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莉珺 毛智杰(1河西學院 外國語學院;張掖市第二中學,甘肅 張掖 734000)
翻譯地理學視閾下的河西走廊旅游宣傳口號翻譯
苗莉珺1毛智杰2
(1河西學院外國語學院;2張掖市第二中學,甘肅 張掖734000)
摘要:不同的地理環境產生不同的語言文化,從而產生不同的文化區域。不同文化區域間的活動包括旅游活動,定會產生文化交流,翻譯就是文化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本文翻譯地理學視域下的翻譯旅游地理論和翻譯文化地理論出發,探討河西走廊旅游宣傳口號英譯,旨在促進旅游外宣翻譯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關鍵詞:翻譯地理學河西走廊旅游宣傳口號城市形象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西北糧倉,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近年來,甘肅大力發展河西走廊區域旅游文化產業,開發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自2011年起先后在河西走廊舉辦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促進了河西走廊旅游發展及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了河西走廊的城市形象。本文從翻譯地理學出發,探究東西方不同地域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探討河西走廊旅游宣傳口號英譯,旨在促進旅游外宣翻譯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翻譯地理學(Translation Geography)是翻譯學地理學的交叉研究,把翻譯與地理因素聯系起來,以地理學和翻譯學的相互關系及其機理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索,從系統論的角度審視翻譯、研究翻譯,從地理學的角度對翻譯中的種種現象進行剖析和闡釋,將翻譯置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研究地理環境同人的生理、心理等地理因子與翻譯的關系,初步構建翻譯地理學的研究體系[1]。翻譯旅游地理論和翻譯翻譯文化地理論作為翻譯地理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探討翻譯與旅游地理和文化地理之間的互動關系。旅游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地理環境同民族文化關系極為密切,翻譯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活動,必然會涉及語言所承載的文化[2]。由于東西方地域差異,旅游宣傳口號翻譯應當從地域文化差異出發,遵循翻譯旅游和翻譯文化理論的指導,特別關注其傳遞信息、吸引游客,宣傳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功能,在充分理解原語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以譯文讀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達到最佳的宣傳、交際效果。
旅游宣傳口號,又稱旅游形象宣傳語,實質上是城市的旅游廣告,主要用于向外界和旅游者推廣和傳播當地的旅游形象,打造聲譽和知名度,吸引游客。宣傳口號在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傳播形象、營銷推廣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穎、獨創、寓意雋永的旅游口號,往往能在城市形象塑造與提升中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3]。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和旅游業的發展,很多城市都很重視自己宣傳口號的設計,旨在通過濃縮的語言、精煉的文字、新穎獨創的口號,將城市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潛在和現實游客面前。從市場營銷的要求來看,旅游宣傳口號必須能夠吸引游客,激發游客的旅游熱情,給游客留下永久而深刻的記憶,并廣泛迅速地傳播開來,進而產生廣告效應。
1.翻譯旅游地理論和翻譯文化地理論
無論是翻譯旅游地理論還是翻譯文化地理論,都對旅游宣傳口號翻譯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首先,從翻譯旅游地理論來看,河西走廊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源于其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位置在黃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優越的自然氣候,多樣的地質地貌,戈壁、沙漠、森林、冰川,綠洲、濕地、湖泊。獨具特色的人文地理環境: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有武威、張掖、敦煌等歷史文化名城,有漢、蒙古、藏、裕固、哈薩克、回、滿等多個民族。如何讓更多的游客欣賞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多彩的人文景觀,是翻譯者所面臨的任務和挑戰。其次,文化是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4]。人類生存于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在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料的同時,發展了與地理環境相適應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特定的文化[5]。東西方由于地理環境差異,勢必造成眾多文化差異,并體現在語言、價值觀、傳統習慣等方面。翻譯與文化地理之間存在互動關系,翻譯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變遷與發展[6]。因此,旅游宣傳口號翻譯既要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又要準確表達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2.翻譯地理學視閾下的河西走廊旅游宣傳口號翻譯
(1)源語言信息全面準確
旅游宣傳口號翻譯要完成宣傳的使命,必須全面而準確地傳遞出源語言的信息,不僅僅是內容的調整,還要考慮到源語言的形式和特色,尤其是地域語言的影響,那就是要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7]。旅游宣傳口號的語言常具有鮮明的節奏,富含韻律感,有韻律的文字,可以帶來愉悅感,口語化的口號簡潔易懂,便于記憶。只有簡短易記的旅游目的地宣傳口號,才能使旅游者下意識地記住旅游廣告的內容精髓,達到宣傳的效果。例如:七彩丹霞,濕地之城(the Pearlof the Silk Road—Golden Zhangye),旅游宣傳口號采用了直譯的方法,翻譯時運用了與漢語相對工整的表達句式,保證了英文表達的地道性。金張掖,銀武威(Gold Zhangye,SilverWuwei)中,gold與silver相對,Zhangye和Wuwei兩個地名相呼應,均用了“形容詞+地名名詞”的結構表達。這兩個宣傳口號無論是原文還是譯文,都注意到了宣傳口號的韻律和節奏特點,對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簡潔易懂,口語化突出,便于讀者辨識,值得反復品味,也可以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河西走廊城市形象的傳播。
(2)蘊含人地特色
每個城市都有鮮明的特色,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地質地貌。因此,旅游宣傳口號的原文和譯文,都應該通過精練的語言,做到易于記憶,并凸顯該旅游目的地吸引人的特色,彰顯當地的文化底蘊和特色定位。例如:七彩丹霞,濕地之城(the Colourful Danxia,the City ofWetland),中文口號采用了漢語旅游資料中最常用的四字結構,富有詩意,令人遐想。“丹霞”、“濕地”是張掖最具代表性的地貌景觀和自然風景,用較普遍的方式翻譯為the Colourful Danxia,the City of Wetland,語言精練、便于記憶,符合翻譯簡潔明了且文體整齊的基本要求,同時忠實地再現了原文的基本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張掖旅游的鮮明特色,凸顯了張掖的特色定位和旅游形象。
(3)受眾得體
為了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旅游宣傳口號的設計必須考慮旅游口號的接受人群和推出口號的目的、時機,分析和研究旅游地所處的競爭環境,適時地調整改進旅游口號[8]。一則好的旅游宣傳口號既要傳播城市形象,又要新穎創新,勇于與時俱進[9]。例如:一山一水一古城(OneMountain,One River and An Ancient City),這里的一山(祁連山)、一水(黑河)孕育了富饒的古城(張掖),體現了山水相依,人杰地靈的張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反映了古老神奇的張掖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內涵。這個口號完美地再現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理想與追求,也賦予了這古老而神奇的大地新的內涵。在英譯本中,“One Mountain,One River”句法結構特色鮮明,兩個“One”形成了優美的排比,“Mountain”和“River”前后呼應,翻譯處理嚴謹工整。整句口號簡潔、響亮,寓意深遠,讓潛在游客讀者可以盡情馳騁于美麗的想象中。這個口號原文和譯文,都有比較明確的宣傳目的,既把握了旅游地的環境特征和面對人群,又迎合了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符合旅游宣傳口號時代性和創新性的特點,也符合張掖城市整體形象的推廣戰略。
旅游宣傳口號作為城市乃至國家的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0]。恰當、有效地翻譯宣傳口號,需從語言、文化及受眾人群等方面考慮,因此,旅游宣傳口號翻譯既要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又要反映地方特色,體現原文風格和文化背景,讓潛在游客能領略到別樣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其宣傳城市,吸引游客的功能,向世界更好地宣傳河西走廊,促進城市形象建設和對外交流,推動城市旅游業和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建忠.翻譯地理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0.
[2]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少爽,田國立.文化軟實力建設與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J].河北學刊,2014(1).
[4]陳晨.淺析翻譯地理學視域下的口譯中的“不可譯”[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
[5]許建忠.翻譯生態學[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9.
[6]崔瑩.翻譯地理學視域下的城市形象翻譯[J].海外英語,2011(5).
[7]林竹梅.旅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
[8]金惠康.全球語境下的旅游廣告[J].上海科技翻譯,2004(3).
[9]程盡能,呂和發.旅游翻譯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0]張璇.生態翻譯視角下的成都市旅游宣傳口號英譯[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9).
基金項目:河西學院青年基金項目“城市形象視閾下的河西走廊旅游外宣翻譯研究”(QN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