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庭,李 俊,姬文宇
(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陜西 商洛 726000)
商洛市“三品一標”產業發展優勢、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董自庭,李 俊,姬文宇
(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陜西 商洛 726000)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介紹了商洛市發展“三品一標”的優勢條件,針對產業發展和認證過程中存在重數量增長,輕質量管理,生產者管理粗放,標準化水平亟待提高,基地管理存在隱患,證后監管仍需加強,急功近利思想普遍,品牌創建意識不強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宣傳培訓、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優選基地生產環境、加快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開展質量安全追溯、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和培育“三品一標”品牌等促進商洛市“三品一標”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三品一標;認證;發展優勢;研究對策
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區,境內自然環境良好,生物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具備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以下簡稱“三品一標”)的優越條件[1]。依托地域資源優勢,商洛市制定了“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思路,2013年提出“山地農產出商洛”的發展戰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致力于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積極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為發展“三品一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地核桃、蔬菜、茶葉、馬鈴薯等一大批農產品獲“三品一標”認證或登記保護,但在認證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生產管理粗放、品牌意識不強、投入品監管不嚴、基地管理不規范、認證效益不明顯、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等問題[2]。筆者結合多年的“三品一標”工作經驗,分析了商洛市“三品一標”產業發展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發展對策,以期為“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提供參考。
1.1 認證產品初具規模
商洛市結合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建設,注重特色農產品打造,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2003年率先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8年登記保護了第一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丹鳳核桃。轄下7縣區全部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縣環評,形成了“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商洛模式”,并在陜西省推廣。目前,全市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24個;綠色食品11個、有機食品12個;登記農產品地理保護產品9個,“三品一標”認證(登記)面積1.28×105hm2,產量37.08萬t,獲證產品逐步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轄區內“三品一標”已由相對注重發展規模進入更加注重產品質量的新時期,由樹立品牌進入提升品牌的新階段[3]。
1.2 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商洛“三品一標”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產品種類豐富,涵蓋種植、養殖、水產品3大類20多個品種,主導產業核桃、板栗、香菇、肉羊、土雞、土豬、高山蔬菜和木耳等“商洛八大件”已經初具規模,生產基地逐步擴大,品牌效應逐漸凸顯。目前擁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6家,市級龍頭企業89家,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4個、著名(馳名)商標24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秦嶺泉茗、天竺山仙茗等14個茶葉企業品牌于2014年入駐北京馬連道茶葉街,認證產品紛紛進入西安、北京等地大型超市,農產品品牌效應初步顯現,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4]。
1.3 證后監管逐步規范
按照“嚴格審查,嚴格監管;稍有不合,堅決不批;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的24字方針,監管部加大了對認證主體的檢查力度,從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檔案的建立,到生產過程、產品的包裝銷售,實行“一對一”、“一對多”全程監管;增加認證產品的抽檢頻次,推行產地準出證明,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年檢,保障產品質量;聯合農業綜合執法部門,定期對認證產品的包裝標識進行檢查,杜絕不合格產品上市[5]。商洛市“三品一標”產品的證后監管逐步走向規范。
2.1 生態環境優越,適宜發展“三品一標”
商洛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南北交匯的氣候條件和復雜的地理環境條件,造就境內生物種類繁多,農林特產260種以上,中藥材1 100種以上,素有“秦嶺藥庫”之美譽。境內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錢河、乾佑河和旬河,匯入長江流域的流域面積達1.67萬km2,水資源總量居陜西第3位。商洛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62.3%[6]。該地致力于加快農業生態示范市建設,積極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廣有機肥、沼渣沼液應用技術,有效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受傳統耕作方式的影響,農藥、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量少,農業面源污染小,原生態的生產環境保護良好。豐富的生物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為發展“三品一標”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2.2 產品種類豐富,品牌優勢逐步凸顯
商洛市中部發展核桃、食用菌、土雞、蔬菜、大櫻桃產業,南翼主抓茶葉、板栗、魔芋、油茶,北翼主攻馬鈴薯、核桃、生豬的產業發展思路,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逐步形成了以核桃、板栗、茶葉、馬鈴薯、生豬和土雞等為主的6大無公害農產品聚集帶和食用菌、水果、小雜糧、白山羊等無公害產業板塊,打造了商洛核桃、鎮安大板栗、孝義灣柿餅、洛南豆腐干、商洛泉茗、華茂肉雞、山陽九眼蓮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7]。2010年9月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商洛市“中國核桃之都”稱號;鎮安、洛南縣分別被命名為“板栗之鄉”“、核桃之鄉”,2014年商南縣被命名為第四屆“中國名茶之鄉”,生產的“秦露”牌金絲綠茶、“栗鄉緣”象園霧芽茶、“博匯”核桃軟糖、金絲源核桃油等9個產品被省政府認定為“陜西省名牌產品”,遠銷西安、河南、湖北、廣東、上海等地,顯現出良好的品牌帶動效應。
2.3 制定獎勵政策,推進產業健康發展
為推動商洛市“三品一標”產業健康發展,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決定對完成無公害農產品整縣環評的縣區,一次性獎勵2萬元;對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獎勵5萬元/個;新認定“三品”基地每個獎勵2 000元/個;新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分別獎勵2 000、3 000、4 000元/個,實施產業政策扶持。各縣區也相繼出臺了獎勵政策,丹鳳縣建立了1 000萬元農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洛南、商南、柞水等縣也制定了獎勵辦法。扶持政策的支持,有效推動了“三品一標”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全市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43個,登記地理標志產品9個,“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持續走在全省的前列[8]。
2.4 監管機制初步形成,保障體系日益完善
商洛市率先提出“政府負總則,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被陜西省農業廳肯定為“商洛模式”,經各級部門努力,市、縣、鎮、村三級四層監管體系已經形成“;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有機構、有人員,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掛牌成立,7縣區執法大隊人員、裝備日臻完善,產品證后監管逐步規范;市、縣、鎮三級均設立了檢驗檢測機構,配備檢測儀器設備,企業、基地、超市設立自律性內檢室,農產品產地準出監測常態化;依據監測結果,結合農業投入品管控、使用情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為各級監管部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9]。同時,市農業、林業、水務部門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為“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2.5 開展質量追溯,提升產品影響力
借助陜西省優質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對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產品,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追溯產品上市后,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10]。山陽縣追溯產品——優質有機綠茶、紅茶遠銷西安、蘭州、澳大利亞等地大型超市和商貿公司,在銷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價格較往年明顯上漲;鎮安縣有機茶葉產品追溯的開展,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知名度,特別是在北京、西安等地的專營店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在2014年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第三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活動中,商南縣開展質量追溯的“秦園春”牌皇茶、“雙山”牌秦嶺泉茗榮獲特等獎,“雙山”牌商南綠茶榮獲一等獎。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詳細了解產品的生產狀況,“三品一標”追溯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
3.1 重數量增長,輕質量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的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逐步成為品牌產品入市的“通行證”,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的“金名片”。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生產者越來越重視產品的認證。但由于傳統“重數量,輕質量”的觀念尚未改變,生產經營者和管理人員普遍重視產量,盲目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對產品質量重視不夠,產品到期換證缺乏積極性,目前有效期內的產品保持在190個左右。此外,由于生產者品牌意識淡薄,不注重包裝,滿足于當地銷售,產品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目前,全市注冊農產品商標383件,中國馳名商標僅“金絲源”1件,陜西省著名商標23件、涉農產品僅9個,由于忽視認證產品品牌的創建,“三品一標”產品的價格優勢未充分顯現,影響了該市“三品一標”的健康發展。
3.2 生產管理粗放,標準化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地域條件限制,商洛目前機械化作業難度大,仍以單戶分散種養為主,企業+基地+農戶、企業+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發展形勢多,種養殖規模小,且目前農村剩余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生產者責任心不強,重視眼前效益,缺乏長遠發展理念。農業投入品購買使用檔案不全,記錄不規范,生產過程中,未嚴格執行生產操作規程,標準化生產技術亟待提高[11]。此外,受短期利益影響,放松投入品和生產過程監管,甚至與實際生產操作脫節,不規范使用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導致部分產品有害物質超標,使廣大消費者對“三品一標”產品持有疑慮,影響了認證產品的公信力,勢必導致價格優勢下滑。
3.3 基地管理存在隱患,證后監管仍需加強
“三品一標”產品獲證后,申報者在生產中放松了自我約束與自我監管;由于體系不健全,體制機制尚未理順以及人力所限,執法部門難以實施全面監管。例如農業投入品,雖嚴格規定要定點購買,但是部分生產企業、基地為貪圖便宜,從外地大批量購買農藥,甚至私下購買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部分基地仍然存在安全隱患。獲證產品用標不規范,“有標不用、無標冒用、隨意盜用”等現象十分普遍[12],導致消費者無法識別,嚴重影響了獲證產品的公信力,難以實現優質優價。
3.4 急功近利思想普遍,品牌創建意識不強
“三品一標”獲證農產品從生產到證后監管,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包括產地環境、投入品購買使用、生產過程管控、產品上市前的包裝,直至標識的規范使用,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部分生產者急功近利,放寬產品質量標準,某些經營者誠信意識不強,魚目混珠,產品品牌易受到影響。如洛南縣“洛塬豆腐干”,多年前就因口感好、品質優,打入西安等外地市場,但隨后許多私人小作坊紛紛仿效,產品質量跟不上,自毀品牌失去了市場。此外,生產者的品牌創建意識不強,大多滿足于本地市場,缺乏“抱團發展、聯手經營”理念,不重視產品宣傳推介、文化內涵挖掘和產品包裝,致使商洛一些優質的農產品尚未形成品牌。
4.1 加強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向生產企業、基地、農民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宣傳,提高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人員分級培訓,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增強擔當意識,推動“三品一標”健康發展;強化生產基地人員的培訓,牢固樹立“生產者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增強他們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品牌創建意識,提高種植、養殖業質量安全技術水平。
4.2 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把好質量源頭
切實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控,將監管關口前移,發揮鎮級監管站的基礎作用,落實“一對一”監管,完善產地準出制度,確保信息暢通。農業綜合執法部門對農資經銷門店、生產基地、示范園區農資庫房全面開展排查,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規定,對不符合規范的要全面整改,對違規銷售的嚴厲查處。進一步健全農(獸)藥銷售登記備案制度,對高毒農藥實行定點經營,建立購、銷臺帳,推行“處方制”,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投入品的濫用。
4.3 注重基地生產環境,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
新申報的“三品一標”生產基地,要嚴格按照產地環境要求標準選址;對已經獲證的基地,要定期開展產地水質、土壤、大氣等環境質量監測,確保產地環境符合生產條件。認真開展現場檢查,對投入品、生產管理、質量控制措施和檔案記錄等環節進行詳細檢查,對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按要求開展年檢,逐步淘汰不符合認證規范的產品,提升政府公共品牌的公信力。組織技術骨干,深入生產基地,加強對基地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指導,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嚴格生產過程管理,提高基地管理者和生產者的素質,提高標準化生產技術普及率[13]。
4.4 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培育農產品品牌
多年來的認證工作表明,選擇基礎條件好,具有突出特色和優勢的農產品開展認證,品牌效應提升快,生產企業積極性高,認證效益明顯、連續性強。生產過程中,投入品管理規范,檔案記錄完整,質量安全意識強,注重品牌建設。因此要結合當地生產實際,充分利用市場調節機制,積極培育“三品一標”產品品牌。同時,要加強認證產品的證后監管,定期開展質量抽檢,對不合格產品及時下架處理,并剖析原因;強化對標識的監管,嚴厲查處違規用標行為,只有嚴格市場監管,嚴查假冒偽劣產品,嚴查違規用標行為,才能真正維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設立“三品一標”專柜,引導企業建立誠信經營網絡評價體系,制作、播放企業安全生產專題片;制定和完善質量追溯管理制度,開展產品質量追溯,為農產品建立唯一識別的“身份證”,讓消費者全面了解生產過程,增強消費者信心,培育“三品一標”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農民收入[14]。
[1] 郭素霞,郭會芳,郎建玲,等. 河南省新鄉市發展“三品一標”的舉措與成效[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5):21-22.
[2] 丁永華. 對云南省“三品一標”發展的思考[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6):15-17.
[3] 董自庭,高 林,李 楓,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商洛模式”探討[J]. 湖南農業科學,2013,(7):88-91.
[4] 盧海燕,梁 穎,白洪武,等. 農產品產業鏈“一體化”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J]. 江西農業學報,2011,23(10):179-182.
[5] 劉新錄. 我國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的突破方向及當前任務[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2):5-8.
[6] 商洛概況-資源[EB/OL]. [2014-05-20]. http://www.shangluo.gov.cn/ slgk.jsp?urltype= 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42.
[7] 高 林,董衛玲. 商洛山區綠色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 陜西農業科學,2014,60(1):70-73.
[8] 張菊芳. 關于改進揚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考[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1):68-71.
[9] 董自庭.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工作探討[J]. 農學學報,2014,(5):78-81.
[10] 李圣軍,孔祥智. 蔬菜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2):13-19.
[11] 周云風,張利國.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現實困境和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6):57-62.
[12] 殷 艷,金 山. 構建農產品標識補貼制度的思考[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2):50-52.
[13] 王 寧,陳 松,錢永忠,等. 農業標準化的作用評價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4):32-36.
[14] 高 芳. 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1):34-36.
(責任編輯:夏亞男)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ree Products and One Indication”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hangluo
DONG Zi-ting,LI Jun,JI Wen-yu
(Shangluo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angluo 726000, PRC)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een food,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ree products and one ind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 of Shangluo city to develop“three products and one indication”, and 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ertifcation. For example, manufacturers emphasizes the quantity increase rather tha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ers is extensive; the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urgently; there are hidden troubles in base management; the supervision after the certifcation should still be enhanced; short-sighted concept is common; and there is little consciousness of building brands. In allusion to the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ree products and one indication” industries in Shangluo city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and training, enhancing the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inputs,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of preferred bases, speeding up the popularization of stand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moting the market to play its role of regulation, and cultivating “three products and one indication” brands.
three products and one indication; certifc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research for countermeasures
F304
B
1006-060X(2015)08-0104-04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32
2015-07-06
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項目(2010304)
董自庭(1974-),男,陜西商洛市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