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菊(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中心小學,江蘇 徐州 221115)
“借”用黑板一隅,讓寫作精彩紛呈
張秋菊
(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中心小學,江蘇徐州221115)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習作要做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要讓學生做到“易”與“樂”,教師就要做有心人,巧妙地利用一切教育資源,讓學生在生活的課堂中捕捉到“新鮮”的寫作素材。在眾多教育資源中,作者進行了一次“借”用黑板的嘗試,讓學生的寫作精彩紛呈。
關鍵詞:寫作教學學習靈感教育資源
沒有堅硬的翅膀,雄鷹無法在廣闊的天空中翱翔,沒有充沛的精力,駿馬無法在無垠的土地上馳騁,同樣,沒有豐富的語句,學生又怎能在寫作天地間徜徉呢?可見,廣博的知識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條件。
著名詩人郭沫若寫過這樣一句話:“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為了讓學生“胸藏萬匯”,“筆有千鈞”,自由地馳騁在寫作天地間,我“借”用黑板空出的一角,為學生提供積累素材的空間,每兩天讓一名同學在此抄寫一些妙詞佳句、名人名言。寫作功底好的同學可以自己寫片段。語句不在多,但要精、要美、要有系統(tǒng)性,并突出本周描述重點。其他同學如果認為抄寫的內(nèi)容很美,就記在自己的 “小電腦”或讀書筆記上,以備寫作之用。每隔一個月,分別評選出優(yōu)秀推薦員、杰出撰寫人和最佳利用人。這一舉措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了不落后于人、不重復于人,許多同學大量地、積極地閱讀作文選、散文等課外書籍,從中精揀細選,寫作好的學生為了一展風采,更是用心,留心觀察抓素材,潛心寫作。
附兩篇學生習作。
習作一:小老鼠“讀書”
小老鼠洋洋雖然生活在圖書館已有多年,可它對書架上的那些圖書卻從沒多看過一眼。這也許有遺傳的因素吧!原來老鼠家族根本不興這一套。然而,這兩年到圖書館來看書的人越來越多了,它想:書難道真的有這么大的誘惑力嗎?
有一天,它聽到兩個學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話,心中似有所悟。于是它從書柜上拖下一本本嶄新的書,打開后一股股油墨的清香撲鼻而來。它高興極了,真以為把書讀破了,寫起文章來就定會像神助般輕松。每天,它一邊吱吱地叫著一邊忙著撕書,幻想著成為一位聞名世界的唯一的老鼠作家。
習作二:我愛我的小鞭子
我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件禮物——一支精巧的小鞭子,半米長的木棍鞭桿兒,加上半米多長的粗麻繩擰成的鞭尾,看上去是那樣精巧,我喜歡得不得了,把它當做寶貝一樣,不準任何人觸摸它。沒事的時候總愛甩幾鞭。
漫長的暑假開始了,為使我的暑假生活過得充實,爸爸從集市上給我牽來了一只乖巧的小山羊。今后,小鞭子便派上用場了。
每天傍晚,我便得意地甩著小鞭子趕小羊吃草去。
走著,走著,小山羊不聽話,看到嫩綠的莊稼就眼饞得很,故意放慢腳步。我重重甩了兩下響鞭,似乎發(fā)出警告:“不聽話,要挨鞭子了!”小山羊慌忙加快腳步。
尋到青草地,小山羊頭也不抬地啃起來。無奈,我只得又一次甩起鞭子來。小山羊抬頭驚恐地望著我,發(fā)出“咩咩”的叫聲,似乎在說:“又怎么啦,小主人!”“沒怎么,要慢慢吃,別噎著!”
夕陽漸漸西沉,小山羊的肚子吃得滾圓滾圓的,我揮起鞭子,有節(jié)奏地甩起來,唱著“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這支歌回家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搜集、抄寫、撰寫中,學生已無形地積累了大量的妙詞佳句,寫出了清澈透明,如潺潺細流的文章。此時,以往被空出的黑板一角成了寫作的活水源頭。
想象之于學生,就如陽光之于草木。沒有想象的頭腦,猶如一潭死水。要想打開寫作的大門,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天真爛漫、富有幻想,愛好涂鴉。畫一些簡單的圖形、五彩繽紛的圖片,讓他們重新組合成新的、富有個性的圖像,在動腦的過程中,興趣盎然,嘗到自我創(chuàng)造的成功喜悅,會產(chǎn)生“一吐為快”的欲望。黑板一角正是可提供涂鴉的空間。
黑板一角如果一味地摘抄妙詞佳句、名人名言,學生就會厭倦。我讓學生每隔兩個星期在黑板一側(cè)畫上幾幅圖或簡單圖形,啟發(fā)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展開合理的想象。有一次,一學生在黑板上畫上了一副奇怪的圖畫,我讓同學重新組合畫面,并為之配以解說。沒有限制、沒有約束,學生愉快地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天地中。不一會,巧妙新奪的想象紛紛出爐了。有的想象成一幅日出圖:青青的兩山之間,緩緩地探出了一個頑皮的臉蛋——太陽。瞧,紅彤彤的臉蛋越來越亮,似乎還不好意思出來。真像“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有的想象成一個卡通小孩頭:呵,好可愛的小孩頭。機靈的三角眼骨碌碌地轉(zhuǎn)個不停,一張大嘴笑成了一條線。望著他,我的憂愁已拋到九霄云外了;有的想象成一輛獨輪車:我是一輛古老的車,一輛孤獨的車。很久以前,我備受主人的青睞。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代化的車代替了我。我被扔了出來,從此,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望著成天忙碌的車,我倍感孤獨。主人,請再次用用我吧,哪怕把我當柴火燒,我也愿奉獻自己最后的一點熱!……
異彩紛呈的想象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靈感得以凸顯,理想得以放飛。黑板那小小的一角,搖身一變,成了學生想象的發(fā)源地,成了學生心馳神往的地方。
培根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由于學習的繁忙,很多學生忘卻了交流。憂愁埋在心底,快樂不言表,情感不外流。這種狀態(tài)是寫作的一大忌。情感的壓抑,自我的封閉,必然導致思維的停滯。這樣,哪會有精彩的寫作素材、寫作的靈氣?情感是智力發(fā)展的翅膀,只有打開情感的閘門,才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文章。基于此,我又利用黑板的另一角,開辟“放飛心語”一欄,讓學生在這里傾吐自己的快樂、憂愁,舒展自己的情懷,進行心靈碰撞。讓全班同學一同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憂愁,在心靈碰撞中升華情感。一日,孤兒趙雨晴的奶奶去世了,她悲痛至極,在“放飛心語”中寫道:“上蒼是這樣的不公,這樣的殘忍!連這一點點的愛也剝奪?!守候著奶奶,我欲哭無淚,欲喊無力。今后的路,我一人如何孤獨地走?”同學們看了無不落淚。課后,在趙雨晴的字跡下,赫然出現(xiàn)了這樣幾個大字:“雨晴,你還有我們!”借此契機,我讓同學寫出想對雨晴說的話。大家紛紛寫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信,安慰她,鼓勵她。讀著一封封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看著同學為她所做的事,趙雨晴哭了,她用心用情給全體同學寫了一封信:“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讀完信,我抹不盡的是淚,揮不去的是情。在我最孤獨、最脆弱時,是你們——我可敬的老師、可愛的同學,是你們給了我愛、給了我生活的勇氣……”
少年的心理世界色彩斑斕,獨特而又神奇,從教育發(fā)展的前景來看,這是一片希望的綠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如果教育家想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要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此,放飛學生心語就顯得非常重要。
李洋同學是一名留級生,不僅成績差,還有一些壞毛病。盡管我和班級同學都歡迎他、鼓勵他,可是一年下來,語、數(shù)仍不及格。父母失望至極,勸他退學,可他哭著找到我執(zhí)意不肯。我和語文老師一起分析研究他的情況,認為他既然有學好的愿望,就應立即趁熱打鐵,再次誠懇地歡迎他回到集體中來,與最好的同學同桌,并委任他負責檢查衛(wèi)生包干區(qū)的工作。同時,每門課都安排同學輔導他,與他談心,溝通情感。上學期,我所帶班級對全校開放的一堂“愛我中華”的主題班會,我讓李洋發(fā)言,談認識,談進步。他非常認真,五六行字的稿子試讀了五、六天。他媽媽說:“李洋寫的檢查多又多,還從來沒寫過進步的稿子!也從來沒在這種會上發(fā)過言哩!”
李洋同學終于有了進步。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數(shù)都及格了。大家向他祝賀時,他熱淚盈眶。這一事例使我明白了愛在教學中的無限魅力。當我們以情育人時,就會用自己的心靈貼近學生的心靈;當我們悄然地走進“后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時,他們封閉已久的心靈港灣必然會樂于向我們敞開,教育之舟就能順利從這里啟航駛向成功的彼岸。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平凡的生活中蘊藏著人間真情。在“放飛心語”欄目中,學生快樂著別人的快樂,憂愁著別人的憂愁,在訴說自己的真情時,學生的心靈得以放飛,情感得以碰撞,寫作潛能得以開發(fā),不斷提升寫作水平。
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曾說:別小看課堂,它有一萬篇文章好寫。我想說:別小看黑板,它可締造寫作英才。在平時教學中,只要我們盡情運用身邊的有利資源,放飛孩子自由的心靈,他們就會寫出盡顯個性的文章。
參考文獻:
[1]中華語文網(wǎng).讓興趣與寫作同行,2007-6-7.
[2]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小學語文教師雜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