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棟(沈陽建筑大學,遼寧 沈陽 110168)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帶動下,工業生產以及建筑施工等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單一材料逐漸無法滿足其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聚合物材料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聚合物材料的處理中,相關學者以聚環氧乙烷等作為改性劑,采用水萃法對聚合物載體的表面進行包埋改性,但是這種方式對于改性劑的相對分子質量依賴性大,若改性劑的相對分析質量較低,會隨著溶脹劑流出,影響實際效果。對此,本文提出了一種以兩親性硬脂醇聚氧化乙烯基醚作為改性劑,以干燥退溶脹方式進行包埋改性的方法。
(1)原料 聚丙烯薄膜(PP 薄膜);兩親性硬脂醇聚氧化乙烯基醚(AEO),聚氧化乙烯的聚合度為4,8,16 及35,;二甲苯、四氫萘、丙酮等分析純。
(2)包埋改性 將9%的AEO 改性劑融入相應的溶脹劑內,在115℃的改性劑溶液內,將聚丙烯薄膜浸泡15min,進行表面溶脹和包埋改性。然后,取出聚丙烯薄膜,室溫環境干燥48h,對其進行表面退溶脹。使用清水洗滌聚丙烯薄膜,取出表面的改性劑,干燥后,就可以得到包埋改性表面。
(3)表征方法 利用JSM-5900 電子顯微鏡對薄膜進行觀察,設置場壓為15kV,表面預噴金;以NEXUS670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對表面的化學組分進行分析,設置波數范圍為400~4000cm-1,分辨率2cm-1;接觸角測試選擇DSA-100 型接觸角測量儀,測試時間為10s,取五次測試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1)表面溶脹 聚丙烯薄膜為半結晶性聚合物,一般需要在回流溫度下,以半極性溶液溶解。想要使其達到表面溶脹,需要降低處理溫度或者溶劑化能力。將二甲苯或者四氫萘與環己酮混合,以形成的混合溶劑對聚丙烯薄膜表面進行處理,可以實現表面溶脹。其表面溶脹效果與溶劑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只有適中的溶劑化才能為包埋改性提供相應的場所,溶劑化能力可以采用溶度參數進行半定量化。四氫萘的溶度參數為19.4MPa1/2,與聚丙烯薄膜的17.2 MPa1/2差距適中,因此純四氫萘就可以取得良好的表面溶脹和改性效果。而二甲苯的溶度參數為18.0MPa1/2,溶劑化能力強,需要與20%的非溶劑環己酮混合后,才能取得較高的效果[1]。
(2)兩親性分析結構 以兩親性AEO 作為改性劑,其中的疏水段可以與聚丙烯集合,對AEO 分子進行規定,親水段則能夠提供表面親水性。在包埋改性過程中,AEO 會隨溶脹劑進入溶脹表面,與PP 鏈處于溶液共混狀態。當溶脹劑去除時,與PP不相容的PEO 段也會同時分離,親水的PEO 鏈會遷移到PP 薄膜表面,提供親水性。AEO-4 的PEO 聚合度最小,相分離能力也最弱,無法取得理想的親水改性效果,而AEO-35 等的相分離能力有所增強,但是由于疏水段較小,同樣無法取得理想的親水改性效果。與之相比,親疏水適中的AEO-8 改性劑能夠取得最佳的親水改性效果。
(3)表面退溶脹 在相關研究中,多以溶劑萃取法去除溶脹劑,但是這種方法僅僅適用于大分子改性劑。對于一些小分子改性劑,可以采用干燥退溶脹的方法,實現相應的包埋改性。以FT-IR 以及接觸角法,對真空干燥退溶脹和丙酮萃取退溶脹的表面改性效果進行對比分析,能夠證明該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表面包埋與涂覆 在室溫環境下,將PP 載體進入到AEO-8 的80%二甲苯-環己酮混合溶液中,能夠在避免表面溶脹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表面涂覆處理。無論是包埋表面還是涂覆表面,在清洗前,其接觸角均為0,顯示出良好的親水性。而以水清洗后,包埋表面保持了一定的親水性,涂覆表面則完全失去了親水性。這種結果表明,兩親性AEO 對于PP 表面的包埋改性,并非簡單的物理吸附作用。在溶脹環節,AEO 會伴隨著溶脹劑進入PP 表面溶脹區域,與PP 鏈共混,而當溶脹劑被除去后,AEO 的PEO 段會與PP 發生相分離,從而賦予其表面親水性,而硬脂醇段則會與相容的PP 鏈結合,對AEO 改性劑進行固定[2]。
綜上所述,本文以兩親性AEO 作為改性劑,通過表面包埋改性的方式,對聚丙烯表面進行了親水改性。實踐證明,在經過80%的二甲苯-環己酮混合溶液進行溶脹處理后,溶脹層位于PP 表面的無定形區。在聚合度為4,8,16,35 的AEO 改性劑中,AEO-8 的親疏水平衡適中,能夠取得最佳的親水改性效果。
[1]譚小春.兩親性分子在聚丙烯薄膜表面的包埋及親水改性[D].南京工業大學,2011.
[2]黃玨欣,郭浩飛,黃健,王曉琳.兩親性分子在聚丙烯表面的包埋及親水改性[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