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宇涵(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思政部,河南 鄭州 450044)
本科生思政導師制的實踐探索
任宇涵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思政部,河南 鄭州450044)
摘要:高校“思政導師制”是創新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從現有的實踐而言,對突破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瓶頸,拉近學生與學校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歸屬感等具有重要意義。本科生思政導師制以溝通、指導為核心,兼具管理職能,與輔導員制配套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
關鍵詞:本科生思政導師制實踐探索
(一)“思想導師制”的由來
“導師制”源于19世紀初英國的牛津大學,由威廉·威克姆主教首創。“導師制”要求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這一制度自創立以來在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后,曾留學于牛津大學的費鞏教授將導師制推介到我國,但最初只在研究生培養層次實行。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在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階段也實行了導師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導師制”的啟發,我國部分高校實行了“思想導師制”,在高校和高職院校的創新運用,較早是由湖南株洲職業技術學院提出并付諸實踐的,具體做法是在實行專職輔導員制的基礎上,開發任課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的育人潛能,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思想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做全方位指導。打破了高校以往的單一輔導員制和單一的學習型導師制,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相統一,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
之后,中國計量學院把實行“思想導師制”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膽嘗試。該校的思想導師組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首席思想導師(由公共政治理論教學研究所教師擔任);二是兼職思想導師(由各分院從事相關組織工作、學生工作的干部、教師擔任);三是專職輔導員。此外,對思想導師的聘任方法、管理、考核和具體工作內容和保障措施等該學院均做出了詳細的部署和安排。
(二)“思想導師制”的內涵
思想政治導師制,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聯系,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輔導的制度,是對傳統班主任、輔導員與學生處團委相結合的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補充。旨在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于“思想導師制”,目前并沒有科學的內涵界定,在學術界和理論上也未達成一致和共識,只是各學校在實踐中的一些有益嘗試,大體呈現出以下共同點:第一,均是為了解決新形勢下學生面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所設置;第二,都充分調動了學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員育人模式;第三,都是為了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的原則,打破了教書和育人各自為政的孤立局面;第四,都在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的實施方案和部署,并取得了一定的突出成效;第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高校本科生“思政導師制”是創新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就現有的實踐而言,對突破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瓶頸,拉近學生與學校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歸屬感等具有重要意義。實行本科生思政導師制是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是完善思政課教學的客觀需要。本科生思政導師制以溝通、指導為核心,兼具管理職能,與輔導員制配套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它以學生為本,滿足學生各個階段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思想發展要求,增進師生關系,優化育人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發揮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強對學生學習和成才的全面咨詢和指導,促進學風建設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科生思政導師工作在思想政治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情感指導: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使大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心理問題疏導:利用日常的心理咨詢等工作,幫助大學生解決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或心理矛盾;學習輔導:對他們進行大學精神、大學使命及如何適應大學生活與學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建立健全高素質的思政導師隊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導師制的實施需要有高素質的導師隊伍,選聘優秀思政導師是關鍵。本科生思政導師應優先從專任思政教師中選拔。一方面是其專業知識背景決定,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觀規律決定。對于非思政課教師能否擔任本科生思政導師,筆者認為,非思政課教師擔任本科生思政導師必須是具備三年以上學生管理工作者且懂教育學和心理學。否則不予考慮。目前,我校已在本科生中實行了思政導師制,并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選拔了具備導師資格的優秀導師,要求導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在政治思想方面,必須具備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道德方面,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在業務方面,必須具備嫻熟、過硬的本領;在教學科研方面,必須具備認真端正的教學態度、科學嚴謹的治學風格和成果不斷的科研水平;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導方面,必須具備較高的熱情、愛心和責任心。在思政導師制進展過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也設計了思政導師制實施方案和各項規章制度。目前,學校本科班已形成了較規范的思政導師落實制度,營造了良好的思政導師互動交流環境。
(二)合理制定思政導師工作職責
明確目標定位,合理制定思政導師職責。本科生思政導師制以溝通、指導為核心,兼具管理職能,與輔導員制配套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是創新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途徑之一。思政導師制與后者的工作內容難免重合之處,但其工作重點與教育目標明顯不同,各有側重。思政導師的職責重點包括:熟悉本科生學生手冊、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熟悉本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幫助學生確定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良好學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使大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等。同時,思政導師還可利用人文素質課、訪談或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新生進行適應大學生活與學習等方面的調研;在大學生日常道德規范和行為養成方面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
(三)不斷拓展思政導師實踐活動平臺
不斷拓展思政導師實踐活動平臺,充實思政導師工作。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搭建溝通平臺,對鞏固思政導師工作十分必要。首先,提倡“走出去”,在社會的廣闊舞臺上鍛煉大學生。如組織學生帶著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開展社會調查,到農村、工廠、部隊參觀調研。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展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利用鮮活的材料和歷史資源對其進行道德教育。其次,利用“請進來”的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請專家、勞模等作報告、座談討論,用鮮活的典型事例教育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從社會實踐中得到真切的體驗,思政導師則適時主動關心、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家庭等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提供幫助。在校內還可通過開設思政主題活動日,由思政導師策劃、專職輔導員組織實施,讓學生圍繞思政工作的不同主題展開討論,討論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和道德修養,使思政工作與教學、管理工作相結合,讓學生選擇學校、愛學校、以學校為榮。思政導師對待學生既要熱情關懷又要嚴格要求,應通過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和自立、自強的人格,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四)積極構建思政導師學生管理與專業參與水平雙重評價機制
構建思政導師學生管理與專業參與水平雙重評價機制,是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功能,整合教科研與學生管理資源的切入點,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新途徑。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導師的角色定位不能只局限于青年學生成長的 “保姆”身份,還要主動參與學生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專業導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學習,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行雙重培養管理機制,能充分發揮導師專業指導和思想政治管理雙重教育優勢。既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指導和管理,又能指導學生準確地理解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合理地安排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專業學習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特長,并能在就業、考研等方面給予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在雙重培養模式實行后,思政導師的工作考核不僅僅要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及成效,同時在專業教學領域也要對思政的導師工作進行考核與評價,全面檢測思政導師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專業教育的契合程度。這就要求思政導師注重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主動加強對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知識的認知和消化,避免在學生專業教育、職業規劃指導過程中“隔靴搔癢”,從而更有效、更專業地全程、全面參與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張慧琪.本科生專業導師與思政輔導員雙重培養機制優化探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10):56-58.
[2]楊輝.以思想導師制為契機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8):68-71.
[3]李升.“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反思[J].教育科研,2013(09).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儒家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研究”(編號:SKL-2015-17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