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文(四川音樂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文化強國視野下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何婧文
(四川音樂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四川 成都610021)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這對于藝術院校發展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機遇,也對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和更高的要求。藝術院校在培育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中承擔重要的責任,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我國文化發展繁榮的需要,找到文化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這是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關鍵詞:文化強國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藝術院校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陣地,藝術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追求。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培養德藝雙馨藝術人才的重任,在文化強國的視野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環境的,所以把建設文化強國戰略與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結合,不僅是提高藝術人才素質的需要,而且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作用。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建設文化強國有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觀念和新要求,另一方面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自身的發展創新更好地服務于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因此,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環境下,積極探索培養創新型藝術人才的新模式,服務于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需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大相繼提出并強調要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因此,對文化強國戰略的研究成了理論界和學術界的熱點問題,其中對文化強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熱點。總的來說,這些研究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從文化建設的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保證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方面的研究,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文化功能、文化價值、文化力等;三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文化視野中進行研究,如大眾文化、網絡文化、校園文化、流行文化,等等。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范疇,與建設文化強國有著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培養積極正面的品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文化建設的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建設文化強國會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標,就是要進行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就是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政治素質。
1.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為文化強國戰略提供人才保障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因此,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任務。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做出加強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黨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這些方針政策表明,我國迎來了一個文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過程中需要大批能夠實現文化傳承創新的藝術人才,藝術院校是培養藝術人才和進行文化創新的主要陣地,為此承擔著重要的任務。藝術人才不僅應該具有精湛的藝術技能和藝術技巧、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情感感受能力,還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積累、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基本素質。他們應該是綜合素質合格的文化的傳承者和文化的創新者。因此,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綜合教育實踐,在文化強國戰略過程中為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將發揮重要作用。藝術人才的特點為藝術院校提出了德藝雙馨的人才培養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和藝術專業教育一樣,也是培養德藝雙馨藝術人才的重要環節。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方面應發揮重要作用。對社會而言,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會在正確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指導下,對社會的進步產生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規范教育等,促進人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藝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實現此目標,應進行理想、道德、法制、紀律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為在政治素質、思想覺悟、品德修養等方面上都合格的藝術人才。
2.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為文化強國戰略提供思想支撐
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普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一定的共同點,都是一種綜合教育活動,涵蓋的教育內容非常廣泛,既包括政治思想、哲學思想、法學思想、經濟思想等思想教育,又包括思想道德教育,還包括心理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倡導和維護著國家和社會中的主流文化的主體地位。主流文化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受到倡導的、起著主要影響的文化,反映了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的性質,決定著整個社會文化的進程。每個時代都有主流文化,我國當今社會的主流文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一個國家、民族或社會來說,主流文化如果受到侵蝕,就會給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就是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除了需要黨和國家正確的方針政策的指引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思想支撐作用。
1.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發展性質和方向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并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又指導人們的實踐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泛的社會認同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當今,文化的競爭已逐漸成為各國競爭、較量的重點,不論哪個國家,要想維護其文化地位、發展其文化傳統,都必須深入發掘和培育核心價值觀。
藝術院校學生在畢業后作為藝術從業者的機會較大,他們可能作為公眾人物,或者通過作品與公眾見面,因此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廣大公眾的思想和靈魂。因此,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是對藝術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和現象可能會對藝術院校的大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因此,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教育引領的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正確認識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視大學生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需要,堅持育人為本,尊重大學生的獨特個性,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和諧、全面發展,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追求。
2.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化文化傳承和創新理念的培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古國、文化大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但是如果不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那么建設文化強國就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傳承指的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將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傳播給大學生,并促使他們內化為思想和行動,從而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傳承就是在教育和影響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把握好傳承的前提,也就是傳承什么樣的文化和如何傳承。除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外,還需要傳承那些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文化,如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集體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精神、誠實守信的態度、健康積極的心態,也就是要傳承正面向上的文化。
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的,建設文化強國,必須進行文化創新。但是創新的意識和活動離不開人,并且人的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離不開教育和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一是它通過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塑造他們勇于探索和勇于創新的品格;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創新理念融入教育本身的內容、渠道和載體中,強化大學生創新的思想和觀念。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激情和創新欲望,這種創新的內在動力將促進文化藝術自身的創新,進一步創新本國本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段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傳承體系建構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2]張艷.在文化強國戰略下對舞蹈院校育人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3,10.
[3]魯旭蓉.關于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反思[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
[4]胡偉.文化傳承創新視閾下的高校藝術人才培養[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6.
此論文為四川音樂學院院級科研課題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