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桂紅
摘 要: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推動了國家的富強與進步,這一切都離不開廣大企業職工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然而,養老卻始終是我們每個人不可逾越的現實問題。如何讓廣大的企業職工離休后勞有回報,老有所依,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愛贍養,成了今天養老保險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差距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差距
由于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性質不同,造成了工資待遇與養老保險待遇出現差異,機關事業單位主要靠國家的財政撥付供養,因而養老有保障,而企業是自負盈虧,靠盈利生存發展的,因此養老并沒有可靠的保障,直接造成了兩者的養老保險待遇差距,怎樣解決好兩者的養老待遇差距,促進公平,面對我國人口眾多的國情,穩定社會發展,鼓勵在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存在差距原因分析
1.實行的養老金制度有所不同
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所實行的養老金制度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全部由國家財政承擔,無須個人繳納。退休金以退休前工資為基本,根據工齡的長短為依據來計發。機關單位公務員在退休后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照原工資金額發放。事業單位員工退休后則根據其職務工資和津貼總額按一定比例發放。而企業的養老制度,是統一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及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國家、企業及員工共同參與。
2.養老保險機制存在缺陷
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險體系實行的是“雙軌制”,與企業單位的職工相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退休金要更有保障、更為豐厚。在企業的養老機制中年金制度尚未普及。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及企業年金兩部分,但在現實生活中,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基本上全部來源于基本養老保險,而企業年金作為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有力補充卻并沒有發揮出其實際作用。企業年金替代率仍處于較低水平,遠遠低于養老保險體系中“三個支柱”替代率合理比例,“4:3:2”的要求。因此解決差距問題,完善相應保險機制,普及企業年金制度勢在必行。
3.企業單位自身因素
企業自身因素是導致其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存在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企業一般是將工資分為基本工資與績效工資兩部分。根據職工的基本工資代扣與代繳各項保險費用,根據整體工資水平的一定比例來承擔其他社會保險的繳費義務。這樣企業為最大限度降低自己承擔的繳費數額,又使員工工資水平表面不受損失,因此往往會將員工基本工資降至最低。而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水平基本是穩定在一定水平并隨工齡時間的增長而提高,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保險費用更有保障。
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差距對策分析
1.建立最低養老金制度,保障退休人員的最低生活保障
養老金制度也要體現出其公平的一面,政府所承擔責任要有底線,體現出對全體公民的公平,超出底線的部分要由企業、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去承擔。要建立最低養老金制度,從而保障弱勢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使他們不會因為物價的上漲而不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最低養老金是指全社會將公民個人之間的差異去掉之后,對社會所有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設置的最低保障線,其相對弱勢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要高一些。最低養老金標準的保障水平設置要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來區別制定,要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要求。由政府來確定最低的養老保險底線可以有效保障養老金較低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底線以上則要靠市場調節,可以使公民在滿足基本生活水平需要后,實施進一步更完善的自我保障。
2.完善統賬結合制度,完成養老金“雙軌制”的合并統一
要完善統賬結合制度,其實質就是將公平與效率結合起來,將公民的自我保障與社會互濟結合起來,將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與勤勞奮進相結合。因此養老保險存在差距是正常的,只有通過社會各界努力、國家政策傾斜等方式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將差距降低到最小、可控的范圍之內。加強養老金的管理模式,完善統賬結合制度,從而將社會統籌及個人賬戶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完成養老金“雙軌制”的合并統一,國家要出臺相應的協調政策,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隨著社保標準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推進,“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基礎上,同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以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新老制度的平穩過渡。
3.擴大養老金來源,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制度
企業職業的養老金高低不僅與個人賬戶基金的繳費額有關,也與運營增值存在很大關系。在養老保險基本中,統籌金實行的是現收現付的制度,承擔著確保當期支付的任務,結余基金存銀行、買國債,原則上不得進行其他投資。而要實現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基金的積累,則可以通拓寬投資渠道,提高收益水平進行。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制度,以擴大企業年金的運用效應。在國家所實施的養老保險計劃中,國家財務已經承擔了相當一部分的費用,因此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水平,完全依靠政府實現養老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根據我國養老保險的目標規劃,將企業年金的替代率逐漸提高至20%一30%的水平,使企業年金在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總之,要正視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待遇方面存差距的原因,國家采取積極協調政策,加快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建設,盡快提高企業年金替代率水平,提高企業的離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發展時期,加快完善養老保險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也為國民的健康幸福及國家的和平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祖平.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差異研究[J].經濟學家,2012,(8).
[2]楊立熊.中國養老金待遇差距問題研究[J].新視野,2010,(1).
[3]郭陽.中國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養老待遇差距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