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林樂志?林龍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萬多平方千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一、發黃河區域經濟的意義及緊迫性
作為我們墾利河務局的優勢:一是土地優勢,黃河有延綿幾千里的堤岸,僅我們墾利河務局138.4公里堤防的管轄段中,待開發的淤背區就超千畝,二是現有工程設施、及所處地理位置,墾利河務局管轄的河段地處黃河入海口八大旅游景點區域。這些均是我們發展產業經濟的有利條件。對單位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筆豐厚的家產。
墾利河務局在近幾年黃河產業經濟的發展中已利用了這一點,如何更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及淤區土地,讓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其答案顯而易見——以人為本。人力資源是生產力諸多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并起著決定性因素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科學技術成為增長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柱,而決定著這一支柱的不是資本,而是人力資源所擁有量。
二、我局目前人力資源的現狀與特點
(一)人力資源現狀
我省第三次人員普查中大、中專以上受教育的人員占3.3%,而我局受正規教育的人員(不包括黨校、成人高考等自學文憑)還達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力資源的匱乏制約我局黃河產業經濟的發展。從年齡結構上看,我局40歲以上的職工占75%,年輕人員尤其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比重太小,嚴重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影響我局經濟發展的步伐。
(二)人力資源特點
目前我局人力資源的特點:一是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術的人力資源嚴重缺乏,而其他人力資源供大于求。這種矛盾在一段時期內難以解決。二是青年后備人員缺乏,處于青黃不接、年齡老化,這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提高生產效益和知識更新的障礙。目前在新體制下,新的人力資源很難引進。三是治黃隊伍年齡層次偏高問題。目前從事治黃工作的干部隊伍已逐步呈現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的現象。在每年的基建歲修、防汛搶險等重體力勞力中已明顯力不從心這種情況對發展黃河產業經濟是有一定影
響的。
三、解放思想,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黃河產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經濟的大發展,先進地區、單位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誰思想解放的早誰經濟發展的就快,如何去挖掘這些能量,讓其在黃河產業經濟中發光、發熱,是搞好產業經濟的關鍵,因此工作的重心須首先放在思想灌輸和形勢教育方面,就我們墾利縣河務局來說,在這方面抓了一個“快”字,一個“早”字,即:認識要快,行動要早。收到的效果也事半功倍的,開展的“辦法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潛力在哪里?”的大討論活動,從根本上解決了職工對搞黃河產業經濟的認識問題,除此之外政策的激勵對發展黃河業業經注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制定的好壞會直接決定黃河產業經濟發展的興衰,因此,在制定政策方面要注意結合實際,全面考慮,慎之又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樣才能夠被職工所接受,以此為行動規范和動力,盡而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從事產業經濟的工作積極性。
我們黃河發展產業經濟的七大優勢即:水資源優勢、跨河交通的優勢、土地資源的優勢、旅游的優勢、施工優勢、政策收費、資產的優勢。我們雖然有很多優勢,但在發揮和開發上沒有很好的利用,如果利用不起來,那么優勢就等于零。原因是思想的解放,是人本的觀念,如果我們看到優勢又科學合理的利用,黃河產業經濟一定有一個新的發展高峰。我們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問題還是出在人身上,我們沒有這樣的人才優勢在市場的海洋上駕馭不了這樣的航母。我們發展產業經濟應來一個思想觀念的大轉變,真正解決一個“敢干、想干、能干”的問題。“敢干”就是要克服干事怕冒風險、怕負責任、發展經濟怕賠本的怕字當頭、畏首畏尾無所作為的世界觀。“想干”干番事業就是要有良好精神,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精神力量是無窮的。“能干”選擇有能力干事業的人,給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激發他們干事業的熱情,強化培養、大膽使用,使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二)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黃河產業經濟正處在起步階段,怎樣做到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態度、求實的作風、民主的決策。認識到機遇和挑戰并存,把挑戰當機遇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汪恕成部長也提出了“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以水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我們可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發揮出優勢,正是這些資源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制約了產業經濟發展,我們首先引進人才、引進技術、探索利用人才、技術創出一條發展之路,就象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一樣借外力來發展自己。二是以效益為中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解決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樹立大黃河品牌意識,學習海爾集團的經驗,把我局的產業經濟發展推向一個新臺階。
四、發展區域經濟要以人為本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黃河產業經濟是正確的方向,其實質就是把產業經濟推向市場,與市場容為一體,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說到底選人用人就成了關鍵,鄧小平同志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了要由人來執行。什么樣的來執行是由贊成黨的路線的人還是不贊成的人或是由持中間態度的人來執行結果不一樣。”這充分說明選人用人是發展產業經濟的關鍵。隨著治黃改革的不斷深化,沿黃職工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出現全河上下思想進一步解放,觀念進一步更新,機制進一步加強,注重研究市場,主動適應市場,快速進入市場的可喜變化。我們必須樹立新的用人機制,提倡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論資排輩的做法,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不能只注重文憑而要看市場的駕馭能力、做出的貢獻、創出的效益、對事業的責任心等。根據工作發展的需要建設四支隊伍。一是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二是建設高素質的技術隊伍,三是建立一支懂經營會管理的隊伍,四是建設工人技能過硬的隊伍。
科學技術對產業經濟的發展滲透到每一個決策、生產、經營、管理當中,而這些全部是靠人來完成的,企業的興衰,經濟的發展取勝的法寶不是資金和資源,而是人,是人力資源,發展黃河區域經濟必須要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