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飛 荊翠
1959年,由國家商業部投資、在黑龍江省政府組織下,“黑龍江省玉泉酒廠”正式成立。酒廠位于黑龍江省阿城市玉泉鎮,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是國家二級企業,省級文明單位標兵,東北白酒行業的龍頭,省內最大的白酒廠家。
玉泉鎮是中國蒸餾酒發源地之一。早在850多年前,金熙宗敕令在玉泉建立皇家御酒坊,取當地玉泉水用蒸餾法釀制御酒,中國北方最早的蒸餾酒由此在玉泉誕生。自此以后,玉泉便酒坊林立,聞名天下而近千年不斷。
1975年,全國白酒泰斗周恒剛領導的全國白酒技術精英專家小組,歷經一年的苦心研制,首創出既有醬香、濃香型風味,又有地方特點的兼香型玉泉方瓶,成為當時中國第五大白酒香型。2002年9月,酒廠由國營企業改制為民營股份制,更名為“黑龍江玉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改制后,酒廠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核心產品“玉泉方瓶”屢獲殊榮,捷報頻傳。
2008年6月,華澤集團旗下香港金六福投資正式控股了“黑龍江省玉泉酒業有限公司”。并購后華澤集團將致力于將玉泉繼續做強,確保并擴大省內領先優勢,同時穩步拓展省外市場,力爭成為東北三省第一品牌。
2009年,集團斥資5000萬元,在玉泉酒業建起了東北規模最大的1.1萬噸的自動化勾儲中心。2010年,集團再度投資5000萬元,引進國內最先進的白酒自動化生產線和建設全新包裝車間。同時,自2009年以來,玉泉酒先后推出了“和諧清雅”、“年份酒”、“封壇洞藏”等系列中高檔產品,全力向高端白酒市場挺進。近幾年,華澤集團繼續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和改造,把玉泉酒業打造成為為以白酒為核心的,集農業開發與工業旅游為一體的大型循環經濟企業。并通過舉辦各種大型公關活動不斷打造玉泉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飄香之源
這是一片為共和國默默耕耘60多年的土地。沃野千里,地上產金,地下產銀。一邊連著山,是高高大大的樹,一邊連著水,是長長短短的魚。黑土地文化,首先是環境文化,北方,東北,黑龍江,這個經緯本身,就是世界幾個著名蒸餾酒的產區。當然,環境里最為重要又是氣候因素。廣袤龍江,每到冬季,天寒地凍。自古以來,生長在這里的黑龍江人喜歡喝酒驅寒,久而久之這里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地方名酒。中國酒行業媒體專欄作家何冰曾如此評價東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當你把眼睛向內的時候,茅臺酒是醬香的一座豐碑,再好的醬香也無法逾越。當你把眼睛向外的時候,卻突然發現,東北的礦泉水,可以跟阿爾卑斯山的“依云”相媲美;東北的樹做成的“酒海”,可以比肩法國的橡木桶;東北的火山石,是壽命最長的“老窖泥”。
關于中國蒸餾酒歷史,史學界及釀造業最早的觀點認為始于元代。1988年,河北承德地區出土一金代文物,經專家鑒定為金世宗至章宗時期的銅制蒸餾制酒器,由此將中國蒸餾酒歷史向前推進近百年。但作為金上京地區的黑龍江學者,從歷史記載及文學作品中推論,中國蒸餾酒發祥地應為黑龍江省阿城市。
2006年,黑龍江省玉泉酒業有限公司在擴建時,在廠區的古河道中發現一件青銅器,當時有人推測為蒸餾酒器。兩年來,相繼有不少釀造及史學界人士參觀過玉泉酒業這個“鎮廠之寶”,他們認為有必要對其進行鑒定。今年8月7日,由原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現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干志耿等5位文物鑒定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玉泉出土的這件青銅器進行了鑒定,其主要結論是:出土地點與經過準確、清楚、可靠;器型與金代通行銅鍋有一定脈源關系,與河北承德出土之金代銅制酒器原理一致,省內尚未發現此類銅器;是用早期蒸餾法制酒的一套設備,文物級別可定為一級;玉泉地區制酒業歷史可上溯到距今800多年前的金代。
飄香之魂
在哈爾濱的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哈爾濱有三寶:紅腸、哈啤、玉泉酒。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是這個城市的標識。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釀一方酒。玉泉酒暢銷多年,綿甜爽凈、余味悠長的獨特口感為眾位酒客提供了一場舌尖上的絕美體驗。
黑龍江是著名的大糧倉,肥沃的土地上生長出適宜釀酒的珠米紅糧。松花江畔特產的高粱,顆粒飽滿、淀粉含量高,用此釀造出的白酒,酒味甘美、酒體醇厚;制曲的主要原料小麥,麥粒完整、顆粒飽滿,從而產生較高的糖化力、發酵力和蛋白分解力,賦予了玉泉酒特有的美好香氣。
水為酒之魂。玉泉之名,源于玉泉之水。據史料記載,金熙宗曾在上京南郊40里的地方狩獵,于口渴難耐之際偶遇佳泉,飲后頓覺神清氣爽,體力倍增,于是賜名“御泉”,專供皇家飲用。現如今,玉泉酒廠內百余眼噴涌不絕的天賜佳泉,依然色清如玉,質潔如晶,成為玉泉酒品質的天然保證。
技為酒之神,白酒釀造工藝是白酒品牌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據玉泉酒廠相關負責人介紹,玉泉酒所采用的兼香工藝,乃中國首創。1975年,全國白酒泰斗周恒剛領導的全國白酒技術精英專家小組,歷經一年的苦心研制,首創出既有醬香、濃香型風味,又有地方特點的兼香型白酒,造就了當時中國第五大白酒香型。
到底什么是兼香工藝呢?取“北酒”貯酒工藝之精,采“南酒”釀造工藝之髓,匯成“固液融合、濃醬兼香”的獨特酒技,并運用兩步法在分型發酵、分型陳貯、基酒科學融合、貯藏醅熟等細節做到精益求精,從而釀制出入口濃香、回口醬香這類具有特殊魅力的玉泉酒。
1975年誕生的黑白盒玉泉酒,因為采用當時獨特的方瓶包裝,而被消費者親切的稱為“玉泉方瓶”。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提到玉泉方瓶,很多消費者都表示,這是哈爾濱的老牌子了。小時候看爺爺和爸爸喝,現在自己也喝。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支產品暢銷了幾十年呢?玉泉酒業帥燕華總經理告訴記者,隨著玉泉酒業的發展,玉泉產品覆蓋了高中低檔,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但老方瓶的包裝和品質一直都沒有改變過,正是對品質的不斷追求才能讓老方瓶暢銷。我們相信時間見證品質。老方瓶每年超過400萬瓶的銷售足以證明消費者對玉泉品牌和老方瓶的熱愛。
喝玉泉白酒,淺嘗則余味悠長,暢飲則酣然恣肆。由于人們的喜愛、市場需求的擴大,2009年以后玉泉酒業陸續推出“和諧清雅”、“洞藏原漿”等中高檔產品,全力向高端白酒市場挺進。事實證明,玉泉酒業的舉動得到了很好的響應,各種白酒熱銷的背后喚醒了家鄉人對美酒的深厚感情,也流露出吉林、遼寧、山東等外地人對玉泉白,酒的依賴。
飄香之神
積年沉釀,愈久流香。中國濃醬兼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國家級白酒評審委員、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第六、七屆白酒國家評委、高級白酒釀造技師、高級白酒品酒師,這一連串無尚榮耀之美譽的擁有者就是黑龍江省玉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一張玉柱。
上個世紀7n年代,21歲的他來到當時還是國有體制的玉泉酒廠,從一名普通的口酒車間工人做起,懷著對釀酒事業的真摯熱愛,一干就是近40年。張玉柱坦言,這期間他經歷了酒廠的興衰變化,也嘗到了生活上的艱辛,但每當看見玉泉酒廠的一窖一醅,一甑一槽他的心就又熱了起來,這里傾注著他滿腔的心血。釀酒成了他畢生的事業,現今已是酒廠總工程師的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埋身在生產一線,每次來到窖池旁,他總是習慣性的抓起一把酒醅聞一聞,嘗一嘗。他說“即使現在有先進的儀器設備,但作為一名優秀的釀酒師也應該學會憑借這‘一抓、‘一聞、‘一嘗來判斷酒醅的發酵程度。”
張玉柱在兼香白酒確定分型發酵、分型陳貯、合理勾配工藝的基礎上,提出該工藝的優化理論:通過該方法釀造的“中國玉泉酒”,2002年被中國輕工聯合會、國家標準研究中心認定為“濃醬兼香型代表酒”,并在2004年全國酒類大賽上獲得了兼香型白酒評比總分第一名的殊榮。
血脈相承,源于玉泉奔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玉泉。玉泉鎮的古老歷史是張玉柱老人經常講給兒子張嘉鑫的故事,也許是源于對故事內涵的深刻理解,或者是兒子張嘉鑫對白酒悠久文化的心靈感悟,他開始追隨父親的腳步,義不容辭的走上了釀酒道路,演繹和升華了父親及自己對美酒釀造事業的不懈追求。
在談到為什么讓兒子選擇玉泉酒業時,張玉柱說道,根源就是一份情、一份愛,一腔對酒文化的虔誠,一份對玉泉酒廠的深情。我來到玉泉廠已經近40年了,這里每的每一滴酒都飽含著我的心血,我一貫秉承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性格,我珍愛玉泉酒廠,我把它當成兒子一樣對待,我舍不得它受到傷害,所以我選擇讓兒子來玉泉,讓他把我的夢想繼續傳承。
目前,張嘉鑫已成為中酒協國家級白酒評委、中食協國家級白酒評委、白酒釀造高級技師、白酒品評高級技師。從初出茅廬到嶄露頭角,張嘉鑫的成長歷程印證了玉泉酒業的企業文化精神——信念堅定、意志堅毅、循序漸進、水滴石穿。挖掘白酒精髓,釀造品牌文化。張嘉鑫說,華澤集團進駐玉泉酒業后,集團管理層提出了這樣的思路,借助玉泉酒多年來在黑龍江消費者心中留下的印象,玉泉酒業把新戰略確立為“扎根東北,做好黑龍江省白酒代表”,把玉泉往中高檔做、往主流人群做,把它做成黑龍江省白酒的代名詞。與國內眾多區域性白酒品牌不同,玉泉酒業沒有實施“大廣告、大營銷”的戰略,而是巧妙利用高雅藝術等形式,把著眼點再次放到了大眾文化上,大大降低了品牌推廣成本,從而真正實現了復興品牌的營銷目的。
正如張嘉鑫所言,如今的玉泉人有著使不完的干勁兒,我將帶領玉泉酒業全力完成父親的重托,要把玉泉酒做成黑龍江的一張名片,使玉泉酒真正成為黑龍江的省酒代表,讓濃濃的玉泉酒香傳遍廣闊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