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勝
加強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進一步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建立和完善困難職工幫扶機制,能切實解決好困難職工的實際問題,更能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奠定堅實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因此,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為構建和諧美麗礦區發揮了重要作用。現結合我礦困難幫扶工作,對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調查研究,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幫扶體系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是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為困難職工服務的窗口、是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的陣地、是實施送溫暖工程的載體。堅持以職工為本,誠心誠意為職工說話辦事,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就業難、就醫難、子女上學難等實際問題,為構建和諧穩定礦區發揮積極作用。
二、困難職工幫扶建設的基本情況及原因
陳家山礦在冊職工2641人,困難職工132戶,占職工總數的5%,全礦有19個車間工會,建立了困難職工幫扶組織機構,加強幫扶組織領導和幫扶力度。
造成困難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下崗失業所致。在深化改革減員增效發展中,部分職工面臨下崗,無經濟來源,導致生活
困難。
二是因子女上學所致。近幾年由于煤炭市場不景氣,經濟效益不穩定,部分家庭子女多,在校學生多,加上學費高,培養一名大學生從小學、中學、大學一路下來10多萬元,對于普通職工家庭靠工資是很難負擔得起而導致家庭困難。
三是工、病亡家庭、單親收入低所致。在工、病亡家庭及單親家庭中,家庭收入有限,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又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給家庭生活帶來困難。
四是患大病所致。因病住院就醫難,醫療費用高,特別對患大病、重病,其治療費用對普通職工來難以承受。
三、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存在問題與基本思路
存在問題:資金籌集難。資金是困難職工幫扶體系開展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建立工會幫扶長效機制的基石。但是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經濟基礎薄弱,缺乏持久經濟支撐,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制約了幫扶工作的進一步深化。
與社會保障體系缺乏有效溝通和銜接。困難職工幫扶辦公室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平臺,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系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
幫扶力量有限。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幫扶的力度不夠,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基本思路:在管理體制上,建立困難職工電子檔案,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實行困難職工月報制度,每季度對臨時困難的職工進行救助,切實解決了困難職工的燃眉之急、無奈之困。按照“黨政所望、群眾所需、職工所求、工會所為”的原則,設立“困難職工援助中心”,開設再就業介紹、困難救助、技能培訓、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詢等窗口,開展“一站式”服務,全方位對困難職工進行幫扶。在與工會其他部門的關系上,個人認為,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實際上是工會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細化,是在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的一個載體。
四、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的有效方法
一要“實打實”提供法律援助。建立法律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維權難問題。我們成立了“職工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維護職工尤其是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要“百分百”處結信訪援助。完善職工信訪維權網絡,建立重大疑難信訪問題會商制度,及時開通職工維權熱線電話,努力做到職工信訪“事事有記錄,件件有回音”。
三要“面對面”實施困難援助。通過自上而下制定方案,層層發動摸清情況,想方設法服務職工,著力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力度。使困難群眾生活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四要積極實施“困難職工家庭醫療救助”,制定困難職工家庭醫療救助暫行辦法,針對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在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年自負數額超過5000元以上的,給予剩余部分80%的救助。
五要及時推行“手牽手”入學關懷,解決困難職工子女上學難問題。
六要開展“心貼心”生活兜底救助,經過摸排走訪,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00元的困難職工家庭,實施差額救助,保障困難職工家庭的基本生活。
七要開展“肩并肩”節日關懷。建立幫扶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生活難問題。
五、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的對策
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是新形勢下黨對工會工作的要求和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體現。
(一)建立和完善源頭參與機制
工會組織要通過建立與行政聯席會議制度,緊緊抓住涉及職工權益問題的重要決策和立法建章環節,代表和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搞好整體維護,促進困難救助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積極推動把困難職工,尤其是傷、病亡遺屬納入到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使困難職工進入科學化幫扶的軌道,充分發揮政府的主渠道作用。
(二)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長效運行機制
工會要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完善辦事程序,實行規范運作。充分動員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及職工群眾力量,并不斷把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延伸,在企業內部建立幫扶點,構建困難職工幫扶網絡體系,努力把幫扶中心建設成為扶貧濟困、化解矛盾、服務困難職工的重要“窗口”。
(三)協調勞資矛盾,創建和諧勞動關系
工會要通過開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信訪接待,進一步了解職工群眾的呼聲,準確把握職工群眾的思想脈搏,掌握職工需求的第一信號,使“職工有困難找工會”的要求有一個落實的平臺和有效的載體。對于困難職工反映集中的、需要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工會要利用三方協商機制、聯席會議制度等推動行政給予合理解決。暢通信息渠道,引導職工理性合法反映利益訴求,維護職工隊伍和礦區政治穩定。
(四)建立穩定的幫扶資金、物資籌措渠道
積極爭取支持,將工會幫扶工作納入社會救助體系,形成幫扶資金的定期注入制度,加大對幫扶工作的資金投入。行政與工會共同出資,建立困難職工救濟基金或溫暖工程基金。成立基層工會互助儲金會,發揮其聚少成多、互助互濟、救急解困的作用。
(五)深入扎實開展“送溫暖工程”、“金秋助學”活動
工會組織要把生活救助與促進就業結合起來,把政策幫扶與資金、物資幫扶結合起來,把日常幫扶、突發性救助與節日的走訪慰問結合起來,并要聯合社會力量開展好“金秋助學”活動,積極穩妥地開展大病重病、住院醫療、女職工特殊疾病等區域性、行業性職工醫療互助活動,減輕困難職工的醫療負擔。
六、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最大限度的爭取黨委和行政的支持。
幫扶體系建設的所有工作,是協助礦黨政解決問題,排憂解難,企業理應支持。當然,要使領導認識上取得一致,工會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傳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要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掌握企業和困難職工群眾的第一手材料,針對性開展幫扶救助工作。
(二)形成協調的幫扶體系建設工作機制。
困難職工問題涉及的范圍廣、工作領域寬、政策性強、原因復雜、解決起來難度較大,需要動員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齊抓共管。要不斷拓寬與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困難職工問題的渠道,建立定期聯系、溝通和共同解決問題的制度,積極爭取有關方面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時幫扶體系建設工作與各部門之間,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幫扶困難職工。
(三)建立穩定的幫扶資金籌措機制。
要通過行政撥款、工會經費投入、社會捐助等方式籌集資金。積極爭取行政的資金支持,通過多種形式籌集社會資金,努力拓寬資金和物資籌措渠道。工會要加大對幫扶資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經費用于幫扶體系建設工作。
(四)建立幫扶體系建設工作長效機制。
配備一支政治和業務素質過硬的幫扶工作隊伍,將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論水平和群眾工作經驗、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人員,充實到幫扶工作隊伍中更好地為職工群眾服務。
加強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是工會組織在實踐中探索出的幫助、扶持困難職工的新舉措,為困難職工脫貧解困提供了及時、方便有效的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僅靠工會一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決困難職工的根本問題,就要舉多方的人力和財力,以滿足困難職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