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 程曉丹(南京工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6)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探析
齊鵬程曉丹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 南京211816)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越來越被國家、社會及學校重視與關心。設計出一套科學準確、切實可行、涵蓋面廣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以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為根本,探索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旨在為科學、客觀、全面評價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思路與依據。
關鍵詞:就業質量評價指標評價方法
當我們還在被“大學生就業難”這個社會問題困擾時,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問題日益尖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體面勞動”的概念。廣義地講,“體面勞動”包含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兩種內容,而狹義上講,則是就業質量的具體化內涵。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定義,使得就業質量從理論到實踐的研究之風由此在學術界盛行起來。1991年我國開始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摒棄了已使用五年的就業包分配制度,這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讓畢業生提高自己的就業自主性,是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的舉措。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規模急劇膨脹,大學生在就業上的要求隨著這種情況的不斷進化而降低,就業質量必然難以得到保證。在眾多高校引以為豪的超高就業率的背后,是無數個畢業生向社會妥協的結果。因此,構建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并付諸實踐迫在眉睫。
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無論從社會還是個人角度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推動國家經濟發展。1999年,教育部把“一次就業率”作為評價高等院校就業狀況的指標,高校由此關注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高校擴招帶來的只是就業工作上的“量”的變化,而無法對就業的“質”進行評價。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人才在高校中培養出來,要放到什么崗位上發揮的作用才能更大,這必須有一套具體的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加以指導。我們要在全面把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基礎上,改革普通高等教育,合理配置高校畢業生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的全面、協調、和諧發展。
2.減少失業離職率,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失業率高的社會一定是不穩定的社會,低質量的就業會間接導致較高的離職率和失業率,為社會增添不穩定因素。大學生就業質量與社會整體發展狀況相平衡,低的就業質量會增加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降低經濟效益,縮小生產規模。同時國家也會浪費巨額的教育投資,社會的其他方面都將受到影響。高失業率和離職率會讓社會顯得混亂,增強社會的不穩定性,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有效地降低失業離職率,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指標的選取是直接影響評價體系科學合理有效的關鍵,所以要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指標的設定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測量標準、規范的統計方法衡量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指標要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內涵和工作目標的實現程度,保證評價方法的科學性、真實性和有效性。
2.可比性原則。在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指標要與國內和國外的通用的指標名稱、計量單位和性質上保持一致,以便進行立體上的比較,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都能夠體現出變化和不同。要體現與國外的水平上的差距,這是不斷改進質量體系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提高薄弱環節上更具有參照的標準。
3.主觀客觀指標相結合的原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在客觀上受到社會發展水平和國家政策導向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客觀因素。而就業從大學生個人角度出發又是主觀上選擇的。就業質量指標的選取要綜合考慮客觀的社會發展狀況、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政治政策等與主觀的大學生本身對個人情況的了解、對職業發展狀況的心理感受。做到主客觀指標相結合的原則才使得研究的成果更真實有效。
4.獨立性原則。可供選取的指標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指標之間的相互獨立性要強,每個指標都有明確的研究意義和目的,指標間出現內涵上的重疊會導致研究工作的重復。明確邊界和內涵的指標相互獨立,能夠讓整體的評價體系研究目的性更強,研究意義更大。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的選取不僅要方便調查和統計,更要符合社會發展水平和大學生整體的素質水平。除統計客觀的就業率外,還要考慮薪金水平、社會認可度、就業結構和畢業生供需比等方面的指標。
1.就業率。就業率的指標是就業“量”的最直接的反映,量變產生質變,要得到“質”就必須有“量”。所以就業率是基礎性指標,直接反映畢業生就業的社會需求和就業競爭能力。
2.薪金水平。薪金水平反映的是高校畢業生在學校學習的投資回報水平,尤其是在不同的高校之間的橫向比較之中,薪金水平的差別可以反映畢業生的競爭力,對社會的貢獻程度等,對于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有直觀的體現。
3.社會認可度。社會認可度應從兩個方面衡量:一是畢業生和家長認可度,二是用人單位認可度。從畢業生和家長角度考慮工作的環境、職業的發展前景、工作條件等方面的認可程度;從用人單位考慮對所招聘的畢業生的工作狀態、辦事能力和工作績效等方面的認可程度。用人單位對不同學校的不同畢業生的滿意度是評價就業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
4.就業結構。包括高校畢業生就業單位的性質、就業地域和自主創業率等多種指標,這些指標的差異可反映就業質量的狀況。自1992年引入市場經濟制度以來,民營和私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叢生開來,國有企業占絕對主導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我們國家在地理區域上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東部要比西部發展快,南部比北部經濟水平高;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國家對于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空前。所以就業結構是作為評價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5.畢業生供需比。當年畢業生的總數與社會、用人單位對一個學校畢業生的總需求數的比率就是“畢業生供需比”,可以大體上反映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滿意程度。在優秀的企業中,作為用人單位與學校良好合作的前提,“畢業生供需比”顯得尤為重要。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看,這一指標是保證一部分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關鍵。
確立評價指標之后,如何獲取詳細的數據?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問卷測評。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設計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問卷,通過就業主管部門、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等多層面展開問卷調查的工作。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具體操作上將付出較大的時間和人力成本,但問題結構的設置可以獲取最直接有效的數據,而且便于統計和分析。
2.企業回訪。畢業生最集中的地方是其所工作的單位,要獲取最直接有效的信息,可以進行企業回訪對畢業生本人或相關負責人進行調查。這樣做的好處是真實、客觀、有效地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情況做科學的評價。
3.校友座談。借助畢業生回校聚會和校友返校的機會,可以通過校友座談會的形式,對已經畢業的學生進行就業情況的反饋調查,這種方式簡單易操作、成本低。
4.網絡評價。多媒體發展日漸成熟的今天,通過網絡的線上交流互動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情況的調查,可以做到廣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節省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獲取信息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網絡問卷、微信采訪、群組談論等。
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不斷提高就業水平的需要。把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內容確立下來僅僅是第一步,具體的工作涉及更專業化的知識,包括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選取、數據的錄入和分析、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的選擇等。一個良好的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應用于實踐中,可以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可以在將來的就業工作中做好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對整體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間接的促進作用。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目前在國內研究的空間還很大,要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國國情,形成一套適合我國高校體制的評價體系。此路漫漫,任重而道遠,學者們仍需進一步努力。
參考文獻:
[1]王振,黃雪飛.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83-85.
[2]周曉東.國內外高校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比較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11):79-80.
[3]衛鐵林.基于AHP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模型構建[J].教育與經濟,2013(2):43-47.
[4]張瑤祥.基于三方滿意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5):82-86.
[5]劉范一,鐘萍云,孫寧華.基校企雙方對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實證分析與啟示[J].教育導刊,2012(9):69-72.
2015年南京工業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