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臣 錢玉 荀有卿
在錦繡秋光添雅興,豐收景象蘊輝煌的時節,我們有幸近距離接觸海倫市向榮鄉向豐村的黨支部書記于景山同志。他今年四十歲,從他干練,沉穩的性格,看出他富于開拓進取的精神。他是四千三百名父老鄉親頭頂上的一片青天!
進入向豐村,首先被眼前平整潔凈的通村水泥路面及路兩旁成蔭的綠樹,艷麗的鮮花,蔥郁的草坪所吸引。村民家門前都是水泥小橋過板,直通到村里的三條水泥路上,農戶家房前屋后庭院經濟作物生長的特別茂盛,有些村民聚集在家門前小橋兩邊倡談村里各種變化,向往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走進200多平方米新建的村辦公室,寬場明亮。供村民休閑的廣場達3000多平方米,兩旁還有1500多平方米,用于大型農機具停靠。這是農業現代化的見證。
土生土長的于景山,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在本鄉上學,初中畢業后在家務農。于景山自青年時就產生為百姓辦實事的心境。他曾在外地打工多年,曾帶領親友在北京開過飯店,賺錢后,他又選擇在加格達奇開面粉加工廠。他致富后不忘家鄉,回鄉帶領鄉親共同致富。三年前,它被作為后備干部推薦去海倫市委黨校學習,2012年全體黨員大會上,他被選舉為向豐村支部書記。
于景山上任前向豐村是被確定為全省十二五期間第一批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貧困村之一。全村4328口人,人均收入僅為2080元,其中32%的貧困戶人均收入不足為850元。村辦公條件差,村里只有通村主路是水泥路,全村未安裝自來水,沒有衛生所,村醫在自家行醫,條件簡陋。全村僅有一個農機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農機具已報廢。有債務87萬元。
上任伊始的于景山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及時召集班子會議和黨員代表,經過多次集體商討制定出十二五期間增收產業培育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人居環境與生態建設項目;社會公益項目等四個方面大項目含有十三個子項目。同時積極采取向上爭取扶貧資金,財政專項資金,包扶部門投入,村民自籌等多渠道解決資金困難。三年來共籌措資金400多萬元,現以完成修水泥路面7.8公里,挖排水溝1.7萬延長米,建橋涵50多處,引進大型農機多臺套,建設柵欄1000多延長米,硬化路邊溝5000延長米。建設村衛生所、計生室、文化書屋等服務設施。幾年來培訓貧困勞動力200多人次,提高了貧困人口的生產技術和技能,同時組織貧困家庭成員參加其它部門勞轉培訓達1000人次,使其共同提高勞務技能,達到口貧致富。
于景山耐心做農戶的工作,把農田集中到25戶種植大戶耕種。他自己率先垂范,親自示范2700畝,以每坰五千元的高價給付農民,糧補歸農戶。許多農戶積極響應,種植大戶應運而生。土地連片耕種,每坰地比零散耕種多創收1200多元,并將大批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每年組織700多人外出勞務,每人每年平均創收3萬元,全村農民年增收達200余萬元。
三年來用于基礎建設,改變貧窮落后面貌于書記墊付資金40余萬元,為貧困戶捐獻資金3萬余元。殘疾人高鳳君身居危房,于書記找民政部門解決部分資金,自己墊付一萬元,最終實現了危房改建,使高鳳君一家遷入了新居。他上任后就低保戶這一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進行了整頓,在村民民主評議的基礎上,把不符合條件的37戶撤掉,就連自己的母親經前任領導定的低保待遇他也拿掉了。
村民致富了,村容村貌改變了,三年任職變化巨大,還清陳欠60%,村級排名由后三位升到前兩位。計劃2015年旱改水3500畝,群雁高飛頭雁領,于景山正引領全體村民踏上追夢之旅,前途雖然坎坷,但未來美好。鑄夢的過程艱辛,而圓夢的結果卻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