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瓊
(岳陽縣人民醫院兒科,湖南岳陽414100)
舒適護理在兒科靜脈滴注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程 瓊
(岳陽縣人民醫院兒科,湖南岳陽414100)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兒科靜脈滴注中的護理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該科住院并接受靜脈滴注治療的13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例。對照組給予兒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舒適護理,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發生差錯和糾紛事件均少于對照組,而臨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靜脈滴注治療的患兒中應用舒適護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護理差錯和糾紛事件的發生,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護理工作; 護士病人關系; 兒科護理學; 輸注,靜脈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臨床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自身感受及表達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治療時配合較差,這使護士不僅要及時了解患兒情況,同時也要充當家屬與患兒溝通的橋梁[1]。靜脈滴注作為兒科治療與護理中不可或缺的操作技術,有近80%的患兒在治療時均需要靜脈滴注治療,但是患兒因疼痛引發恐懼常會拒絕靜脈滴注治療,出現哭鬧、緊張以及掙扎的情況,嚴重影響了臨床穿刺成功率[2]。本院在兒科靜脈滴注患兒中采用舒適護理并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兒科行靜脈滴注治療的患兒13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2~7歲,平均(4.26±1.01)歲;呼吸系統疾病36例,消化系統疾病24例,其他8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2~7歲,平均(4.17± 1.02)歲,呼吸系統疾病38例,消化系統疾病23例,其他7例。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措施 (1)對照組:給予患兒兒科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接診、執行醫囑及巡視等臨床護理操作。(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兒舒適護理,措施如下。①為患兒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墻壁上張貼貼畫、擺放兒童畫冊、播放兒童歌曲及動畫片等形式改變病房的氛圍,保證空氣清晰、光線柔和,室內溫度維持在21~25℃,濕度維持在60%左右,屋內光照不宜太強烈,防止對患兒眼睛產生刺激。②做好心理舒適護理,靜脈滴注前護士要以微笑、溫和的語氣并通過撫摸和贊揚與患兒建立情感,采用“勇敢”、“漂亮”、“聽話”等贊美詞語夸獎患兒,讓患兒有一種榮譽感,靜脈滴注時可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激勵患兒,爭取配合,護士要多和患兒進行接觸,給予更多的撫摸和擁抱,面帶笑容,讓患兒保持愉快的心情。③做好與家長的溝通疏導,及時爭取家長的信任與協作,交代可能出現的問題,耐心解答家長存在的疑慮,提高治療依從性。④強化臨床護理操作,在選擇血管時要注意保護,一般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有計劃地選擇穿刺血管,如果靜脈滴注時間較長要選擇上肢手靜脈,盡量選取橈側血管,由于尺側神經相對豐富,對疼痛的敏感性強,因此要盡量避免選取;選取家長易看護、患兒不易拉扯部位進針并固定好,采用自制小紙板并墊上紙巾讓患兒感到舒適;護士在穿刺前用暖手袋保證手的溫度升高后再接觸患兒,防止溫度過低刺激患兒;拔針時動作要輕柔,此階段患兒容易產生緊張情緒,護士要采取語言贊美、鼓勵患兒,盡量減少患兒疼痛感,拔針后要按壓5min,不可搓揉。⑤靜脈滴注過程要巡視患兒,及時調整患兒不正確的體位,在巡視過程中向家長介紹疾病的健康知識,解答家長疑慮,讓患兒和家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1.2.2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兒靜脈滴注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服務期間發生差錯和糾紛事件情況。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的方式從醫療技術水平、臨床護理服務等方面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差錯和糾紛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護理差錯發生率和糾紛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差錯和糾紛發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49 5,P=0.015 6)。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兒童患者是醫院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和主觀情緒的支配。由于患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此在靜脈滴注時疼痛和環境的陌生都會讓患兒產生恐懼、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造成患兒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血管發生收縮,增加了護士操作的難度[3-4]。以往臨床上人們對兒科靜脈滴注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只需要將藥物注射到患兒體內即可,但隨著現代醫學服務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患兒家長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這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了挑戰。舒適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臨床護理模式,通過提供高效、創造性、個體化的臨床護理服務為患兒提供舒適和人性化的病房環境,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監測靜脈滴注不良反應等,增強患兒在靜脈滴注過程中的舒適感,滿足了患者對于健康生活的更高要求,追求了生理、心理與社會和諧統一的境界[5-6]。
本院對行靜脈滴注治療的患兒開展舒適護理服務,通過高效、創造性、個體化的臨床護理服務為患兒及家長提供舒適的護理,注重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兒在靜脈滴注過程中的舒適感[5]。首先,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的病室環境,患兒來到病房后由于人員的流動性較大,環境嘈雜,增加了患兒的心理負擔與恐懼感,而溫馨的環境可以減少患兒的陌生感,通過墻貼、動畫等方法保證患兒心理上的愉悅,讓患兒在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7-8]。其次,注重加強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由于靜脈滴注屬于侵入性的操作,一般患兒常無法接受,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通過言語鼓勵讓患兒有優越感,通過疏導、健康教育等方法消除家長的顧慮,讓患兒家長做好可能出現各種情況的心理準備,避免慌張,緩和醫患緊張的氣氛,通過同家長的溝通交流、細心地將靜脈滴注過程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問題交代清楚,對家長的疑惑給予耐心的解釋,讓家長充分地理解并配合臨床操作,提高了患兒的依從性[9-10]。第三,護士要強化臨床護理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靜脈滴注過程應加強巡視,密切注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比如對患兒血管的選擇和固定,由于患兒血管較細滑,自制能力較差,無法很好地配合,因此選擇穿刺部位要挑選患兒不易扯脫、家長容易固定的部位,手背靜脈穿刺患兒要選擇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和第三掌骨頭的三角區域,這一部位皮膚薄、神經少,血管較粗,因此可以降低穿刺的疼痛感;采用四肢靜脈滴注要根據患兒大小使用自制小紙板進行固定,可在紙板與手腕間墊上紙巾,讓患者感到舒適;再比如在護理過程中要對患者開展精細化護理服務,加強巡視,觀察患兒情緒變化,協調患兒調整舒適的體位,叮囑家長要耐心看護患兒,及時指導;在靜脈滴注結束時拔針前向患兒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讓患兒保持精神放松,先慢后快將漂浮狀態針頭拔出,血管壁盡量保證不受損傷,在針尖離開血管壁要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簽沿著血管方向按壓穿刺部位,使用透明膠帶紙粘貼并按壓5min,減少患兒疼痛感的出現。本研究顯示,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護理差錯和糾紛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臨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舒適護理能夠降低患兒及家屬的焦慮和緊張,減少護理糾紛發生,提高臨床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兒科靜脈滴注中采用舒適護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護理差錯和糾紛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吳慕玲,林佳玲,李哲明.兒科門診輸液的細節護理及效果觀察[J].廣東醫學,2013,34(13):2120.
[2]屠麗萍,周春英.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兒科輸液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4):639-640.
[3]張玲.患者輸液過程中常見護理投訴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86-87.
[4]朱金雁.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輸液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A):42-43.
[5]陳清.優質護理服務對兒科輸液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3):103-104.
[6]吳雪梨.兒科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1X):280-281.
[7]郭慧芳.細致化護理在兒科輸液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323-324.
[8]陶立蓉.兒科輸液患兒100例舒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8(24):21-22.
[9]黃孟旭,曾艷,黃麗芳.護理干預措施在門診兒科輸液室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0):183-184.
[10]劉談俊.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研究,2012,26(6C):1684-168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50
B
1009-5519(2015)09-1399-03
2014-10-05
2014-12-27)
程瓊(1980-),女,湖南岳陽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兒科護理工作;E-mail:10332051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