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曦,周仲瑜
(1.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5;2.湖北省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61)
電針治療圍絕經期潮熱癥狀的臨床研究
徐 曦1,周仲瑜2△
(1.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5;2.湖北省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61)
目的 觀察利用電針治療圍絕經期患者潮熱的療效,并深入分析探討其潛在的作用機理。方法 隨機選擇33例圍絕經期潮熱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研究,同時與33例健康孕齡女性進行對照。利用電針療法對2組進行相同方法的治療后,對比治療前后癥狀的輕重程度。結果 經過電針三陰交、關元穴位治療后發現患者潮熱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電針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體內血清中促黃體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含量(P<0.05),測得臨床有效率高達93.24%。結論 電針三陰交、關元穴位治療圍絕經期潮熱癥狀是安全的,健康有效的,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全面推廣使用。
電針;圍絕經期;潮熱
圍絕經期綜合癥主要發生在婦女絕經期前后[1],其是由于內分泌變化引發的一系列各種神經系統紊亂從而導致的綜合癥。潮熱是婦女圍絕經期的一項主觀標志,目前推薦利用激素治療來緩解圍絕經期所產生的各種癥狀,但是使用激素治療存在多種副作用和其他各種潛在的危險,例如心臟病、子宮內膜癌、中風等疾病[2-3]。近期國內外研究表明,電針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圍絕經期潮熱癥狀,調節血清中相關激素的水平[4]。可見,電針治療圍絕經期的療效得到了肯定。因此,根據臨床專項研究要求,制定利用電針治療圍絕經期潮熱癥狀的統一方案,并且觀察研究電針治療對圍絕經期潮熱的影響以及相關激素水平的變化。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圍絕經期患者,隨機選取33例為絕經期潮熱癥狀的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樣隨機選取33例健康孕齡女性作為對照組。實驗組:51歲以上17例,46~50歲10例,40~15歲6例,平均年齡在(47.9±2.94)歲;病程2年以上的15例,1~2年10例,1年內8例,平均病程18.76月;絕經者18例,未絕經者15例;未生育者3例,生育者30例。對照組:33例健康孕齡女性年齡分布狀況為年齡最大39歲,年齡最小者27歲,平均年齡(35±2.32)歲,未生育者10例,生育者23例。
1.2 診斷標準 圍絕經期綜合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更年期診斷標準擬定:女性年齡45-55歲,具有烘熱汗出為典型的主要癥狀并且伴有血壓波動、記憶力減弱、情志異常、煩躁易怒、腰腿酸痛、胸悶頭痛等兼要癥狀。
1.3 治療方法 選擇關元穴和雙側三陰交,對穴位周邊皮膚利用常規消毒方法消毒,將長為40 mm,直徑0.3 mm無菌毫針快速直刺穴位,直刺深度均為1寸,行針至整個小腹甚至陰部有輕微的針刺感。待得氣之后,以LH202H穴位神經刺激儀(中美合資蘇州姑蘇針灸器械有限公司生產)以8~10mA的刺激強度、2/100Hz的疏密波,持續刺激大約30 min。每周做2次電針治療,1個療程為期1月,持續治療3個療程。對照組選擇與實驗組相同步驟。
1.4 療效觀察
1.4.1 臨床評分標準 參考優化之后Kupperman 評分標準[5],分別對治療過程中每一個療程都進行各種癥狀的觀察,具體評分按照Kupperman 評分方法,根據各種癥狀的評分之和得出 Kupperman 指數即MI。電針前后分別記錄一次,MI比=治療后 MI/治療前 MI,即為療效評價標準。無效:MI 比>80%;有效:MI 比≥25%且≤80%;顯效:MI 比<25%。
1.4.2 激素測定 對治療組以及對照組的促卵泡刺激素、促黃體生成素治療前后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進行測定。
1.5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軟件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學中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01;統計學中具有顯著性差異的P<0.05。
2.1 治療結果 依據治療前后33例患者的圍絕經期臨床癥狀評分診斷,33例患者中顯效14例,有效1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24%。結果表明患者在治療前后癥狀有明顯的減輕,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1。
2.2 治療前后Kupperman 癥狀程度評分及變化所耗時間 由表1可見,1 星期電針治療后疲倦乏力、潮熱現象、失眠、感覺異常、心悸、頭痛此6 項癥狀減弱程度評分變化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星期電針治療后焦躁、頭暈2項癥狀減弱程度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電針治療4星期后,性欲減弱此項癥狀也出現明顯的改變。由此可見,為期4周電針治療對圍絕經期患者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尤其對于潮熱現象,見效迅速,1星期就有明顯改善。

表1 治療前后33例患者Kupperman 癥狀程度評分及變化所耗時間
2.3 治療前后性激素變化 由表 2結果可知,與健康孕齡女性組相比較,絕經者治療前后FSH和LH的含量顯著降低。經過SPSS處理得到其具有顯著地統計學意義(P<0.05)。LH含量比較,未絕經者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治療前沒有顯著地差異,但在治療后與自身治療前相比較有顯著的差異(P<0.05)。

表2 治療前后血清中激素水平
目前推薦利用激素治療來緩解圍絕經期所產生的各種癥狀[6],但是使用激素治療存在多種副作用和其他各種潛在的危險,例如心臟病、子宮內膜癌、中風等疾病。近期國內外研究表明[7],電針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圍絕經期潮熱癥狀,調節血清中相關激素的水平。
本研究將三陰交和關元兩種穴位綜合,結果顯示對于潮熱癥狀、頭暈、頭痛、心悸、失眠等其他癥狀均有良好的效果,對潮熱癥狀的總有效率為93.24%。表明了患者在治療前后癥狀有明顯的減輕,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1)。根據研究血清中激素的變化,得到與健康孕齡組相比較,絕經者治療前后FSH和LH的含量顯著降低。經過SPSS處理得到其具有顯著地統計學意義(P<0.05)。LH含量比較,未絕經者與健康孕齡組相比治療前沒有顯著地差異,但在治療后與自身治療前相比較有顯著的差異(P<0.05)。提示我們電針三陰交、關元兩個穴位對于調節激素的水平有一定的幫助。
綜上所述,電針三陰交、關元穴位治療為絕經期潮熱癥狀以及其他并發癥是安全的,健康有效的,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全面推廣使用。
[1]馬國根.靳三針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2]張燕,陳頌軍,倍美力治療圍絕經期綜合癥 56 例分析[J].廣西預防醫學,2000,6(2):95-97.
[3]謝婧嫻,張榮蓮.圍絕經期綜合征研究進展[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9,15(3):21-22.
[4]陳云云.更年期綜合征的文獻研究[D].上海中醫藥大學,2002.
[5]李培培,滕秀香.卵巢早衰的中醫治療進展[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5):19-21.
[6]沈潔,沈梅紅,李忠仁,等.針灸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及機制研究進展[J].東中醫雜志,2008,27(1):62-64.
[7]劉宏艷,吳高媛,王 濱,等.針刺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實驗研究[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2,21(3):45-46.
[8]王蕾,姜國華,張玉瑤,等.針刺去勢雌性大鼠足三里、關元、三陰交穴對其血清中雌二醇和促卵泡素濃度的影響[J].中外醫療,2008,35-37.
徐曦(1990-),女,湖北: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針灸推拿。
△通信作者:周仲瑜,E-mail:2209447940@qq.com.
R271.11+5
B
1007-2349(2015)10-0045-02
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