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 莉
妊娠分娩特別是初產婦陰道分娩,可導致盆底神經及肌肉損傷。臨床研究顯示[1],約有15% ~50%的經產婦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喪失部分盆底支持功能,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臟器脫垂等。開展產后盆底肌肉訓練(PFMT)可有效防治妊娠、分娩導致的PFD[2-3],但在早中孕期開展 PFMT對分娩結局及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早中孕期(14~27孕周)開展PFMT對第二產程時間及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以便為女性產后保健提供可靠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并于本院住院分娩的健康孕婦共19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初產婦,無流產史;單胎宮內妊娠14~27周;治療依從性高。排除標準:孕前及孕期有尿失禁者;孕前有陰道前后壁脫垂及盆腔臟器脫垂者;合并生殖道畸形或妊高癥者。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8.2±4.4)歲。孕15~27周,平均孕(22.3±4.1)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中專71例,大專及以上105例。隨機將入組患者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孕周、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一般健康教育,如孕產婦常規門診產檢和產后復查時向其詳細講解妊娠和分娩對盆底肌肉群造成的影響;講解盆底肌肉功能訓練的意義和方法,但未給予系統的護理干預。
1.2.2 試驗組 孕產婦從妊娠14~27孕周至分娩后42 d給予系統盆底肌肉訓練指導,具體措施如下:產婦入組后,安排專職護士給予產婦一對一盆底肌肉訓練指導,介紹盆底肌肉群生理結構及功能。采用“生物反饋”法,即通過在陰道內放置肌電探頭,使盆底肌肉收縮產生生物反饋轉化為可視信號,從而幫助產婦找到正確的目標盆底肌肉群。盆底肌肉訓練內容包括:快速收縮5次 +收縮5次+放松5 s,重復10遍/次,3次/日[4]。護理人員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糾正盆底肌肉鍛煉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督促其按時訓練。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包括剖宮產、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情況。(2)比較兩組經陰道分娩產婦第二產程時間。(3)采用Phenix盆底肌肉康復儀測定陰道收縮壓(VSP)、陰道靜息壓(VR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以評價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功能。(4)比較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臟器脫垂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或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比較[min,M(QR)]

表2 兩組患者分娩結局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產后3個月盆底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產后3個月盆底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 VSP(mH2O)VRP(mH2O) 陰道收縮持續時間(s)98 42.6 ±6.4 35.4 ±4.4 5.6 ±0.6對照組 98 27.3 ±5.1 25.7 ±2.8 3.8 ±0.8 t值試驗組0.032 0.033 0.035 3.242 3.203 3.139 P值

表4 兩組患者產后3個月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臟器脫垂發生情況比較(例)
3.1 盆底肌肉訓練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院認為,應鼓勵無禁忌證孕婦規律性參加PFMT[5]。PFMT原理是通過調節盆底肌肉張力,糾正不良肌肉收縮,提高盆底組織自控能力,從而達到改善盆底能力的目的。開展有效的妊娠期PFMT相關護理干預,可加強盆底肌肉群張力,促進盆底血液循環,減少因妊娠子宮壓迫下肢靜脈導致的下肢深靜脈血栓,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并有效降低第二產程持續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盆底肌肉訓練對盆底功能的影響 有研究證實[6],約有30%的產后初次復查婦女無法識別正確的盆底肌肉群,并且無法進行正確、有效的盆底肌肉收縮訓練。本研究在專業治療師指導下,采用“生物反饋”法指導產婦識別正確目標盆底肌肉群,并學會正確的盆底肌肉收縮方法,通過有意識地收縮訓練,實現盆底肌肉群的被動運動,從而有效提高盆底肌肉緊張度、收縮力,并延長肌肉收縮持續時間。試驗組產后3個月VSP、VR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PFMT可提高盆底肌肉張力,延長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對改善產后盆底功能具有積極作用。
3.3 盆底肌肉訓練對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臟器脫垂的影響陰道分娩過程中,由于過度牽拉造成盆底韌帶、肌肉、筋膜等組織結構和功能上的損害,是導致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臟器脫垂等PFD的主要原因。PFMT通過有意識地反復收縮盆底橫紋肌,增強盆底肌肉體積、強度及其對盆底器官的組織支持作用,從而達到防治盆腔臟器脫垂的作用;其次,通過PFMT,可提高尿道周圍橫紋肌及肛提肌的收縮功能,從而提高尿道關閉壓,有效降低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7-8]。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后3個月壓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臟器脫垂發生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值得注意的是,孕期PFMT雖可提高盆底肌肉收縮力,但為避免過度運動對妊娠的影響,PFMT應在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并根據個體情況循序漸進,切忌盲目大量運動。
[1] 劉穎琳,周艷紅,丁 紅,等.孕期行盆底肌肉鍛煉對盆底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山大學學報 (醫學科學版),2013,34(5):76.
[2] 陳燕輝,楊衛萍,鄧敏端.盆底肌肉訓練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復效果[J].廣東醫學,2012,33(6):757 -759.
[3] 林聰賢,鄭蘭花.產后早期進行盆底肌肉鍛煉對盆底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3,13(1):71 -72.
[4] 王 磊.盆底肌肉生物反饋治療女性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24例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11):1607 -1608.
[5] McLennan M T,Melick C F,Alten B,et al.Patients'knowledge of potential pelvic floor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nd delivery[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06,17(1):22 -26.
[6] 張 玲.生物刺激反饋儀在婦產科的應用和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雜志,2013,5(3):61 -62.
[7] 陳玉清,裴慧慧,陳 蓓,等.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3):234 -235.
[8] 盧 惠,黃 飄,李秋霞.盆底肌功能訓練防治產后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31):2859-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