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鋒
環境教育就是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而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學校在環境教育活動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小學環境教育的內容體系主要有四個方面:(1)環境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資源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2)我國環境現狀和國際環保趨勢;(3)環?;局R,系統的環境教育,使學生逐步形成“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破壞環境可恥”的環境保護意識;(4)保護環境的技能培養。
一、目前小學環境教育存在的不足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小學環境教育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現在全社會都提倡環保,學校也很重視環境教育,但是環境教育總是有點被邊緣化,沒能深入到學校的管理理念中,沒有一個長期有效的制度來保障環境教育活動的持續開展。
(2)學校對學生的環境教育,注重認知的灌輸,理論的教育,缺乏有效的行為實踐,進行內化的體現與感悟,環境保護的觀念和環境的行為斷節,導致環境教育表層化、膚淺化。
(3)當前,小學生的環境教育主要是通過父母、同齡小伙伴的言行和學校教師的教育影響,以及社會氛圍的影響。小學生由于缺乏系統的教育保障,容易受到不良言行的影響,進而模仿,污染和破壞我們周圍的環境。
(4)環境教育常常依靠簡單有趣的海報、小手冊進行宣傳學習,因此小學生的環境知識都集中在如垃圾分類,環境衛生,環境污染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等事情上,他們知道如何去做,但是不懂這樣做的原因和意義。因此學生的環境意識和行為都不能夠持久恒定。
(5)學生缺少生活經驗的積累,缺乏實踐體驗,所以學生的環境知識和環境意識內化其中,外顯于表。
二、我校在環境教育中的主要做法
綜合考慮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我校的環境教育將滲透式模式和跨學科模式進行有效整合:將環境教育內容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通過各門學科課程化整為零地實施環境教育。同時,從各學科中選取與學校資源相關的鄉土環境科學的概念、內容合為一體,開發校本綜合的環境教育活動,并形成具有系統性、規范性和常規性的環境教育活動模塊。具體做法如下:
(1)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每個學期開展一次環境教育月,主題是關于垃圾分類、節約用水、植樹綠化、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繪畫創作;四、五年級的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手抄報制作;六年級的學生則是進行標語設計。并且針對每一類作品進行評獎,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
(2)少先隊大隊部根據不同的環保節日,開展國旗下講話,班會課進行宣傳,每個學期對平時積極參加環境教育活動,主動愛護我們周圍環境的學生,授予“環保小天使”的稱號并進行嘉獎。
(3)教導處規定各個學科必須要有環境教育滲透的內容,寫進教學設計里,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當中,及時對學生進行訪談,并將問題反饋給任課教師,指導教師及時改正。
(4)環境教育與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綜合實踐相結合。
(5)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開展環境教育的專題活動。專題活動有本土水果的栽培、校園植物的觀察辨認、校園鳥類的觀察辨認、環境教育影片的欣賞等等。
(6)德育處聯合后勤處在校園里和每個班門口都擺放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粘貼垃圾分類海報,班主任定期在班會課上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納入每周文明班的評比。后勤處每周會及時清點可回收垃圾的數量與種類,并做好記錄。
(7)我校有一個將近一萬平方米的生物園,分成七個不同的功能區,包括有梅園區、蘿崗水果區、勞動實踐基地區等等,特別是勞動實踐基地區,每個班在勞動實踐基地區都有一小塊土地,學生在副班主任帶領下種上各種時令蔬菜、瓜果,根據農時和作物生長情況有條不紊地除草、抓蟲、施肥、澆水、摘菜,學習體驗種植農作物,做到食五谷,知五谷;愛勞動,愛植物。
三、我校環境教育取得的成效
經過兩年對環境教育活動的開展,發現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行為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首先,學生在學習環境教育的熱情大大提高,主動積極地參加環境教育活動,環境知識也豐富了很多,對待周圍環境的態度有很大的改觀;其次,當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環境意識,他們能將環境意識轉化為環境行為;再次,學生開始具備自我監督和監督別人的環境意識。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