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瑞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誦讀和踐行教人禮儀規范的中國傳統啟蒙讀物《弟子規》,正在成為河南鞏義市農村地區的新風尚。以“孝道”為核心的傳統文化通俗、生動地融入百姓生活,培育出全新的鄉風村貌。
“過去都是講報酬的,你給多少錢我干多少活。現在我們主動義務打掃街道衛生?!?0歲的康剛建是鞏義康店鎮葉嶺村村民,今年4月起,他當上了村里的義工,每天5點鐘就起床清掃路面。
走遍葉嶺村的幾條街巷,干凈得連紙屑、煙頭都很少看到。村黨支部書記葉順利還記得過去相互推諉、出錢換不來整潔的日子,“街上到處是垃圾,(清潔工)拿著工資也是能拖(延不掃)就拖。但傳統文化教育使大家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地處工業重鎮鞏義市,葉嶺村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問題也不容忽視。3月份以來,葉嶺村定期舉辦“道德講堂”,邀請專家講授傳統道德文化,還把《弟子規》《二十四孝》等內容制作成文化墻。
如今,村里不僅難聞吵罵聲,還涌現出一批志愿服務村民的義工,葉嶺成為“沒有環衛隊的衛生村”“沒有巡邏隊的安全村”。村民白喜瑞說:“大家比著孝順老人、為村里作貢獻,覺得心里很踏實愉快?!?/p>
孝南村是8000人口的大村莊。鞏義市孝義街道辦孝南村支書景合營對農村風氣的轉變深有感觸:前些年,“村里發展了,群眾得到實惠了,但管理卻越來越難了”,尋釁滋事、賭博歪風等愈演愈烈。
對此,景合營當時心里很著急,“現在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怎么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扭轉風氣?”
景合營想到了“孝”文化。這位村支書和幾名村鎮企業負責人牽頭,先后辦了7期道德講堂,已有1000多名村民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我們村歷史上就以‘孝義出名,通過普及‘孝道等傳統文化,人人向善,村莊的凝聚力就強了?!薄靶⒕蠢先?、和睦鄰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等成為村民掛在口頭、落在行動的道德標尺。
傳統文化教育改變的不只是普通村民,黨員干部的素質也有所提高?!斑^去管理粗糙,話也難聽,群眾反映還不肯接受,學習以后意識到自己文化底蘊和個人素養不夠。”景合營說,村干部轉變態度,群眾才會理解和支持工作。
目前,康店鎮30%的村莊開展了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鎮黨委書記馬海山認為,活動卓有成效的一個明證是,全鎮信訪案件數量從去年的97起降到了28起。他說:“傳統文化使基層黨組織和群眾有了新的共同語言,對提升正能量、促進干群關系都有好處,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走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p>
康店鎮只是鞏義市開展農村道德建設、提升農民文明素質的—個縮影。
今年以來,鞏義市以“孝道”為切入點,先后開展道德講堂650余場,廣泛提高了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和認同,一些村民甚至自告奮勇當起了講師。其中,西村鎮羅口村79歲的老中醫王三樂已自辦道德講堂200余場。
同時,鞏義市廣泛開展孝心示范村的評選,弘揚良好家風,促進鄉風文明和諧,并專門在電視臺開設“中華家道”頻道,通過報道身邊的各類孝親典型和介紹優秀傳統文化,對群眾進行道德教育。
鞏義市文明辦主任崔寶麗說,“孝”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以孝道為切入點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找到了道德建設與百姓的結合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