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堅守,不要越過雷池地界,引申為做事不超過一定界限。但是這里的“雷池”究竟在哪里?
據史書記載,雷池由雷水積地而成。古雷水從今湖北省黃梅縣東流,經今安徽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積而成池,稱為雷池。面積有100平方千米左右,約形成于三國時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歷來為兵家必爭的江防重地。
東晉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今安徽和縣)鎮將蘇峻起兵造反,時任江州刺史溫嶠急欲率兵東下保衛京城(今南京),與大臣庾亮共同推舉荊州刺史陶侃為盟主,擊滅蘇峻。后庾亮在《報溫嶠書》中曰:“吾憂西隨(今九江西面),過于歷陽。足下勿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叫溫嶠坐鎮原防,不越雷池而東。“不越雷池一步”即由此而來。
古代雷池不僅是江防重地,而且也有碧波蕩漾、漁舟晚歌的勝景,古代一些文人雅士曾為之傾倒。陶淵明、李白、陸游等都曾寫詩贊美過雷池。自明朝天啟年間,古雷池已被浮沙所覆蓋,漸漸地變為盛產糧棉的平原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