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愛(安圖縣明月鎮長興中心幼兒園,吉林 安圖 133600)
有效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
任善愛
(安圖縣明月鎮長興中心幼兒園,吉林 安圖133600)
摘要: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要重視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并將其作為常態化管理落實在每個班級,使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行為習慣培養方法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會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我們要重視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并將其作為常態化管理落實在每個班級。下面我結合實際談談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幾點思考。
首先老師心中要有數,幼兒良好的習慣包括什么?為此分別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兒的目標培養細則,明確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應該有不同要求與側重。比如小班應該以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為主,如:衛生教育、尊敬長輩、有禮貌等。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幼兒的禮貌交往習慣。到了大班,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培養幼兒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書寫姿勢,守時、守紀、愛學好問等方面習慣。雖各有側重,但這些內容都要從小班起開始滲透,如果一開始不教育,那么一旦養成了不良習慣再糾正就難了。
為了能更好地記錄幼兒的發展水平、特長、進步和成就,為幼兒的成長提供階梯,要為每位幼兒制定幼兒成長記錄冊[1]。幼兒成長記錄冊題目為《好習慣與寶寶一起成長》,內容包括致家長的一封信、培養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精彩照片、小中大班目標培養細則、寶貝檔案、本周寶寶成長記錄和本周寶寶家庭趣事、寶寶作品、父母老師寫給幼兒的心語、幼兒評價表。通過不同記錄,我們可以看出培養幼兒哪些好習慣,培養到的程度,哪些習慣比較難培養,有沒有為幼兒營造輕松自然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養成好習慣。
在室外環境創設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張貼在幼兒園各個顯眼的地方,讓這些圖片“說話”,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還根據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表現,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畫面拍下來并張貼在樓道內:隨時隨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活動室內要求有專門布置幼兒好行為、好習慣的動態墻飾,讓幼兒隨時都能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感染和教育。
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為了能夠給幼兒搭建平臺,滿足幼兒渴望實踐操作的要求。要開設室內外區域活動,例如室內區域活動有幼兒生活體驗館、美術館、科學發現館等。區域活動以“寬松、和諧、自主、自由”的活動形式深受幼兒青睞,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方式。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進行自主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精心設計、引導、參與、評價活動,更有利于教師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層指導,更好地開發每個孩子的潛能,發展孩子的個性,讓每個孩子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探索、發現,從而得到發展。
1.利用講故事、學兒歌等形式把抽象的行為具體化。由于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低,每天對著孩子說出“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懂禮貌,講衛生”這些泛泛的要求,孩子們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們還不能夠理解這些要求所涵蓋的具體指向和內容。針對該年齡段的幼兒特點,我們可以運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要求”“潤物細無聲”地傳達給他們。
2.制定規范,反復練習。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養”不難,但要鞏固就需要不斷強化。幼兒年齡小,自制能力差,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如針對幼兒“拉扯小椅子”的現象,我們首先請他們觀察磨損的椅子,然后討論該怎么保護這些椅子,經討論商定出共同的規則:“輕搬輕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時扶起來”。在規則制定后我們要訓練孩子輕搬椅子、輕放椅子的正確方法,而后在搬椅子過程中檢查督促幼兒的執行情況,對遵守規則的及時表揚肯定,而對于違反規則的教師應及時制止,并給予一定的懲罰。“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一規則也要多次重復才能為孩子們所領悟、執行……再如大班幼兒起床后要學會疊被子練習,哪怕是孩子疊一遍老師再拆開、返工重疊一次,也應該讓孩子繼續練習。經過一段熟練的過程,孩子們已經完成得很好,并從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3.多表揚多鼓勵多肯定,堅持正面教育。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當發現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大聲斥責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這時你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再表揚幾個正在揀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揀得干干凈凈。當你注意到某些幼兒上課坐姿不端正時,你說一句,看誰坐的姿勢真漂亮?幼兒就都坐好了。面對幼兒的正確行為,教師給予認同、贊賞的積極評價,如:“你幫小妹妹搬椅子,真會關心人”、“小手洗得這么干凈,真是講衛生的好孩子”等,這樣會增強幼兒的自尊與自信。面對幼兒的過失行為,教師給予關心與期望的評價。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變批評為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兒不良行為習慣也會逐漸糾正。
4.發揮幼兒的自我教育、榜樣教育及成人的言傳身教作用。利用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讓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省去老師很多功夫。幼兒喜歡模仿,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幾乎是他們的偶像,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榜樣作用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2]。如幼兒禮貌用語的使用,在幼兒園時,如果教師主動與幼兒及其家長打招呼,并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幼兒在回答教師的同時,學會了用禮貌用語與教師交流。再如:要求幼兒飯前便后洗手,教師在給幼兒分餐前,用正確的方法主動洗手,提醒幼兒洗手,教師便后主動洗手等,都會對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比教師的言語要求效果要好得多。特別是他身邊的同年齡段的同伴會給予他們更多影響;評價活動在確定正確是非觀,樹立身邊榜樣的同時,也使兒童學會較為客觀地認識自我和全面地評價自我。比如評選“好習慣之星”,“禮儀小天使”,頒發小紅花,命名“文明寶寶”,等等,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發揮孩子的個性特長。
1.建立家園聯系冊。家園聯系冊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為八個方面:早起早睡;有禮貌;獨立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愛勞動;不挑食,不挑穿;愛護、收拾玩具。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于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在備注一欄里,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天給予認真記錄,每周的情況在周五下午總結。經過老師認真細致的整理和統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并作為班級評選本周“文明禮儀之星”的標準。
2.設立家園聯系欄。通過“你我牽手”、“溫馨提示”、“請您關注”等欄目及時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和教育幼兒的科學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3.定期召開家長會。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都要組織召開家長會,主要針對家長關心的教育問題,普遍存在的幼兒行為習慣現象,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等問題進行交流、互動。家長可以在家長會上談論各方面的家庭教育經驗或困惑,如孩子怎樣才能在家長指導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介紹自己的成功育兒經驗,也可以發表對幼兒園工作的看法和建議,等等。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家長真正成為家長會的主人,共同探討幼兒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4.經常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開放日活動可以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增添樂趣。活動中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很快樂,孩子們看到父母能參加活動并和自己做游戲,都非常興奮,活動中情緒非常高昂。家長們看到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這么大的進步,也非常欣慰。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更要注意正確的方式方法,這就要求幼兒園、家庭、社會都努力為幼兒營造有利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各種良好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趙善玉.幼兒區域活動的評價策略淺談[J].教育科學,2010(1).
[2]邰志強.幼兒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幼兒的影響淺談[J].吉林教育.學刊,2012(3).