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暉
一、對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活動的理論認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其中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改革研究的重要內容。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指一種以促進評價對象發展為根本目的,重過程、重評價對象主體的教學評價。廣州市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活動是在素質教育理論統領下,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取向,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成功智力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
現代教育理論,運用現代教學評價的思想與方法,通過建構發展性教學評價體系,發揮教學評價在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作用。
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評價是為人們學習及人的終身發展服務的。評價應為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提高其洞察力,更好地讓評價對象認識自己、發展自已、完善自已。
二、在數學學習中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活動對師生的“雙互”作用
1. 使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認識不足,自主發展
根據學習評價的功能,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平時表現并讓其作詳細的記錄,才能對學生數學學習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學生數學課堂學習自我評價表》供學生作每日、每周的自我評價。試行時,首先向學生介紹自我評價表的結構、內容、作用,讓學生有所了解,并強調課堂學習時間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創造性見解、合作性學習等。
2. 教師在評價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在對學生數學學習學習評價的過程中,教師的備課要求變了,教學手段變了,課堂結構變了,評課標準也變了。教師要學會收集各種反饋信息,把這些信息作為檢查學生評價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策略,使評價目標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作用于教學。
三、實施發展性教學評價實踐過程中的反思
1. 教師要注意“三性”
(1)評價的及時性。教師要在學生自我評價后及時地給予恰當的評價,才能起到即時反饋的效果。
(2)評價對象的差異性。運用評價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標準,因人而異,因材施評。對優生評價要事實求是,對學困生,如果有點滴進步都要給予鼓勵表揚,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還必須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對低年級學生以教師評價為主,而對中高年級學生則以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為主。
(3)評價結果的激勵性。評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評價不僅要注意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更應該注重其今后的發展。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在評價中以表揚、鼓勵為主。
2. 要改進評價的等級符號,全面評價學生
江蘇省新興小學薛長良老師設計的等級符號既簡單、明確,又全面,值得借鑒。做法有:
(1)取消“不及格”這一絕對詞語,變“待及格”;
(2)設計符號,構建對學生掌握知識、思維能力、學習態度的“三維”立體評價模式。具體做法是:
①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評價仍以優、良、及格、待及格的四個等級來反映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
②對思維能力的評價,在等級符號的右下角用△和☆來反映學生解題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表示是意義是:思維有新意,但沒有完全做對,或表示方法是正確的,但不簡便。☆表示的意義:思維方法獨特,有創造性。
③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在等級符號的右上角用'和”來反映學生學習的態度、學習興趣的優劣。'表示的意義是:作業書寫格式基木符合要求,欠認真。 ?”表示的意義是:作業格式符合要求,書寫認真,卷面整潔。
利用這些簡單的符號,向學生交代明確符號的意義,方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揚長避短。另一方面也使家長能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加強課后輔導。
綜上所述,我們在開展數學發展性教學評價活動的研究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及時反思,不斷總結,才能促進評價活動的深入發展,在發展性教學評價活動中讓學生得到發展,使教師得到進步。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