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婭,余友霞,黃 萍,周已焰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400013)
品管圈對提高產科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效果分析
陳 婭,余友霞,黃 萍,周已焰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400013)
目的 探討品管圈對提高產科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效果。方法 該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開展品管圈活動,選定“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為活動主題,對科室護理人員手衛生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制訂相應對策并組織實施,分析干預前后手衛生依從性變化。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4個月后,本科室護理人員手衛生總執行率由37.1%上升至71.7%,其中“接觸患者前后”、“接觸不同患者之間”、“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和“進行無菌操作前”這4項的洗手率較活動前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采用品管圈干預能增強護理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值得推廣應用。
交叉感染/預防與控制; 護理人員; 衛生保健質量; 洗手; 品管圈
醫務人員手部的污染與醫院內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與暴發流行最重要、最簡便的措施之一[1]。衛生部的一項調查顯示,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在50%以下,尤其以接觸患者前和患者之間的手衛生依從性更低[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持續質量改進的運作方式,已不斷融入醫院細節管理中。為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本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開展QCC活動,對護理人員手衛生進行為期4個月的持續質量改進,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選擇產科護理人員31人,均為女性;年齡24~49歲。職稱:主管護師7人,護師 11人,護士 13人;學歷:碩士 1人,本科 12人,大專17人,中專1人;護齡:1~5年13人,>5~10年10人,>10年8人。
1.2 方法
1.2.1 成立QCC活動小組 小組由12名圏員組成(以自愿報名的方式產生圈員),設圏長1名,負責QCC活動的組織與策劃,護士長為輔導員,負責監督。通過頭腦風暴法產生12個圈名,通過圈員評分,“呵護圈”得分最高,圈名確定為“呵護圈”并設計圈徽。
1.2.2 選定主題 采用QCC活動主題矩陣表,從可行性、迫切性,圈員能力、上級政策等4個維度進行評價,每個維度以1~5分計算。按照主題選定方法,“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成為本次QCC的主題。
1.2.3 制訂活動計劃 QCC活動周期為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制訂QCC活動計劃進度表。
1.2.4 手衛生現狀把握 由指定圈員按照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標準,每天負責數據收集,統計未洗手的次數和正確洗手的次數,通過改善前柏拉圖得出結論,“接觸患者前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接觸不同患者之間”是三項重點改善項目;護理人員9項洗手指征的總洗手率為37.1%。
1.2.5 目標設定 科室護理人員現洗手率為37.1%(現況值),“接觸患者前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接觸不同患者之間”的累積百分比為74.4%(改善重點),圈能力為71.2%。根據公式: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計算出目標值為56.75%。即通過品管圈活動,將全科護理人員的9項洗手指征的洗手率提高到56.75%。
1.2.6 原因分析 經圈員討論得出導致科室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為護理人員手衛生知識缺乏,認識不足,病區手衛生設施配備不完善,手衛生管理機制不健全。
1.2.7 對策實施
1.2.7.1 理論培訓 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手衛生理論培訓,培訓內容為手衛生的概念、重要性,洗手指征、衛生手消毒的原則、手衛生與醫院內感染的關系,通過培訓,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手衛生意識[3]。
1.2.7.2 操作培訓 進行六步洗手法操作示范,要求人人熟練掌握并進行考核。
1.2.7.3 增加手衛生設施 針對病區內缺少洗手設施,加之工作繁忙,跑回洗手池洗手浪費時間、增加工作量,且洗手后手濕,無干手紙等因素,科室在治療車、病歷車、病房走廊及每間病房門口都懸掛速干手消毒劑,并張貼溫馨提示,供醫生、護士進病房査房、操作時行速干洗手,提高工作效率[4]。毛巾擦手換成一次性紙巾擦手[5],改變醫護人員洗手后在白大褂上擦干的不良習慣。在每個洗手池旁以海報形式張貼洗手指征及“六步洗手法”示范圖,時刻提醒大家正確洗手。
1.2.7.4 建立手衛生監督考核制度 加強對手衛生依從性的監督管理,并予不合格者相應的經濟處罰。
1.2.8 評估標準 參照 《WHO醫療機構手衛生指南》和《醫護人員手衛生規范》標準[6]。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QCC活動前后護理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比較
2.1 QCC活動前后護理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比較 經過4個月的QCC活動,QCC活動前洗手率為37.1%,QCC活動后洗手率為7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QCC活動前后護理人員手衛生目標達成率比較 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本研究中目標達成率=(71.7%-37.1%)/(59.7%-37.1%)=153.1%。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本研究中進步率=(71.7%-37.1%)/37.1%=93.2%。
2.3 QCC活動前后護理人員的變化 通過QCC活動,圈員的責任心、自信心,積極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熟練掌握了QCC手法,增強了溝通協調能力及團隊凝聚力,見圖1。

圖1 QCC活動前后無形成果雷達圖
3.1 醫務人員手衛生的重要意義 近些年,世界各國對手衛生都高度重視,WHO呼吁,手衛生應成為全球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的重點防御措施[7]。WHO指出,與醫療保健相關的感染通常通過醫務人員的手接觸患者而傳染病菌,直接或間接經手傳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醫院內感染的30.0%[8]。醫院內感染不僅危害患者的生命,延長住院時間,而且還會給患者和醫院造成巨大損失[9]。有研究表明,醫務人員雙手的帶菌數平均每分鐘增加16 cfu/cm2,接觸患者、處理呼吸道、體液、傷口、一般護理診療等操作后,手上污染的細菌量為103~105 cfu/cm2,換藥后細菌量為109 cfu/cm2[10]。另有研究表明,醫務人員洗手前,手部帶菌率100.0%,洗手后為30.4%,因此控制好醫務人員手的衛生有利于降低醫院內感染率[11]。2009年,WHO發起了“拯救生命洗凈雙手”全球宣傳活動,呼吁全球衛生保健工作者通過保持手部衛生的行動來減少細菌傳播,改善患者健康。加強醫護人員的洗手消毒工作能夠有效降低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搞好醫護人員的手衛生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的重要措施。
3.2 QCC對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效果 QCC是指同一個工作場所的個體,為了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自發組成一個小團體,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及全員參與方法持續不斷地對工作現場進行改善與管理[12]。這次QCC活動將“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作為主題。從表1可以看出,QCC活動的3個重點改善項目包括“接觸患者前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接觸不同患者之間”均有明顯提高,其中“接觸患者前后”、“接觸不同患者之間”還高于設定的目標值。本研究中當重點原因改善后,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由37.1%上升到71.7%,提示本次QCC活動的開展是成功的。通過反復多次、形式多樣的手衛生知識培訓,提高了護士手衛生知識水平和洗手意識,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指征和方法,規范了手衛生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手衛生監督管理體系,保證洗手效果,確保醫療安全,為科室創造了良好的手衛生氛圍,減少了患者之間、患者和醫務人員之間交叉感染的風險,改善了患者健康。此外,本次活動的每個階段圈員都積極參與,通過收集數據、繪制柏拉圖、魚骨圖,找出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的特性要因、針對要因擬訂對策并實施、效果確認和制訂標準化流程等一系列過程,充分調動了護士參與管理的意識和工作積極性,用智慧解決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了圈員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實現了全面、全員、全過程參與質量管理,是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醫院質量管理水平和醫院服務品質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廣應用。
[1]李衛光.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09,9(6):19-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J].中華醫學感染學雜志,2009,19(12):1.
[3]艾細榮.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與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4):1.
[4]王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6):111.
[5]谷曉嵐.醫務人員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757-1760.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T313-2009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7]吳清麗,張霞.兩種洗手方法消毒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119.
[8]Kurlat I,Crral G,Oliveira F.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 in Argentina[J].Hosp Infect,1998,40(2):149-154.
[9]黃小花.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61-163.
[10]謝萍.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J].醫學信息,2014,27(2):52-53.
[11]Larson E,McGinly KJ,Foglia A,etal.Handwashing practiced and resistance and density of bacterial hand flora on two pediatric units in Lima,Peru[J].Am JInfectControl,1992,20(2):65-72.
[12]汪四花,林芬,沈國霞.品質管理活動在病房用藥安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60-6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52
B
1009-5519(2015)09-1403-03
2014-11-12
2015-02-02)
陳婭(1981-),女,重慶渝中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產科臨床護理工作;E-mail:cq.dcx@163.com。
余友霞(E-mail:10136584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