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微
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受到了教師自身素質、能力,學生的素質、能力等方面的影響。體育知識和技能通過體育教學來進行傳遞,學生通過五官的感受來接受,實現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好的課堂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好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接受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課堂質量。
關鍵詞:體育課堂 環境 教學目標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159-01
體育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學生學會鍛煉身體,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體育課堂教學需要保證學生的健康,以此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進行情境建設,引導學生進行彼此的交流、相互勉勵,實現共同提升,能夠有個性的學習,學會科學地進行鍛煉;對健康鍛煉的方法進行學習,能夠適應社會,形成良好的心態和生活態度,讓學生的體育興趣得到提升。
1 外部環境
1.1 布置場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育課堂教學需要有寬敞的空間,開闊的視野,學生學習起來才能夠放得開,不壓抑,對外界信息的接收也更加興奮,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為體育課的順利完成提供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體育教學而言至關重要。
1.2 體育教學要選擇正確的體育器材
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物資條件,也是體育課堂質量的重要基礎,沒有相應數量的體育設備,那么就無法讓體育課順利的完成,更別提體育課堂質量了,所以課前,教師需要對體育教學器材進行積極的準備,讓基礎條件得到滿足。
1.3 創造適宜的周邊環境
周邊環境是課堂周圍的環境和現象,這些因素都是能夠對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注意力被周邊的環境和現象給分散了,那么就不能夠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產地的時候,要根據課堂情況來對周邊情況進行調整和規避,防止其對課堂教學產生不良影響。
1.4 衛生的條件
該處所說的衛生是體育場地設備的衛生。環境的美好能夠讓人陶醉,對學生接觸大自然也是比較好的引導,場地干凈整潔,球場線條清晰,跑道干凈,各項設施排列整齊,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心曠神怡,不僅賞心悅目,還可以調整學生的心情,讓其能夠樂于接受體育課,保持良好的心情來進行體育課。在這樣美的環境中學習,使得學生投身于大自然之中,進行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使得他們起到一種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努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鍛煉身體。從而擁有強壯的身體,承擔學習的艱巨任務,將來更好地投身到建設祖國,家鄉之中,成為一名四化建設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材。
2 內部環境
2.1 教師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教師作為課題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心態和心情對于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學生自然也能夠變得輕松,教師的語言、儀表、表情等均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對他們的心態產生影響,保持良好的心理可以為學習提供良好的心境,這是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保障。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儀表大家整潔、表情喜悅,樂觀開朗。講解要扼要簡練,易懂,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示范要正確到位,動作優美,產生強烈藝術感。課堂組織要規范,有開始,有結束,教師精神飽滿,學生就信心百倍;教師要和藹可親,耐心輔導,多加鼓勵,及時肯定。簡明扼要,讓學生的學習情緒得到調動,可以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活躍,師生關系變得融洽,讓學生感到愜意,保持愉快的心情來完成體育課。
2.2 選擇合適的內容
各學科的目標不同,其達成目標過程的內容不同。體育教學中需要對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把握,掌握其全面性,讓學生的各方面都能夠獲得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置入手,考慮以下幾方面:(1)教學內容要面向學生,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能為自身體育的形成和發展打基礎。(2)教學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公民,和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讓體育和社會進行接軌。(3)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項目繁多,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喜好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促進個體的獨特發展,讓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學生可以喜歡體育課,接受體育課,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中。所以體育教學內容對于課堂質量提升具有直接影響,要選擇恰當的內容來實現教學目標。
2.3 創新教學方法,寓樂于教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主要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課外生氣勃勃的學生在課堂變得死氣沉沉,課堂失去了生機,缺乏活力。這就像我們所說的“注入式”、“填鴨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方法的采用,應注意是否溝通教與學共同活動;是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要讓課堂重新“活”起來,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至關重要,作者認為課堂教學要體現“活”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師生角色要變換。教學過程應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主體”,使教師從“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變為“導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為學生創造唱主角戲的課堂舞臺。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發展,同時自鍛能力、創新意識也隨之增強。
“教”與“學”的轉換。在教學中“學法”比“教法”更重要,學生“會學”比教師“會教”更重要。教師應相機行事,靈活點撥,把學生中優缺點結合起來,組織探討,取長補短,從而引導他們對正確動作的理解與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從多個方面來思考,教師要對教學要素進行研究分析,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多學習,提升教學能力,尋找到有效的提升課堂質量的方法,結合當地的環境和情況,采取措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 江宇,周兵.對我國體育課程評價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10(07).
[2] 黃曉靈.二戰后英國體育課積極改革的積極特征[J].外國教育研究,2009(4).
[3] 吳長春,雷鐵柱.從多元智力視角對體育學習評價的思考[J].新華社學報,2009(2).
[4] 龔成太,于文生.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普修課程評價的調查結果與評價體系[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