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委托—代理”關系視域下大學校長遴選機制變革研究

2015-03-23 03:44:26樊小杰
高教探索 2015年1期

樊小杰

摘要:從委托代理理論來看,大學校長遴選包含一個復雜的、多層級的委托代理關系。由于代理人與委托人之間存在目標函數不一致、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對等和契約不完備等缺陷,使得大學校長遴選同樣面臨著“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應聲蟲現象”等問題。基于委托代理理論框架,完善我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需要減少委托代理層級,建立大學校長遴選的民主選擇機制;需要提高信息成本,增加校長遴選程序和任職標準的透明度;需要構建 “監督—激勵—淘汰”制衡機制,提高大學選帥的科學化水平;需要充分發揮社會契約效用,建立大學校長職業化發展制度。

關鍵詞:委托代理關系;大學校長遴選;機制變革

依據委托代理理論,大學校長實質上是與大學利益相關的各類群體和政府組織遴選出來代為治理大學的法人。因此,大學校長遴選的本質就是委托人如何科學選擇最優代理人的過程。鑒于此,對“委托代理”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內涵、大學校長遴選過程中的“委托-代理”關系結構進行闡釋與分析,或許能對理解當前大學校長遴選機制存在的問題有所啟示,為完善和重構大學校長遴選機制提供一種重要的分析思路。

一、“委托—代理”理論內涵與應用

作為信息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和企業法人治理的核心議題,“委托代理”理論是隨著代理人問題的產生而產生的。羅斯(Ross)是最早提出委托人和代理人概念的學者[1]。他認為:如果當事人雙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的利益行使決策,則代理關系隨之產生。邁克爾·C·簡森(Michael C.Jensen)和威廉·H·麥克林(William H.Meckling)則將“委托—代理”關系看成是一種明顯的或隱含的契約關系。他們認為:“一個或一些人作為委托人授權給另一個人或一些人(代理人),為實現委托人的利益而從事某些活動,相應地授予代理人某些決策權力,并依據其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支付相應的報酬,授權者為委托人,被授權者是代理人。”[2]米爾斯文和斯利格利茨進一步指出:“委托—代理關系就是人們交易過程中的合約關系,在這種合約關系下為了使雙方的利益關系得到協調,委托人希望設計一種合約機制授權給代理人從事某種活動,并要求代理人按委托人的利益行動。”[3]此后,西方眾多學者紛紛開始從不同角度探討“委托—代理”關系問題,如威爾遜(Wilson)、莫里斯(Mirrlees) 和格羅斯曼(Grossman) 等,最終形成較為成熟的的“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生產力大發展和規模化大生產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力的所有者由于知識、信息、能力和精力的原因無法科學有效行使所有權;而專業化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和信息資源的代理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被委托的權力。由于所有人員都是追求個人私利的“經濟人”,在委托代理的關系當中,委托人與代理人存在目標函數不一致、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對等和契約不完備等諸多原因,代理人在機會主義的誘使下有可能因個人私利而做出對委托人不利的行為,兩者的矛盾沖突主要體現在“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應聲蟲現象”等三個方面。

盡管當前理論界對于“能否把委托代理理論應用到大學研究中的看法并不一致”,反對者認為,“代理理論的適用范圍,應當是事實上的所有者或初始委托人與其代理人的關系”[4],而我國大學產權公有和公益性的屬性,決定了國家是唯一的產權主體,法律上的所有者不具備作為委托人的行為能力,使得它與直接代表它行使所有權的主體之間就無法形成真正的委托代理關系。“雖然公立大學的產權關系給我們運用委托代理理論框架去分析一般的委托代理問題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是作為委托人,無論是初始委托人還是事實上的所有者都無關緊要,我們在一個很長的委托代理鏈條上隨便找一個起點,都不能影響用此理論框架來分析代理關系和代理問題。”[5]從寬泛的意義上講,“委托—代理”關系廣泛存在于各類社會組織和各種合作行為之中,凡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授權行為都會存在委托代理問題。因此,“委托—代理”理論也適用于大學這一特殊的社會組織。

近年來,國內學者諸如孫天華(2004)、魯曉泉(2010)、張巖(2011)、林培錦(2012)、孫翠香(2013)、黃彬(2013)等分別將“委托—代理”理論用于分析大學治理結構、大學章程理論依據、校長問責的經濟分析、大學組織內部結構權力系統和學術評議利益沖突等,為我們從“委托—代理”視角研究大學校長遴選提供了經驗借鑒。

二、大學校長遴選中的“委托—代理”關系結構解讀與機理分析

(一)結構解讀

關于委托代理之間的關系,主要指“委托人授權代理人在一定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相應活動、處理有關事物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權能與收益分享關系”[6]。 普拉特和澤克豪瑟( J.Pratt & R.Zeck hauser)認為,“只要一個人依賴于另一人的行動,委托代理關系就產生了”[7],采取行動和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為代理人,受影響和處于信息劣勢的一方為委托人。大學校長遴選包含一系列委托代理關系,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多層級的委托代理鏈,詳見圖1。從整個鏈條來看,這種復雜的、多層級的“委托—代理關系”至少包括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相關利益群體將他們的信任與利益訴求委托給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第二層級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組建遴選機構,并將校長遴選的權力委托給遴選機構。第三層級是遴選機構分別成立由各方人士組成的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并將權力相應委托給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第四層級是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分別依據授權對大學校長候選人的資歷、能力和素質等進行評估。這種授權既包括遴選機構的授權,也包括大學校長候選人本身的授權(盡管大學校長候選人的授權在現實情境中往往微不足道且是被動選擇的結果),因此三者之間構成嵌套式的“委托—代理關系”。在整個鏈條之間,每個組織或個人都同時扮演著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雙重身份,既是上一層級委托人的代理人,又是下一層級代理人的委托人。

(二)結構機理分析

1.相關利益群體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

之所以把以教師、學生、家長和校友以及用人單位等為代表的學校相關利益群體看作是大學校長遴選的初始委托人,一方面是因為相關利益群體通過納稅(構成政府撥款給大學的主要來源)、交學費、產出科研成果以及各種資助構成了大學辦學所必備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則因為教師和學生構成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要素;家長和校友以及用人單位則是關心大學發展的主要群體。他們確實承擔了委托人的諸多義務,對大學校長遴選也更為關切。當前,由于相關利益群體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缺少溝通、交流和監督的機制與平臺,實際上,在這一層級的“委托—代理關系”中,相關利益群體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之間形成的僅是一種名義上的“委托—代理關系”。

2.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與遴選機構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

根據“委托—代理關系”中雙方的特點來看,具有信息優勢的是代理人,信息劣勢的一方則是委托人。就大學校長遴選的專業性而言,相對于遴選機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處有信息的劣勢,因此其角色也由第一層級的代理人變為該層級的委托人,而遴選機構則成為代理人。一旦某個大學校長職位出現空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便組建遴選機構,并將遴選大學校長的權力委托給遴選機構來具體負責推薦、考察和遴選大學校長。在這層“委托—代理關系”中,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與遴選機構之間構成了直接的顯性契約關系,即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將遴選校長的權力授權給遴選機構,遴選機構負責找到合適的校長。

3.遴選機構與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第三層級中,包括兩個相對獨立的“委托—代理關系”。一個是遴選機構與遴選委員會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另一個是遴選機構與推薦小組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兩對“委托—代理關系”中,遴選機構是受影響和信息劣勢的一方,因此是相應代理鏈中的委托人;而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是標準和程序的制定者和信息資源的主導者,則成為代理鏈中的代理人。盡管當前在我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往往就是遴選機構本身,故而遴選委員會成員往往也就是推薦小組成員。其實,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有著截然不同的崗位職責。推薦小組類似于國內選拔校長的民主推薦大會和國外負責遴選校長的獵頭公司,其主要職責是推選出若干數量的大學校長候選人;而遴選委員會則類似于歐美國家的董事會和理事會,主要負責對大學校長候選人進行綜合評估和考量,從而遴選出合適的校長。

4.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與大學校長候選人之間嵌套式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整個遴選過程中,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與大學校長候選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其重要性在于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共同合作,依據授權直接參與遴選大學校長的全過程,行使的是直接委托代理權。其復雜性在于,大學校長遴選涉及推薦小組和遴選委員會以及大學校長候選人三類人,并且這三類人之間的關系相互制衡與約束,形成了事實上的嵌套式“委托—代理關系”結構。首先,大學校長候選人出于信任和展示自我等動機依據自身條件自愿委托推薦小組評判其是否具備候選人資格,構成了推薦小組和大學校長候選人兩者之間“形成的‘信任托管關系”[8]。其次,大學校長候選人又委托遴選委員會對其進行各種筆試、面試等環節的考核,構成了遴選委員會和大學校長候選人之間的“信任—托管關系”。實際上,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之間也構成了隱性的“委托—代理關系”,即推薦小組在具體推薦候選人時,除了受遴選機構的直接委托外,還間接擔負著遴選委員會的委托,推薦小組推薦的大學校長候選人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遴選委員會工作的成效。同時,遴選委員會最終遴選出的校長也隱含著推薦小組的成效委托。

如果繼續深入下去,其實第一層級和第三層級、第四層級之間以及第二層級和第四層級之間還構成了間接的“委托—代理關系”。因此,大學校長遴選包含著一條極為復雜的多層級“委托—代理關系”。既存在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如遴選委員會成員與推薦小組成員、遴選委員會成員和大學校長候選人以及推薦小組成員與大學校長候選人;又存在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與遴選機構、遴選機構與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也存在個人與機構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如相關利益群體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不僅存在顯性、直接的“委托—代理關系”,還存在隱性、間接的“委托—代理關系”。

三、大學校長遴選中的委托代理問題

既然大學校長遴選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那么由于代理人與委托人之間存在目標函數不一致、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對等和契約不完備等缺陷,使得大學校長遴選同樣面臨著“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應聲蟲現象”等問題。

1.大學校長遴選中的“逆向選擇”問題

逆向選擇是指代理人利用事前信息的不對稱性故意隱瞞一些不良信息從而做出的不利于委托人的決策選擇。在大學校長遴選中,各級委托人和代理人由于追求的目標不同和掌握的信息量存在差異,使得代理人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不可能完全滿足委托人的意圖和愿望,有時甚至會故意遮蔽一些對自身有益或對自身不利的信息。具體而言,作為初始委托人的學校相關利益群體所希望的大學校長應始終履行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基本職能。然而,各級代理人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為了所謂的政績和本部門、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往往更看重大學的社會服務所產生的實際效益和人才培養的具體數量與科學研究成果等可量化的數字指標;遴選機構、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所追求的則是能否順利完成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所交辦的遴選任務和遴選出自身喜歡且可能對自身帶來利益的大學校長;而大學校長候選人則是考慮如何取悅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從而成功勝出。由于目標函數的不一致,導致各級代理人出現隱瞞信息和逃避責任等行為。如,大學校長候選人可能會故意遮蔽自身在某方面能力的嚴重不足,而重點顯示其具有優勢的素質能力;遴選機構、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可能由于興趣愛好、道德水平、血緣關系、專業水平和相關背景等因素而偏袒某一候選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也不會將所有信息公布于相關利益群體。這種情況下,初始委托人和各級代理之間就出現了逆向選擇的諸多問題。

2.大學校長遴選中的“道德風險”問題

道德風險是指代理人借事后信息的不對稱性、責任不確定性以及契約的不完備性而采取的偷懶行為。在大學校長遴選的代理鏈條中,由于各級委托人與相應代理人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和責任不確定,初始委托人難以觀察到各級代理人的工作過程和努力程度。為了最大限度的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制定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最好的辦法。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在我國作為初始委托人的學校相關利益群體實際上在整個代理鏈條中處于最為弱勢的一方。由于初始委托人和各級代理人并未簽署正式的契約,學校利益相關群體無法用規范的契約文本約束各級代理人的種種行為。各級代理人授命之后,需要隨機處理契約中未曾涉及到的事物,因此權力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契約所給予的、疏漏的或委托人所給予的隨機處置權,使代理人偏離委托人的目標成為可能。[9]在大學校長主要通過政府行政任命并賦予一定行政待遇的當下,大學校長遴選帶有濃厚的行政化色彩,這使得初始委托人的利益訴求遭到了消極對待甚至是無視。遴選機構、遴選委員會和推薦小組以及大學校長等各級代理人紛紛有選擇地向政府傳遞一些易量化、有顯示度的信息,甚至制造虛假信息來表明自己的付出程度和工作成效。比如,突出強調候選人的政績(包括論文數量、課程經費數額以及以往成績的數字化指標),而忽視其道德修養、能力水平和與所需大學的工作匹配度;突出強調候選人民主推薦的得票數,而忽視得票比例以及參與群體的廣泛性;突出強調候選人的工作崗位的數量經歷,而忽視其各崗位的工作實效等。行政主導致使在大學校長遴選中出現道德風險的幾率大為增加。

3.大學校長遴選中的“應聲蟲現象”

“美國學者普倫德加斯特對委托代理組織中的yes man現象進行了分析,我國學者周學光將其解釋為‘應聲蟲現象,即揣摩上級的意圖行事。”[10]在科層制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下,級別晉升和資源控制是兩大典型特征。由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控制著大學校長的任免權和各種資源的調配,因此具有行政級別的大學校長為了獲得進一步的晉升和掌握更多資源的控制權,不得不成為唯利是圖的應聲蟲。在具體的工作中,大學校長往往會隱蔽一些不利行為。“在政策制定、決策執行、方案的選取的方面,并不是真正從實際出發,而是看上級眼色行事,滿足上級主管偏好,表現出一種討好取巧的代理人機會主義傾向。”[11]同時,我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與大學校長之間的委托合約一般較短,反映的突出特征就是校長任期短。“當委托人委任了一個短期合約,并且在信息報告之前,代理人知道他有長期雇傭的高額價值時,那么策略性的信息傳輸拖延則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短期合約的存在,使得大學校長為在任期內充分地展現其工作績效,便自然會選擇在那些容易看得到、可測量的量化性目標上花功夫,盲目擴大規模和結構而忽視大學辦學的質量和效益,熱衷追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數量增加而忽視相應質量的提高。

四、委托代理理論框架下大學校長遴選機制的策略抉擇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框架,完善我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策略抉擇需要在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1.減少委托代理層級,建立大學校長遴選的民主選擇機制

根據張維迎的“變壓器理論”[12],從最初的委托人到最終的代理執行人之間的關系由若干“變壓器”串聯而成,其中每一個“變壓器”都是“降壓器”,變壓器越多,降壓幅度也就越大。大學校長遴選中的復雜、冗長的代理層次使得初始委托人監督約束的強度不斷減弱,導致各級代理者不能得到有效約束。在結合現階段我國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建議構建“雙主體—雙層級”的大學校長遴選民主選擇機制,如圖2所示。這是減少委托代理層級,防范機會主義和偷懶行為的有效途徑。圖2中,雙主體是指相關利益群體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均作為初始委托人出現,盡管其委托形式和內容有所不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不再直接參與校長遴選的環節,其只作為隱性的初始委

圖2“雙主體—雙層級”大學校長遴選委托—代理關系結構圖

托人委托遴選機構在整個遴選過程中負責監督引導、組織協調和保障服務等工作;而相關利益群體則作為真正的初始委托人分別委托推薦小組和遴選委員會直接民主推薦候選人,并最終遴選出校長。雙層級是指圖2委托代理鏈均只有兩個層級,既包括相關利益群體——推薦小組或遴選委員會——大學校長候選人之間分別構成的兩條顯性代理鏈;又包括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機構——大學校長候選人或推薦小組或遴選委員會之間分別構成的三條隱性代理鏈。“雙主體—雙層級”民主遴選機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相關利益群體主導組建的推薦小組和遴選委員會直接實施校長遴選。委托層級的減少、相關利益群體與大學校長候選人之間互為“信任—托管”關系的形成,有效保證了初始委托人利益的真正達成。二是行政化色彩得以淡化,代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利益等具有行政化色彩的遴選機構不再參與大學校長的直接遴選,其承擔職能則轉變為對整個遴選過程的監督、規范、引導和服務工作。三是提升了相關利益群體特別是大學內部教師和學生群體在大學校長候選人推薦、遴選過程參與等方面的話語權,彰顯了大學本質。

2.提高信息成本,增加校長遴選程序和任職標準的透明度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委托代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主要源于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要改變信息不對稱現象,一方面要減少委托代理層級,另一方面要建立多類別的信息溝通機制,增加遴選過程的透明度。首先,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完善大學校長選拔任用辦法”和各高校正在制定大學章程的有利時機,盡快建立一套公正嚴明的大學校長遴選程序和校長任職標準的制度框架,從法理上確立遴選機構、具體環節和遴選主體構成比例以及校長職業標準的權威性,增加信息透明度。其次,要加強學校內部的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學生管理委員會等組織團體的建設,培育內部群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為大學內部群體有效參與校長遴選搭建制度化平臺。第三,要通過公布候選人基本信息、增加不同群體民主評議的遴選權重以及積極邀請遴選學校的師生員工、社會民眾和媒體參與民主監督等形式,來全面、客觀了解候選人在黨性修養、學術水平、教育理念、人際關系、社交能力、社會影響力和治校方略等方面的信息。

3.構建責任明確的“監督—激勵—淘汰”制衡機制,提高大學選帥的科學化水平

責任明確的“監督—激勵—淘汰”制衡機制對于提高委托—代理實效從而遴選出優秀的大學校長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里的制衡機制對象主要包括直接參與遴選的推薦小組和遴選委員會以及大學校長候選人。針對推薦小組和遴選委員會,應建立“公正承諾制”和“責任問責制”,通過簽訂正式的契約和建立相應獎懲制度,確保直接遴選的推薦小組成員和遴選委員會成員客觀、公正實施手中的遴選權力,并讓其承擔一定的風險。對于遵守規則的成員給予必要的物質獎勵和相應榮譽;對于徇私舞弊和弄虛作假以及引發其它道德風險的成員要列入黑名單并處以必要的懲治,涉嫌犯罪的要堅決移交司法機關。對于大學校長候選人特別是勝出的候選人(即大學校長)而言,監督機制的設計既要考慮到政府、社會公眾、學生家長、校友等大學外部群體的行政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又要考慮到學校內部機構、團體和學術組織的過程監督和結果監督。激勵機制的設計要考慮到大學的本質和大學治理的復雜性,通過完善大學內部的治理結構,逐步給予大學校長必要的“自由裁量權”和合理的“利益剩余索取權”。要重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管理高校的權力邊界,逐步將專業設置、招生計劃、教學評估、學位授予、職稱評審等事務的決策權力,歸還給大學校長和各級學術組織。要依據大學校長的職業地位、努力程度以及產生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建立固定工資加激勵提成的大學校長薪酬體系。淘汰制度的設計不僅要引入第三方開展大學校長執政實效的社會化評價,還要開展大學內部校長治理的滿意度調查,在綜合社會評價和內部滿意度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堅決淘汰不合格的大學校長。

4.注重發揮社會契約效用,確保校長治理大學的有效性

委托代理理論關于委代雙方“經濟人”的假設前提,使代理人在行使委托權力過程中產生偷懶行為和投機行為成為可能。然而,在很多組織和委托行為中,有很多“代理人”為了共同理想和社會大眾利益而默默付出卻不計任何回報。這種具體實踐中的反例并不是委托代理理論的失靈,而是在于代理人內心道德意識的自我激勵與自我約束所致,是代理人在自覺履行社會契約。“這種以人的社會道德責任為基礎而形成的單方面義務付出、不圖回報的交易關系稱之為委托代理中的社會契約關系。”[13]因此,大學校長遴選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制度建設培育出大學校長的社會契約關系,并積極發揮社會契約的軟約束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充分尊重大學校長的主體性,建立大學校長職業追求及職業倫理道德養成的相應制度。首先,要大膽突破原則上55歲之后不再提拔和60歲應當退休的年齡限制,延長大學校長的聘期和任期,給予大學校長充足的辦學時間和空間,使得優秀的大學校長有機會在實施教育改革等方面大展宏圖。其次,要建立個性化、專業化的綜合職業培訓體系,提升大學校長的治理水平。要建立大學校長任職前和任期中的定期培訓制度,依據大學校長的現有素質結構、教育背景以及所在學校的發展階段,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給予個性化和專業化的考量。要將現有的一些富有特色的培訓項目制度化,如定期組織高校領導赴海外研修和舉辦不同形式的校長研討班、培訓班。第三,要加強對大學校長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一方面是加強對大學校長道德價值追求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是鼓勵各大學和各類高等教育協會,通過開展學術交流、主題教育活動和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等各類活動來提升大學校長的道德情操,注重大學校長職業倫理的軟約束作用。

綜上所述,委托代理理論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和委托代理問題的產生根源及解決思路為大學校長遴選機制的變革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視角。大學校長遴選“雙主體—雙層級”的民主選擇機制,可以從制度設計及運行機制上保證委托人對代理人的監督和約束,還有利于強化大學校長代理人的角色和責任義務,并使之逐漸形成一種對學校相關利益群體特別是對社會大眾負責的思維習慣及行為方式,有利于大學校長社會道德責任的自覺養成。這種社會契約關系的自覺追求,正是社會主義國家辦大學的最高價值追求,也為我國大學校長遴選機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在“雙主體—雙層級”機制設計中,盡管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只作為隱性委托人存在,但是在行政權力的慣性思維和大學內部學術權力偏弱的當下,如何真正做到讓學術群體和內行專家來遴選校長,這的確考驗著政府改革的決心和智慧,也值得我們為之不懈地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李福華,尹增剛.論大學治理的理論基礎——國際視野中的多學科觀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7(9):51-56.

[2] Michael C.Jensen,William 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3] Kaplan .Top -executive reward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omparison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4:543.

[4]張春霖.存在道德風險的委托代理關系:理論分析及其應用中的問題[J].經濟研究,1995(8):32-35.

[5] [9]孫天華.大學治理結構中的委托—代理問題——當前中國公立大學委托代理關系若干特點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4):29-33.

[6]劉有貴,蔣年云.委托代理理論述評[J].學術界,2006(1):69-78.

[7]胡社光.西方經濟學說的演變及其影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8]林培錦等.論大學學術評議中的利益沖突—以委托代理理論為視角[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2012(4):133-139.

[10]江依妮,曾明.中國政府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代理人危機[J].江西社會科學,2010(4):204-208.

[11]劉泰洪.委托代理下地方政府機會主義行為分析[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4-37.

[12]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56.

[13]柏培文.委托代理的四種契約關系[J].商業研究,2011(2):85-89.

(責任編輯陳志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草国产|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99re精彩视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激情亚洲天堂|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欧美日韩va| 激情午夜婷婷| 久久国产av麻豆| 播五月综合| 国内毛片视频|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永久天堂网Av|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亚洲天堂|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91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97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性网站|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色婷婷|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国产第一页亚洲|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37.|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www视频|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国产理论一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欧美性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狠狠操夜夜爽|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