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銀華,陳紅亞,房金鉞
(大豐區新豐鎮農技中心,江蘇大豐224171)
大豐區大麥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岳銀華,陳紅亞,房金鉞
(大豐區新豐鎮農技中心,江蘇大豐22417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調整,粗糧比重增加,啤酒市場需求量大,畜禽產品銷售量高,大麥的市場前景大為改觀。為發揮大麥生產優勢,提高產量,增加效益,分析目前大豐區大麥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依次提出了相關發展對策。
大麥;存在問題;主要對策;標準化生產;訂單生產
鹽城市大豐區地處沿海,全區總耕地面積8.5萬hm2,東部棉旱糧地區過去主要以麥后栽棉為主,西部里下河地區以麥、稻兩熟為主。大豐區大麥生產歷史悠久,在夏熟作物中比重較大,1987年大麥種植面積達到3.4萬hm2,進入21世紀初,一直穩定在1.7萬hm2左右,產量平均400kg/667m2上下。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近幾年大麥生產逐步萎縮。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大豐全區大麥種植面積只有1萬hm2左右。經分析,導致本地大麥面積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效益不高。在夏熟作物生產中,由于國家對小麥實行保護價收購,而大麥主要受市場因素制約,生產大麥的產值要比小麥低400元/667m2左右。
2)茬口布局改變。過去大麥條播套種棉花,而現在受農村勞動力影響,外出務工增多,種田成本高,棉花價格連年下跌,導致農民不再愿意種植棉花,改為夏熟純作小麥,秋熟純作玉米的茬口,減少了大麥的種植面積。
3)商品性較差。二棱大麥作為啤酒工業生產的原料,對色澤、蛋白質標準要求高,而本地大麥千家萬戶生產,管理技術不一,烘干設備缺乏,大多依靠自然晾曬,一旦成熟遇到連陰雨,容易出現霉變。為此,啤酒廠一般選擇從國外進口大麥,價格便宜、質量好,而本地大麥受氣候因素和栽培管理影響,都以飼料銷售為主。
2.1區域優勢
大豐區位于江蘇省中部鹽城市東南,北緯32°56′~33°36′,東經120°13′~120°56′,東瀕黃海,自然條件非常優越,遭受自然災害的頻率小,屬于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1],適宜喜溫作物生長,更是啤麥生產的理想地帶。從土壤結構看,大豐區土壤質地介于砂壤與輕壤土之間,有機質含量為2.13%,高于其它地帶1.15%,土壤空氣孔隙度不低于18%,耕作土層厚度20~25cm。多年實踐證明,啤麥生長早發和早衰的特征顯著,前期培育早大壯苗、促分蘗,后期早衰,有利于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有效控制醇溶蛋白含量,充分提高麥芽的浸出率。
2.2技術優勢
2.2.1大豐區新技術的推廣能力強。全區有10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專門從事大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涉及12個鄉鎮。新豐鎮農技中心參與的2011—2013年的“沿海啤酒大麥優質高產技術集成應用與產業化開發”曾獲農業部豐收獎三等獎。
2.2.2品種優勢。鹽城市農科院具有較強的啤麥新品種研發力量,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每2~3年都能推出1~2個當家的新品種,為大豐區啤麥的生產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2.3生產水平高。啤麥在大豐區種植20多年,經過農技一條線的技術人員的試驗、示范與推廣,總結出了一套優質高產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特別是大麥全程化控技術和后期節氮增效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把該區啤酒大麥的生產水平提高了一個新的臺階,平均產量達400kg/667m2,高產田塊達450kg以上,處于全省領先水平。
2.3運輸優勢
大豐區東瀕黃海,現建有國家一類港口——大豐港,目前已建成3期碼頭(30萬t級),新長鐵路、沈海高速穿境而過,徐大高速直通大豐港,疏港航道建成運營,鎮、村公路網絡十分完善,水路運輸相當便捷,有著其他省份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2.4產業優勢
大豐區啤麥加工能力較強,現有專門從事啤麥麥芽、啤酒加工企業5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在該區所建的生產工廠是其6個子公司之一,年生產能力50萬t,該公司啤酒產銷量與綜合效益,連續13年名列江蘇省同行業第一,大富豪啤酒更是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啤酒業中唯一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產品[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得到調整,粗糧比重增加,啤酒市場需求量大,畜禽產品銷售量高,大麥的市場前景大為改觀。同時,在夏熟生產中,大麥成熟早,收獲期比小麥提前10~15d,有利于后茬作物安排,提升了大麥種植的比重。為發揮大麥生產優勢,提高產量,增加效益,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選擇優良品種。大豐區大麥生產主要是以套種為主,適宜推廣矮稈抗倒、早熟性好的品種,如近幾年推廣的“蘇啤系列”品種深受廣大種植戶的喜愛,成為大豐區啤麥生產的主推品種。
2)抓好啤麥的標準化生產。針對1990年代大豐區生產的啤麥商品品質不高,但是成本卻偏高的實際情況,該區現重點推廣啤酒大麥優質高產技術的集成應用。首先,通過舉辦農民培訓班、講座及“12316”農技信息平臺、發放“明白紙”和科技入戶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其次,動員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指導生產,使農戶重點抓好適期播種及合理運籌肥料,特別是對氮肥用量的指導,要按照氮肥前移,控制中期氮肥使用,避免后期偏施的原則,以及采取合理化控防倒、綜合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關鍵措施。做好督查工作,為保證質量,專門設立舉報電話,對不按照規范化生產的個別農戶進行登記,按好、中、差3個等級進行評定,確保品質檔次的提升[2]。
3)實行訂單生產,凸現規模效應。該區一個鎮重點推廣一個啤麥品種,以形成標準化生產、發揮規?;a優勢,同時實現訂單生產、預約生產,徹底改變以往農戶品種多、亂、雜的現象,使農戶的效益最大化,推動該區啤麥生產的持續發展[3]。
4)發展多用途的大麥品種。在鞏固發展啤麥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大麥的綜合利用,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隨著該區養殖業的強勁發展,選擇產量高、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大麥品種作為飼料加工,為加工企業提供優質的原料;二是為適應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針對越發關注養生的人群,重點在生產麥片、麥仁和大麥茶等品種與加工上做文章,并不斷在深加工中創品牌謀發展[2]。
[1]周海天.大豐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應對措施[J].硅谷,2011(14):45-45.
[2]房金鉞,王新華.大豐市大麥生產歷史、現狀和發展[J].大麥與谷類科學,2005(4):7-10.
[3]孫文銘.機制創新助推夏糧生產新突破[J].中國農墾,2010(8):47-48.
2015-08-05
岳銀華(1972—),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E-mail:dffqnk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