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部,吉林 長春130024)
黨的執政能力主要包括黨在經濟發展、民主建設、文化發展、和諧社會建設和國際關系處理方面的能力,十八大以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并取得了務實成績。新一屆中央政府在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高度重視群眾路線建設,高度重視社會民主建設,新的執政理念為我國保持科學穩定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特別是一系列圍繞黨的自身建設的新舉措,使黨在國家高速發展的同時,能夠冷靜地放慢腳步,審視黨在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于凝聚黨的戰斗力、增強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分別從領導調研、會風、文風、出訪、警衛、報道、著作、勤儉節約八個方面進行了務實規定,內容既涉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又涉及各級黨政領導和普通黨員,八項規定的出發點都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落腳點都是密切聯系群眾[1]。通過八項規定可以透射出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務實執政理念,八項規定是在十八大召開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臺的第一項規定,該規定立足黨內、面向群眾,始終保持以群眾為基礎,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八項規定所傳遞出的執政新理念既沒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性思想,也沒有令人振奮的數據,但是卻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審視黨的作風[2]。八項規定條條傳遞務實信號,領導外出調研減少隨從,取消群眾迎接,縮小與群眾的距離,減少對群眾的正常生活的影響;會風和文風的改變,使新聞報道更加低調求實,避免浮夸風氣的產生;出訪的從簡,將務實之風傳遞到中資機構、海外留學生,提高了國家的務實形象;撤銷警衛、減少領導的不必要活動報道、加強領導著作的管理等,都對領導作風提出了務實要求,將領導的重心和精力都轉移到為人民服務上來;理性勤儉節約則從黨的自身做起,為全國人民樹立良好榜樣,對理性看待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建設成果、踏實奮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樹立新形象。
2013年4月19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1年左右的時間在全黨展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明確指出教育實踐活動將從政治局常委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全面展開。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群眾是黨的執政基礎,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才能保證黨的執政地位不動搖,只有堅持走群眾路線,才能保證黨的執政方向不動搖,只有加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充分發動群眾監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因此,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是中國共產黨從新時期國家建設現狀出發,面對新時期黨的自身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下定決心刮骨療毒,堅持黨要管黨,堅持從嚴治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北省委民主生活會,聽取河北省委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使省部級干部能夠坦誠地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能夠誠實地揭露他人存在的問題,只有將黨的內部問題充分暴露,才能徹底根除黨的病根。面對河北省委民主生活會提出的各種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態度,并明確指出發現問題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根本。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有條不紊,從黨中央到基層黨委,既有批評與自我批評,又有問題整改過程,在群眾中引起了極大反響,群眾感受到從嚴治黨帶來的新變化,進一步增強了對黨的執政的擁護。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要加強黨與群眾的聯系,更要加強黨的自身紀律建設,中國共產黨成立90 多年來,黨員隊伍發展迅速,據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黨員總人數已經突破8 500 萬人,龐大的黨員隊伍如果沒有嚴格的組織紀律,很可能會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因此,十八大之后我國加強了黨的組織紀律建設。十八大之后中央巡視組在全國進行了三輪巡視工作,有效肅清了黨內紀律,對各行政機關領導干部敲響了警鐘。中央巡視組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任組長,受中央委員會直接管理,主要面向省部級干部進行巡視。巡視制度是我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舉措,在中央巡視組長人選方面,主要選擇推出一些年齡70歲左右的正部級干部,巡視組組長實行動態調整機制,隨機對不同的省市進行巡視,有效杜絕了裙帶庇護嫌疑。中央巡視組不僅對各省市領導巡視,還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監督,2014年的第三輪巡視工作中,中央巡視組加大了巡視力度,同時注意加強對紀檢干部的監督,包括中紀委第四室主任魏健在內的紀檢干部都受到了嚴厲審查。中紀委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勢,在其網站征求網友意見,請網友曬一曬身邊的黨政干部作風問題,從而以更加公開透明的方式增加了社會監督。十八大之后黨在紀律檢查方面的系列組合拳,有效地嚴明了黨的紀律性,獲得了群眾的一片好評。
十八大以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針對黨的作風問題建設不斷亮出利劍,中央八項規定從政治局帶頭做起,為全體黨政領導干部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但是通過中紀委網站曝光的各地違法八項規定的案例可以看到,新形勢下黨政干部腐敗方式更加隱蔽,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增添了新困難。
第一,社會新發展導致腐敗新花樣。十八大明確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對今后一段時間全國全黨的奮斗目標更加明確,十八大的召開是在我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穩定發展基礎之上而召開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豐碩成果,使我國的經濟水平實現了質的提升。在新的物質經濟催生下,腐敗的方式也實現了與時俱進,購物卡、會員卡等行賄手段更加隱蔽,免費住房、免費開車、免費旅游等腐敗方式更加形式化,僅僅按照原有的反腐思維很難根除腐敗毒瘤,迫使政府在改革中不斷創新作風建設手段。
第二,裙帶腐敗更加突出。十八大以來通過對一系列腐敗案件的調查發現,當前的腐敗已經由個體腐敗向裙帶腐敗轉變,一個人的腐敗能夠牽連出一個腐敗網絡,這種腐敗新形勢更加嚴峻,如果裙帶腐敗繼續發展下去,有可能導致審查難度增大,替罪羊數量增多,腐敗毒瘤根深蒂固等,迫使政府在反腐力度上敢于亮劍、果斷亮劍。
十八大以來我國基層政府的群眾關系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不斷有網站曝光基層政府的行政不作為現象,基層政府在群眾關系方面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基層政府重視政績忽略群眾根本利益。我國基層政府在經濟建設中過度重視政績指標,甚至以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去搞政績,突出表現在大量賣地創造財政收入,民生基本工程投資少開工慢,重視經濟指標破壞環境指標,土地、環境、民生問題等都是與基層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基層政府的政績觀犧牲了群眾利益,必然導致基層矛盾突出,導致地方群體事件、上訪事件不斷發生,嚴重影響了黨的基層形象,破壞了國家大政方針的基層落實,使基層政府逐漸失去了群眾凝聚力。
第二,基層政府管本主義拉大與群眾的距離。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進沂蒙、走邊疆、訪蘭考,一系列活動都向外界傳遞黨群關系的重要性,并多次提出黨的好干部必須是人民的好公仆,然而當前我國的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卻在不斷拉大。一方面基層領導干部主動走到群眾中間的行動少了,另一方面群眾對基層干部的信任降低了,如果基層黨群關系持續惡化,必將威脅到黨和人民的魚水關系,對黨的執政基礎構成威脅。
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制度在震懾省部級領導干部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既說明了黨從嚴治黨的決心,也說明了地方政府組織紀律渙散的嚴重性。2014年中央巡視工作組第三輪巡視開始不久,媒體就爆出了河南政府工作人員攔截上訪群眾的消息,從鄉鎮到地市的各層工作人員都“埋伏”在巡視組駐地周圍,攔截當地的上訪群眾,此現象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地方政府紀律監督的公開透明公平性不足[4]。如果地方政府紀律監督監察公開透明,群眾就不會舍近求遠到巡視組上訪,因此,通過群眾上訪現象恰恰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地方政府紀律監督的公開透明公平性不足,從而失去了群眾對紀律監督的信任。
第二,地方政府組織紀律監督的有效性不足。地方政府的黨政機關具有很強的地方色彩,一方面地方政府領導長期在當地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希望家丑外揚,或者已經形成了所謂的“潛規則”,地方政府紀律監察機關不能有效地發現問題,導致地方政府組織紀律不強。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首先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從制度和體系上形成完善的長效機制,才能始終保持黨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5],因此推動巡視長效機制加強處罰力度,是未來切實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有效措施。
第一,擴大巡視輻射面積。十八大以來我國巡視制度已經覆蓋全國,但是巡視的密度和力度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擴大巡視輻射面積的前提是保證巡視的時間和效率,2014年中紀委負責人稱要逐漸形成三輪巡視機制,我國地域面積廣闊,要達到有效的巡視效果,必須增強巡視的創新性,增加巡視組的數量能夠從根本上增強巡視的力量,明確巡視的目標能夠提高巡視的效率,網絡監督和巡視相結合,能夠提高巡視的針對性,地方巡視和中央巡視相結合,能夠加大巡視的密度。
第二,加強巡視處罰力度。我國目前巡視工作主要包括問題查找、問題整改兩個方面,要提高巡視的效果還要不斷加強巡視的處罰力度,對于巡視中查出的問題,既要快速查辦,更要治標治本,充分實施問責機制,對問題當事人要嚴厲處罰,對問題主管部門和主管領導要加大問責力度,通過巡視工作提高主管部門和主管領導的危機感,間接促進地方政府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一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在基層政府與群眾關系方面,仍然需要改變基層政府的政績觀,加強群眾的話語權,使基層政府和群眾之間形成服務與約束的關系。
第一,創新基層政府績效考核機制。減少對基層政府的經濟指標績效考核,增加對基層政府的群眾滿意度績效考核,使基層政府的工作完全由群眾去評價,從而增強基層政府對群眾的服務力度,加強基層群眾對政府的約束力度,使行政管理向行政服務過渡,只有群眾的意見獲得重視,群眾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才能化解,政府的決策才能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
第二,重視重大問題群眾意見傾聽。加強與基層群眾之間的關系必須重視群眾的意見傾聽,傾聽群眾心聲既要重視聽證制度,又要主動下基層聯系群眾,因此,要繼續加大基層領導與群眾的聯絡機制[6],實行市縣鄉三級政府共同聯系機制,使基層群眾同時接受三級政府的服務,并及時將問題反映到三級政府,避免單層政府對群眾問題的輕視和忽略。
黨的組織紀律建設關系到黨的執政穩定性,所以要充分依靠群眾,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根據社會發展新形勢,不斷創新黨的組織紀律建設方式。
第一,加大網絡監督力度。新的社會形勢下網絡監督的威力已經不言而喻,近年來網絡監督揭露的各類腐敗案件層出不窮,未來加強網絡監督力度既要保證共鳴言論自由,又要避免造謠誣陷,所以要求紀檢部門要增強網絡檢舉的分辨能力,將網絡監督形成制度化和體系化,對網民的監督要獎罰清晰,對于檢舉有功的群眾要注意保護和獎勵,對于惡意造謠的群眾要追究其法律責任,使網絡監督平臺成為快速高效的紀律媒介。
第二,加大基層紀律培訓。當前我國基層政府違法亂紀行為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基層領導干部的組織紀律觀念不強,所以加大基層政府的紀律培訓可以從思想上提高基層領導干部的紀律意識。在基層紀律培訓方面,要堅持案例培訓與理論培訓相結合,通過對典型案件的分析和黨的組織紀律的講解,增強基層領導干部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基層干部感受到紀律就是高壓線,動必亡,使黨的組織紀律在基層干部中形成堅固牢籠,提高領導干部對權力的尊重。
十八大以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創新手段層出不窮,既聯系了群眾,又加強了黨的作風紀律建設,新一屆黨中央向群眾傳遞了務實的執政理念。但是面對社會發展新形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從改革中創新、從創新中改革,以果斷的勇氣和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堅定不移地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力度。推動巡視長效機制是對十八大以來黨的作風建設的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是未來很長時間內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有效手段。改變基層政府的政績觀念是轉變基層政府思想、提高為人民服務主動性的積極動力,增強基層群眾對基層政府行政的評價話語權,能夠形成基層政府執政能力建設的約束機制。充分利用群眾力量加強網絡監督科學性,是保證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效手段,加強基層領導干部的組織紀律培訓,則是從理論上增強黨的組織紀律建設的預防式手段。
[1] 李東明.黨的十八大對黨內民主建設的新貢獻[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
[2] 孫巖.實現中國夢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4):96.
[3] 高祖林.群眾路線的意義、問題與時代主題[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6):12.
[4] 徐鵬.深化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改革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224-226.
[5] 李中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旨趣、內在邏輯與踐行原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26-32.
[6] 李放,韓志明.政府回應中的緊張性及其解析——以網絡公共事件為視角的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