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艷
早產兒指出生時胎齡滿28周不滿37周的新生兒,是新生兒中的高危群體[1]。由于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呼吸節律多不規則,經常會發生呼吸暫停;也可因肺發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少而發生肺透明膜病,引起肺泡萎縮,功能殘氣量下降,發生肺不張[2]。因此對于早產兒的呼吸管理為有效地擴張肺泡,增加功能殘氣量,提高氧合。而在臨床上使用最多的就是氣管內給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再采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機輔助通氣。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依據嬰幼兒恒流通氣原理,在整個呼吸周期(吸氣相和呼氣相)均提供一定的正壓,使氣道和肺泡處于一定的擴張狀態而不萎陷,并可使已萎陷的肺泡重新擴張[3],故可防治肺泡萎陷和肺不張,減輕肺間質水腫,增加肺的功能殘氣量,改善氧合,減少呼吸暫停發生的次數[4]。但在使用NCPAP過程中,易發生腹脹,所以需要常規留置胃管進行胃腸減壓。我科采用改良式胃腸減壓法,有效地預防患兒腹脹的發生,盡早給予早產兒腸內營養,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加快了早產兒體重增長,縮短了平均住院時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4例NCPAP輔助通氣的早產兒,其中男79例,女65例。胎齡為28~36+6周。體重為 997~3570g,平均(1986±38)g。母親無心臟病、高血壓病、腎病、吸毒史。將144例早產兒隨機等分為A,B,C組,3組早產兒胎齡、體重、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A,B組設為對照組,C組為改良組。A組:喂奶前用10 ml注射器回抽空氣,喂奶后關閉胃管;B組:胃管接用注射器自制的胃腸減壓器[5],持續開放;C組:喂奶前1 h胃管接用注射器自制的胃腸減壓器的一端,將胃腸減壓器呈垂直狀,另一端用橡皮筋固定于溫箱頂部,抬高置于新生兒胃水平位15 cm。
1.3 效果觀察 觀察3組早產兒腹脹、奶液反流發生情況及體重增長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s)表示進行多樣本均數比較的方差分析,偏態分布的采用M(QR)表示進行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3組患兒腹脹、奶液反流發生情況比較 例(%)

表2 3組患兒平均體重增長以及住院天數比較
3.1 改良式胃腸減壓法可以有效預防早產兒發生腹脹 在NCPAP使用過程中,大量的氣體進入氣道,隨著患兒吞咽動作的進行,部分氣體也不可避免的進入胃腸道,尤其是腸蠕動功能不完善的早產兒,極易引起腹脹[6],嚴重者可阻礙膈肌運動而對呼吸造成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可于口腔內置6號胃管1根,胃管末端接去除針栓但留取活塞的注射器,活塞上插12號的注射器針頭,可以有效地幫助排氣,減輕腹脹。姚仁芬[5]、王波[7]等研究也表明,胃腸減壓器內為常壓,利用重力的原理而使空氣往外排出,避免人為用注射器回抽(A組方法)時負壓無法估計,易造成早產兒胃黏膜損傷的弊端,目前我科也是采用此種胃腸減壓器。本研究表明,C組與B組發生腹脹比較無統計學意義。B、C組與A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說明使用胃腸減壓器可以有效地預防早產兒腹脹的發生。
3.2 改良式胃腸減壓法促進早期腸內營養的實施 近年來,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但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仍是圍產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其中營養因素在改善早產兒生存和促進生長發育方面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8]。而現有國內外研究總體上支持在早產兒生命體征穩定后早期開始微量腸道內營養,根據喂養耐受情況逐漸調整喂養量[9]。張長軍等[10]研究也證實了早期腸內微量喂養在早產兒早期管理中的必要性。本研究表明,C組與A組比較,發生奶液反流的幾率無統計學差異;C組與B組比較,發生奶液反流的幾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改良式胃腸減壓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早產兒奶液反流的發生。因為母乳在腸道內消化需2~3 h[11],改良胃腸減壓法于喂奶前1 h開放,此時奶量基本已經消化。再抬高胃腸減壓器置于新生兒胃水平位15 cm,這是新生兒重力喂養的高度[12]。由于重力的作用,開放胃管后很少有奶液反流,所以改良式胃腸減壓法保障了早產兒對奶液的充分攝入,促進早期腸內營養的實施,使胃腸激素和胃腸動力發生變化,從而對胃腸及代謝的發展提供一種刺激,加速胃腸功能的成熟,加速胃腸喂養的轉變,盡早形成代謝的獨立性。
3.3 改良胃腸減壓法有效改善早產兒生長發育,促進早產兒康復 本研究表明,C組與A組、B組在體重增長和住院時間方面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這三種方法中,改良式胃腸減壓法即C組,是可以有效地促進早產兒體重增長,縮短平均住院時間。王彬[13]、孫琦等[14]研究也表明,早期腸道微量營養中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和壞死性小腸炎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且胎便排完時間、恢復至出生體重時間、達足量腸內喂養時間均縮短,進而縮短了平均住院時間,改善患兒生長發育和預后,這與本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
[1] 邵肖梅,葉鴻瑁,邱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3-64.
[2] 郝祥梅,蔡 盈,房 麗.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早產兒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5):2285.
[3] 陳 超.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86 -88.
[4] 劉春華.經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科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5):383 -385.
[5] 姚仁芬,金慧珠,陳道芬,等.自制常壓減壓法在新生兒胃腸減壓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2):957.
[6] 陶 燕.鼻塞式CPAP在臨床使用中的常見問題及護理對策[J].工企醫刊,2012,77(2):78.
[7] 王 波.新生兒胃腸引流器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5):74.
[8] 王慧君,童 菲,陳遠芃,等.早產兒早期微量喂養的體會[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2):13.
[9] 馮 琪.早產兒院內營養策略進展及其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2013,45(2):334.
[10]張長軍,崔 晴.早產兒早期微量喂養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6):80 -84.
[11]薛辛東,李永柏.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3.
[12]李美芳,黃秋葵,韋柳春.兩種鼻飼法對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65.
[13]王 彬.早產兒早期微量喂養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9):4636.
[14]孫 琦,諸宏偉,臺曉燕.早期腸內外營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2773 -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