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亮
如何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授之以漁,使課外閱讀真正發揮作用呢?
一、使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優良的閱讀習慣包括:經常閱讀書報,摘錄、制作卡片,寫讀書筆記,多問與獨立閱讀有機結合等。有人曾說,“游手好閑的讀書,等于游手好閑”。如果泛泛而讀,“一日觀盡長安花”,閱讀就鮮有收獲。閱讀時不只是要用眼睛看,更要動腦、動手?!皩W而不思則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由于一般人不能達到“固有所覽輒省記”的程度,因而必須一筆在手,或圈點,或批注,或摘錄,或抒寫感悟。這種習慣的培養,并非一時一刻就能完成,教師要勤于指點。筆者平時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反復灌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做到人人筆不離手,“相時而動”。第二,勤向學生傳導現代的創新型閱讀理念,如“創造性閱讀”“閱讀中的多層面追求”“閱讀主體與客體的對話”等,以激發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體會探究過程的快樂。第三,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多角度檢驗學生的閱讀情況?;顒右话惆才旁谡n前三至五分鐘進行,另外在每個學月還安排一節綜合課。主要形式有“美文朗誦比賽”“我與 ? ? ?(某位作家、名人)對話”“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時文導讀”“名作推介”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從中反饋出存在的問題,并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課外閱讀的強化指導。第四,設立閱讀小組、圖書角,讓學生學會合作閱讀,展開討論,實現閱讀“資源”共享,同時學會剪貼摘抄,做好讀書筆記。
二、把“因材施教”作為課外閱讀的指導方向
古人曰:開卷有益。但農村的中學生因受到年齡特點和家庭教育背景的影響,其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市面上一些充滿暴力、神怪漫畫等不健康的“口袋書”之類的閱讀物所吸引而深陷其中,既浪費時間又無益于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給予課外書選擇上的指導,使其能有序有理地讀書。“新課標”推薦的書目以文學名著為主,教師可再根據學生不同愛好及水平進行閱讀指導,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讓學生閱讀有關修身、治家、齊國方面的書籍,進行文學熏陶。結合教材的編排,我們可以推薦其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愛的教育》等。他們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以讓他們閱讀《福爾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或《讀者文摘》中的一些時文,有的還可以推薦有關時政、信息、科技、環境問題等類的文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鼓勵“積極興趣”,糾正“消極興趣”?!澳阕詈眠x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貴作品來讀,這種作品對于你心靈的激蕩,才有真正的好處”(亞瑟·李《高貴的作品激蕩心靈》)。有的學生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有的喜歡科技讀物,學生往往從喜歡閱讀的讀物中,種下某種興趣的種子,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某種閱讀興趣也可能隨著發展成就他終身的事業。
三、授之以漁,讓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由于閱讀目的不同,加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對所選擇的作品都進行細讀。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首先要教會學生以不同的閱讀角度去對待不同文體的作品:如史傳類旨在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詩歌、小說類在于品位意蘊、感悟人物形象等。其次要指導學生根據閱讀的目的采用相關的方法,主要是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精讀就是要求學生要利用課內學到的圈點、批注等方式去閱讀名家名作或精彩時文,做到咬文嚼字、熟讀深思,以此來訓練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如高爾基的《童年》、夏洛特·勃朗特德的《簡·愛》等。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要求其進一步寫好讀書筆記。而針對一般的讀物,只要求達到博覽群書、開闊視野的目的,就應采用泛讀的方法,以跳讀或查讀的方式粗略瀏覽一下內容就可以。
同時,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每個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個別性地指導。如有的學生閱讀時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節,而不注意文字表達,這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的只想讀,而不想動筆做筆記。教師對此要隨時予以指導,要求學生每人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做到隨讀隨記,將課內外作品中精彩的、優美的文句、名言警句等記錄下來,并進一步學寫讀書心得,做到“讀”“思”“寫”相結合。如果發現大多數學生出現某一種問題,也可以給全體學生作課外閱讀專題指導。如針對學生不敢做讀書筆記、不會寫讀書筆記的問題,可以作“如何做閱讀筆記”的指導。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