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英,劉志萍,包海柱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所,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啤酒大麥新品種“蒙啤麥4號”選育與栽培技術
張鳳英,劉志萍,包海柱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所,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蒙啤麥4號(原代號08pj-36)是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育成的啤用型大麥新品種,該品種經過系統的株系選擇、品系鑒定、品系比較、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具有早熟、高產、穩產、綜合抗性強、釀造品質好等特點,本文主要介紹蒙啤麥4號的選育過程與栽培技術。
蒙啤麥4號;啤酒大麥;農藝性狀
2001年,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大麥課題組以“2001-146品系”作為母本,以“美鮑麥”作為父本,進行雜交,獲得雜交種子,同年在云南加代獲得F2代種子;2002年春播F2代株系進行單株選擇;2003年春播F3代14行株系,當年選擇單株與株系“208813-509”復交,收復交種子43粒,同年秋天南繁復交F1代,選擇單株7株;2004年春播復交F2代7行,選擇優良單株5株;2005年春播復交F3代5行,選擇6類單株31株;2006年春播復交F4代6類株系31行,經株系淘汰后入選10行(各成一系),并于2007年春播該株系,經田間評比最終入選4個株系;2008年將該4個株系提升到品系鑒定試驗,其中品系“08pj-36”表現了早熟、高產、穩產、綜合抗性強、釀造品質好等優點。在2009—2012年相繼參加內蒙古大麥區域試驗及生產示范。2014年5月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蒙認麥2014001號”,定名為蒙啤麥4號。
蒙啤麥4號為早熟、春性二棱皮大麥,其生育期75~85d。幼苗株型表現直立習性;地上莖節5節,株高70~95cm,穗長4.8~6.2cm,株型緊湊,葉片深綠色且上沖;旗葉長12.4cm,寬0.6cm,成株7片葉。蒙啤麥4號穗型為長穗形,單株平均有效穗數為2~4穗。主穗粒數為19~25粒,籽粒飽滿呈橢圓形,千粒重42~55g;單株平均粒重4.13~8.94g。
經中國發酵工業研究院等權威機構測定,蒙啤麥4號籽粒蛋白質含量12.5%~13.2%,麥芽浸出物(絕干)79.3%~80.8%,庫爾巴哈值41.0%~42.0%,糖化力250~276wk,α-氨基氮183~196mg/100g,上述指標達到國標麥芽品質標準。
經室內及田間抗病鑒定,蒙啤麥4號中抗條紋病及根腐病。
5.1區域試驗
2009—2010年,蒙啤麥4號參加內蒙古大麥區域試驗,試驗分東、中、西部布點,2年共布點10個點次,對照品種為蒙啤麥1號。
2009年參試品種13個(包括CK),4點次3增1減,蒙啤麥4號平均產量504.02kg/667m2,比對照蒙啤麥1號增產20.6%,平均生育期81d,比對照早熟5d。
2010年參試品種11個(包括CK),6點次3增3減,蒙啤麥4號平均產量380.8kg/667m2,比對照蒙啤麥1號增產4.5%;平均生育期80d,比對照早熟3d。兩年區域試驗蒙啤麥4號平均產量442.41kg/667m2,較對照平均增產12.55%。
5.2生產試驗
2011—2012年,在巴彥淖爾市、錫盟太仆寺旗、呼倫貝爾牙克石市同時進行生產試驗,對照為蒙啤麥1號,2011年3點蒙啤麥4號平均產量315.6kg/667m2,比對照平均增產1.4%;2012年3點蒙啤麥4號平均產量328.0kg/667m2,比對照平均增產21.3%;2年6點次平均產量321.8kg/667m2,比對照平均增產11.35%,平均生育期78d,比對照早熟5d。
6.1種子處理
播種前選用種衣劑拌種,防治麥田金針蟲危害;用13.3%抑霉唑水劑按種子重量0.03%拌種或用6%福戊唑干粉種衣劑按種子重量0.15%拌種,以防治大麥條紋病、根腐病。采用20.6%丁硫-福美雙-戊唑醇懸浮種衣劑+50%辛硫磷乳油,藥種比為(1+0.3)︰100拌種,防治大麥條紋病、根腐病。
6.2播種期
內蒙古西部和中部地區3月20日―4月20日播種,東部地區5月5日—6月10日播種。
6.3播種量
水澆地15.0~17.5kg/667m2,旱地18.0~20.0kg/667m2,行距10~15cm。
6.4施肥
磷酸二銨15.0~18.0kg/667m2+尿素5kg/667m2作基肥,水澆地澆頭水時追施尿素5.0~10.0kg/667m2。
6.5田間管理
1)澆水、追肥:水澆地在大麥2葉1心到3葉1心澆頭水,并追施尿素5.0~10.0kg/667m2,全生育期澆2~3次水。
2)化學除草:預防雙子葉雜草,在分蘗后期采用20%苯磺隆粉劑8.0g/667m2+72%2,4-D丁酯乳油30mL/667m2+有機硅2mL/667m2對水15.0kg/667m2進行莖葉噴施。預防野燕麥、稗草、狗尾草等單子葉雜草,在分蘗后期采用20%苯磺隆粉劑8.0g/667m2+72%2,4-D丁酯乳油30mL/667m2+6.9%大驃馬乳油70mL/667m2+有機硅2mL/667m2對水15.0kg/667m2進行莖葉噴施。
3)蟲害防治:蚜蟲、黏蟲、草地螟幼蟲3齡前,選用40%樂果乳油、藍科、阿維辛、啶蟲脒、中保蚜、滅掃利等殺蟲劑,進行莖葉噴施。
蠟熟末期及時割曬、脫粒,當籽粒含水量≤13%時清選、包裝入庫。
蒙啤麥4號適應性廣,適宜氣溫≥10℃活動積溫1800℃以上地區種植,在內蒙古西部黃灌區巴彥淖爾市可進行麥后復種育苗向日葵或育苗角瓜、打籽西葫蘆等,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
2015-07-30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CARS-05);內蒙古自治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內蒙古農牧業創新基金項目(2013CXJJN05)。
張鳳英(1959—),女,研究員,主要從事大麥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E-mail:zfy 200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