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鳳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交通工程系,江蘇 南通 226010)
教育部于2014年8月份印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這是全國職教會議之后第一個制度性配套文件,開始規劃我國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當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高職院校長遠發展的戰略選擇。所謂的現代學徒制,是指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招工,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知識技能,工學交替、實崗育人,校企聯合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一種職業教育制度。現代學徒制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既要體現在專業技術技能方面,又要體現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1]。
在新的人才培養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學習時間分為在校的學習和在企業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基礎管理工作發生變化,從原來單一的學校管理變成校內和企業共同管理的轉變,與之俱來的各種潛在的、無法預測的風險大大增加了對學生的教育和學校管理難度。通過對企業實習學生的走訪,在輔導員(班主任)正常的管理基礎上,學院不僅要分配給每個部門一位老師專門的24小時輪班跟蹤和管理,應對實習生遭遇生活事件,還要各學工辦指派老師輪流值班協調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日常管路都產生巨大變化,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
當前,高職院校由專職思政教師、專職輔導員、專職從事學生管理工作者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由原來單一的對在校生的管理和教育變成對在校生和企業實習生共同管理和教育。因此,首先僅僅依靠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這兩項工作肯定遠遠不夠的;其次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現在學徒制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比如:專職思政教師認為應該由學校的專職輔導員和企業關系實習學生,而自己只負責學生在校期間在課堂上的教育就可以;最后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相關的經驗,從而導致高職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尚未完全適應新環境和新要求。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學生分別在學校和企業交替學習,在校期間,承擔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企業實習期間,為了更好更細致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開展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進行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這樣才能深化校企合作,合理地銜接學校教育和企業對學生的管理。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企業對學生的管理和學校的教育工作銜接不夠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企業對學生管理注重對其職業能力的培養,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或產品質量,往往忽略學生在此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企業對學生在實習期間進行單一的服從管理,比較剛性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差異。在此期間,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主要是協助企業使實習學生服從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監督學生不要違法違紀,促使學生順利完成實習等。因此,學校和企業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合理銜接。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現代學徒制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覆蓋學校教學、企業生產實踐和實習的全部過程,要貫穿其中,要有連續性,這是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前提,是學生順利在“學生”和“職工”角色中進行轉變的關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的作用,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統一,形成校企雙方齊抓共管的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育人模式的重要內容,它具有主動適應性、全員參與性、時空延續性與拓展性、教育教學體系的開放性與發展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要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良性功能和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的體現[2]。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如新生入校教育)加強宣傳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適應和接受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做好充分的心理輔導工作,讓學生清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有別于一般的培養模式,使他們理解并逐步接受現代學徒制,幫助他們從思想上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在校學習和頂崗實習角色的交替,較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和學習內容的轉換。另一方面,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科學的校企思想政治教育合作機制,保障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出現斷裂的現象,使得校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在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銜接。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比較優勢的作用,一方面學校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資源,充分利用新資源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輔導員隊伍,定期派遣輔導員前往企業,首先可以代表學校對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企業進行溝通和互動,做好校企雙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銜接工作;其次可以幫助解決實習學生在企業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疏導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問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最后可以進行參觀和學習,使得自身對所管理的專業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熟悉企業就業環境和行業發展狀態,在指導學生就業上也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校企雙方可以共同將學校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專業人員(師傅)充實到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讓學生從工作、生活、學習各個環節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積極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的試點和推進,學生的學習場所變成學校和企業,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需要與時俱進,開辟新的教育陣地。目前高職學生大部分是“95”后,網絡伴隨這一代學生成長,學校可以根據這一代學生的特點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通過建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題網站,充分利用新媒體,如QQ、飛信、微信、微博等通信軟件,建立網上班級、進行網上聊天等多樣形式,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和互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針對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創新[3]。
企業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有許多內在的聯系,都是社會管理發展的產物,對其成員有著類似的教育、導向、約束和激勵等方面的功能[4]。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生在企業定崗實習階段,作為企業的準員工的學生,規范自己行為,遵守企業紀律,了解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氛圍,增強學生和企業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強化實踐成才教育,著重校企文化熏染,有助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塑造良好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總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延續、復雜的一個教育過程。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的教育時間和空間、內容和方法隨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隨之發生變化,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以往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只有與時俱進,全方位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證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素質,從根本上保障“現代學徒制”的內部實施,校企雙方深入合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銜接,減少思想教育盲區,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整合資源,拓展新的教育陣地,共同培養“德技雙馨”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1]李進.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13).
[2]余永躍,尚毅.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重功效[J].貴州大學學報,2008(6).
[3]羅媛.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4]戴志.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