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燕清
剛接手四(3)班的第一天,我設計的第一次見面是先作自我介紹,然后依著名單點名,對學生有個初步認識。點到的同學站起來答“到”,然后在老師的示意下坐好。當我點到肖增洪時,沒有人應聲,也沒有人站起來,我又叫了第二遍,才見到一只小手慢慢地舉起來,那“到”的聲音顯得是那么的微弱無力。原來是坐在最前面的一個小女孩,她半低著頭,沒有看我。我心里不由得嘀咕了,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禮貌?我的視線一直停留在她身上。這時,她的同桌好像看到了我的不解,站起來說:“老師,她的腿站不了。”我一聽,心里一愣,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便又繼續點名。
課后,我馬上到這個班的原班主任梁老師那里了解肖增洪的情況。梁老師告訴我,肖增洪患的是小兒麻痹癥,腿不能站,蹲著走路,雙手按在膝蓋上,吃力地一腳一腳地向前移動。她還有一個4歲的弟弟。家里很拮據,父母年紀也比較大(父親已有60歲了),她媽媽是清潔工,父親體弱多病,平時只能干一些比較輕的活。她媽媽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小的,根本沒時間照顧她。她雖然只讀三年級,但已經學會了煮飯。在一年級剛開學的一、二周是她媽媽一早背她到校的,但之后,都是自己來學校上課。幸好她家離學校近,大概只有500米,但她走走歇歇的也要30分鐘才走到學校。她很愛學習,成績也不錯,但就是不大愿意跟人說話,所以沒有朋友,同學也很少跟她一起玩。
隨后我召開班干部會議,針對肖增洪同學的上學和平時對集體活動的參與等展開了討論。班干部都表示很樂意幫助肖增洪,且有一個學生提出了想法:“她行走真是太艱難了,無論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她每天都有兩小時花在上學放學的路途中,多辛苦呀,而且那些路過的人經常向她投去異樣的目光,我想她一定會很難受。我們全班捐錢給她買一張輪椅吧!這樣就方便多了,我們可以輪著推她回家。”這想法實在很好,但為了顯示對肖增洪的尊重,我還是先找她商量這件事。她聽了臉上頓時掠過了難以掩飾的興奮,臉也漲得紅紅的,有點羞怯地說:“謝謝老師!謝謝同學們!”
為了幫助她找到自信,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我經常在班上講一些身殘志堅的英雄人物的故事,還叫同學幫她上綜合樓5樓的圖書室(考慮到她上樓梯比較困難)借這方面的人物故事書給她看,有張海迪、杏林子、吳運鐸等。學校邀請了中國第一個坐輪椅征服唐古拉山的殘疾人——尹小星到我校作報告,尹小星從1991年12月8日,由他家鄉徐州出發,手搖輪椅整整穿越了23個省市、自治區、坐輪椅行程34000余公里,沿途他還寫了大量的作品。在報告會上,尹小星講述了自己真實的親身經歷和快樂的人生態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肖增洪有了很大的變化,她開始變得快樂起來了。課堂上能見到她高高舉起的右手,課間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課余時間還見到她跟同學下象棋的身影,她還經常放學后自己去圖書館借書。由于她喜愛閱讀,課外知識特別豐富,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每次習作都能很快完成,而且構思奇妙,自己完成后,她還能協助老師指導同學寫作或幫同學修改草稿。有一次我要外出學習半個月,她竟能幫我把同學的習作全都修改了。平時下課,我發現同學們總喜歡圍在她身邊,聽她講故事,跟她聊天,或向她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參加征文比賽,她總能獲獎,有的還被刊登在《嶺南少年報》和《語文學習方法報》上。她成了班上的小作家、小名人。以前她對班級,對其他同學毫不關心,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人關心,而自己也沒有能力關心別人。現在,她在感受著大家的愛的同時,也憑著自己的智慧幫助別人,享受著人生的美好!她還經常代表班級參加鎮、區的學科尖子競賽和象棋比賽,都能獲獎,為學校、班級贏得了榮譽。讀六年級時,她成了學校響當當的人物,成了學生學習的楷模。現在她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看到她的變化和際遇,我不再為她感到難過和憂慮,反而為她感到驕傲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