患者造成的刺激。(4)當患者情緒過于抑郁,護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掌握導致患者抑郁的因素[5],同時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患者感受到關懷[6]。(5)對患者采用支持性的心理護理,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當采用誠懇、熱情的態度以及樸實、科學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在對話中暗示患者病情有所改觀,通過暗示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7]。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仔細、耐心地傾聽患者的意見,對于患者的需要應當盡可能給予滿足,使得患者更加相信護理人員,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2.1.2 止痛劑的選擇 根據WHO推薦的三階梯止痛法,遵循階梯止痛的原則,當一階梯止痛藥(消炎、鎮痛藥)無效時再采用麻醉藥物進行止痛。對于每個階梯,都可依照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增加一定的藥物進行輔助,輔助藥品需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一般與止痛藥品進行聯合使用能夠獲得更佳的止痛效果。護理人員必須密切關注患者疼痛出現及持續的詳細時間,掌握每一個患者的大致疼痛規律,給予個體化的鎮痛處理,爭取通過提前給藥,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8]。預防性的疼痛止痛藥主要途徑包含灌腸、皮下、肌肉、舌下含服及口服等。
1.2.1.3 物理止痛 護理人員可以采用刺激疼痛對應的健側或者刺激四周的皮膚來進行止痛,具體的止痛途徑包含涂抹清涼止痛藥、按摩、采用不同溫度來進行刺激,或采用65℃的熱水袋放于濕毛巾上面進行疼痛位置熱敷,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止痛成效。
1.2.1.4 放松護理 通過全身保持松弛的狀態,能夠有效阻斷疼痛造成的反應。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具體的方法,通過閉上眼睛,進行呵氣、嘆氣,之后進行緩慢的腹式呼吸、屈髖屈膝平臥以及腹肌與背肌放松,也可以使患者處在安靜、通風的環境當中進行緩慢的深呼吸,使清新空氣能夠完全進入到患者肺部,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通過打太極拳、看笑話、看小品、看書報及聽音樂等方式,也可以讓患者閉上眼睛回憶自己高興的事情,以此來轉移患者的疼痛感。
1.2.1.5 鎮痛治療相關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遵醫囑正確的用藥是能夠有效控制疼痛,避免其進入擔心鎮痛藥的不良反應及成癮性而不愿意用藥的認識誤區。教會患者疼痛評估方法,應用數字評分法以1~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劇痛。如果患者感到疼痛不適,應及時告訴醫護人員,給予及時正確的鎮痛處理,將疼痛控制在4分以下。
1.2.1.6 家屬的積極配合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因面臨死亡,對親情的依賴顯得比較突出,特別希望得到家屬及社會的心理安慰和支持。護理人員需關注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鼓勵家屬多關心照顧患者,最好能讓其最親近和信任的人陪伴在旁,有利于患者心情舒暢,緩解疼痛。
1.2.2 鎮痛效果評定 完全緩解:患者沒有疼痛感;部分緩解:患者仍存在較為輕微的疼痛感,但可以忍受;輕微緩解:患者疼痛感有所緩解;未緩解:患者疼痛感沒有變化,仍需完全依賴止痛藥品。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緩解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情況比較[n(%)]
當前,隨各種惡性腫瘤發病率的持續增加,癌性疼痛成為了醫護人員不能忽視的問題[9]。疼痛不僅影響病患的身體,更是給患者的心理套上巨大的枷鎖。這就要求對患者實施疼痛護理應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同時著手進行“三位一體”的整體護理,這是對當前醫護人員角色轉變與護理水平提出挑戰[10]。為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疼痛護理服務技能,醫院應定期安排護理人員參加疼痛管理講座,通過組織“授課、進修、外出學習”等多方面渠道強化醫護人員疼痛管理意識,準確掌握癌性疼痛的評估方法,在連續準確的疼痛評估基礎上嚴格遵守WHO制定的三階梯止痛原則實施相應疼痛護理措施[11]。針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于其疼痛控制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護理人員不但要認真關注患者的癥狀與疼痛,通過正確的評估與科學的止痛處理,同時還應當給予患者整潔、安靜的病房,通過加強心理疏導,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使得患者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提升其治療依從性,保證其晚期階段的生活質量,使患者舒適、安詳地度過這段時間。
本研究中,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患者疼痛緩解的有效率顯著優于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的患者。提示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緩解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疼痛癥狀,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趙繼軍,邱彩鋒,周玲君.上海市醫護人員癌痛管理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3):206-208.
[2]董俊英.心理護理對癌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4,34(9):123-124.
[3]吳艷紅.循證護理對腫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10):1181-1183.
[4]汪海峰.老年惡性腫瘤患者MNA-SF營養評價和SF-36生活質量評價[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0(3):129-131.
[5]周玲君,邱彩鋒,李雪玉,等.上海市癌痛控制現況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2):25-27.
[6]丁玥,楊萍,孫麗秋,等.北京市30家醫院住院癌癥患者疼痛及控制狀況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82-283.
[7]張曦,陳幸華.生物治療——血液腫瘤治療的新模式[J].重慶醫學,2010,39(14):1785-1786.
[8]汪暉,徐蓉,黃海珊.護理人員疼痛管理相關知識及態度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0,25(11):8-10.
[9]楊萍,劉瑋,孫麗秋,等.晚期腫瘤病人疼痛控制狀況及其生活質量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13-16.
[10]章淑芳,趙麗,趙筱英,等.綜合護理干預聯合嗎啡應用對晚期腫瘤患者爆發痛的效果觀察[J].西部醫學,2014,26(9):1244-1245.
[11]章建英.護理干預對減輕晚期腫瘤患者爆發痛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9):68-6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49
B
1009-5519(2015)09-1397-03
2014-11-02
2014-12-20)
陳華俊(1974-),女,重慶大渡口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ninnin0202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